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以案件流程顺序为主线,素材丰富,论证清晰,详略得当,基本覆盖了民事再审程序的各主要知识点。

内容简介

本书以案件流程顺序为主线,素材丰富,论证清晰,详略得当,基本覆盖了民事再审程序的各主要知识点。本书主要在两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索:一是对于法条的立法本意予以深度解读,并给读者提供了一些珍贵的立法资料;二是较为全面、系统地总结了相关审判经验,对常见或潜在的疑难问题进行了有价值的分析和探讨,有的地方还提供了相关的案例加以说明。

目录

  • 版权信息
  • 绪论
  • 第一章 民事再审程序的修改及其配套司法解释的制定
  • 第一节 民事再审程序再次修改的背景和过程
  • 一、民事再审程序概述
  • 二、对2007年民事再审程序修改的评述
  • 三、2012年民事再审程序再次修改的启动和主要经过
  • 第二节 2012年民事再审程序修改的主要内容
  • 一、2012年民事再审程序修改的主要特征
  • 二、2012年民事再审程序修改的十项主要内容
  • 第三节 新民诉法司法解释再审程序的修订
  • 一、新民诉法司法解释修订的背景和过程
  • 二、新民诉法司法解释修订的主要特征
  • 三、新民诉法司法解释再审程序的主要内容
  • 第二章 民事案件启动再审的三个路径
  • 第一节 当事人申请再审
  • 一、再审之诉的理论与实践
  • 二、再审之诉制度的比较法研究
  • 三、民诉法中当事人申请再审的三阶架构以及制度要点
  • 四、2012年修法后当事人申请再审的基本条件
  • 第二节 检察机关抗诉再审
  • 一、检察机关监督民事诉讼的源流
  • 二、检察机关监督民事诉讼的理论基础和改革争论
  • 三、民诉法中的抗诉再审制度以及检察建议制度
  • 第三节 法院依职权再审
  • 一、法院依职权再审的理论基础
  • 二、法院依职权再审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 三、法院依职权再审的理解与应当注意的问题
  • 第三章 再审申请的提出和受理
  • 第一节 再审申请与信访申诉
  • 一、近似概念辨析:信访、申诉、再审申请
  • 二、关于申请再审人变更为再审申请人
  • 三、再审申请的诉权化改造
  • 第二节 再审申请的形式要件
  • 一、再审申请书
  • 二、申请再审时的必备材料
  • 三、申请再审案件的立案受理
  • 第三节 再审申请的受理后送达及处理
  • 一、受理通知书、应诉通知书等文书发送
  • 二、被申请人的书面答辩意见
  • 三、实践中的几个具体问题
  • 第四章 申请再审案件的审查程序
  • 第一节 审查程序的主要环节
  • 一、审查再审申请的三种方式
  • 二、申请再审案件的审查期限
  • 三、审查完毕使用民事裁定书回应再审申请
  • 四、关于修改再审一律中止执行的建议
  • 第二节 审查的主要方面
  • 一、审查是否存在径行驳回的情形
  • 二、审查当事人主张的再审事由是否存在
  • 三、作出判断的原则和要旨
  • 第三节 再审审查程序中几个具体问题的处理
  • 一、关于双方当事人均申请再审的情形
  • 二、关于撤回再审申请
  • 三、关于申请重新鉴定
  • 四、关于终结审查程序
  • 第五章 民事再审事由
  • 第一节 民事再审事由的设定
  • 一、法的安定性与实体正义
  • 二、再审事由设置的比较法研究
  • 三、把握再审事由时应当注意的问题
  • 第二节 再审事由的法定化、明细化以及2012年主要修订内容
  • 一、再审事由的明细化、法定化
  • 二、关于细化第2、6项再审事由的修改建议
  • 三、关于在第5项证据前增加“主要”二字
  • 四、关于删除管辖错误事由
  • 五、关于删除程序性兜底事由
  • 第三节 对第一项再审事由的理解与适用
  • 一、再审新证据与逾期举证的处罚相联系
  • 二、关于新证据的形式要件
  • 三、关于新证据的实质要件
  • 四、关于新证据的审查方式
  • 五、关于新证据的对待
  • 六、审判实践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 第四节 对第二项再审事由的理解与适用
  • 一、认定事实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 二、关于民事案件基本事实的范围
  • 三、审判实践中应注意的问题
  • 第五节 对第六项再审事由的理解与适用
  • 一、关于事实问题与法律问题
  • 二、适用法律正确与否的不同解决路径
  • 三、进一步明确法律适用错误事由的必要性
  • 四、适用法律确有错误的具体解读
  • 第六节 对其他再审事由的理解与适用
  • 一、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是伪造的
  • 二、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未经质证的
  • 三、关于人民法院应调查而未调查的再审事由
  • 四、审判组织的组成不合法或者依法应当回避的审判人员没有回避的
  • 五、关于当事人未合法参加诉讼的再审事由
  • 六、违反法律规定,剥夺当事人辩论权利的
  • 七、未经传票传唤而缺席判决的
  • 八、原判决、裁定遗漏或者超出诉讼请求的
  • 九、据以作出原判决、裁定的法律文书被撤销或者变更的
  • 十、审判人员在审理该案件时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为的
  • 第六章 民事再审审理程序
  • 第一节 再审审理程序概述
  • 一、再审审理是再审程序的第三个阶段
  • 二、再审审理程序的正当性
  • 三、再审审理程序并非“先定后审”的程序
  • 第二节 再审审理的主要方面
  • 一、准用原审程序
  • 二、再审审理的特殊性
  • 三、针对再审请求的审理
  • 第三节 再审审理中的几个具体问题
  • 一、再审审理中的撤回再审申请、撤回抗诉以及撤诉
  • 二、终结再审诉讼
  • 三、关于无害错误的处理
  • 四、对调解书的再审审理
  • 五、严格指令再审与再审发回重审
  • 六、再审交纳诉讼费问题
  • 第七章 案外人权利救济制度的冲突与协调
  • 第一节 2012年民诉法修改中对案外人权利救济的设计
  • 一、案外人权利救济制度的源流
  • 二、2012年修订民诉法时案外人救济方案的选定
  • 三、案外人申请再审、第三人撤销之诉等类似制度间的冲突
  • 第二节 第三人撤销之诉的理解与协调
  • 一、民诉法的条文规定
  • 二、民诉法颁布之初的相关探索
  • 三、立法机关的意见
  • 四、民诉法司法解释对第三人撤销之诉的处理
  • 五、与案外人申请再审的协调
  • 第三节 被遗漏的必要共同诉讼人申请再审
  • 一、民诉法及其司法解释的规定
  • 二、审判实践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 第四节 案外人申请再审
  • 一、民诉法及其司法解释的规定
  • 二、司法实践中应注意的问题
  • 三、再审启动之后具体问题的处理
  • 第五节 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
  • 一、民诉法及其司法解释的规定
  • 二、与第三人撤销之诉、案外人申请再审等制度的区别
  • 第八章 检察机关监督民事诉讼制度
  • 第一节 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的效用与改革探索
  • 一、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的效用
  • 二、2012年修订民诉法前的现实背景:“两高”会签文件
  • 三、“两高”会签文件的主要内容
  • 四、“两高”会签文件试行情况以及上升为立法内容
  • 第二节 法院纠错先行,检察监督断后
  • 一、立法建议
  • 二、有限再审的确立
  • 三、对2012年民事诉讼法第209条的理解适用
  • 四、正当程序的完成与信访对接
  • 第三节 法条理解的冲突与协调
  • 一、民诉法第209条与第208条的关系
  • 二、民诉法第208条的适用范围探索
  • 第九章 检察监督案件的审查与审理
  • 第一节 检察建议
  • 一、检察建议的源流
  • 二、再审检察建议
  • 三、一般检察建议
  • 第二节 再审检察建议的处理
  • 一、受理与审查
  • 二、调查取证等程序性规定
  • 三、启动再审的途径
  • 第三节 抗诉再审
  • 一、关于抗诉书的制作
  • 二、关于抗诉案件的审查
  • 三、审查后的处理
  • 四、抗诉案件的审理范围
  • 五、检察人员出席庭审的任务
  • 第十章 再审案件的裁判
  • 第一节 再审裁判的特点
  • 一、再审裁判需要面对更多复杂情况
  • 二、再审审理之后需要作出新的裁判
  • 三、再审裁判须对生效裁判作出评判
  • 第二节 处理方法
  • 一、应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的情形
  • 二、再审裁判中的法律条文适用
  • 三、再审裁判文书的制作要求
  • 第三节 原则和标准
  • 一、关于再审裁判改判的原则和标准的讨论
  • 二、关于再审改判的原则
  • 三、关于再审改判的标准
  • 四、关于再审改判原则和标准的社会学意义
  • 第十一章 民事再审程序改革的影响和演进
  • 第一节 当事人的权益得到实质性改善
  • 一、申请再审成为当事人权利救济的主渠道
  • 二、当事人权利救济路线图的中国特色
  • 三、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再审制度
  • 第二节 对行政诉讼法再审程序的塑造
  • 一、准用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
  • 二、2015年行政诉讼法司法解释中的再审程序内容
  • 第三节 民事再审程序进一步改革的要点
  • 一、建立多元化终审制度
  • 二、二审终审制还是三审终审制
  • 三、上诉审与再审的优劣
  • 四、我国法律审基本框架的初步设想
  • 五、其他可能路径的设计
  • 六、案外人权利救济路径的整合
  • 七、再审程序具体制度的设置
  • 附录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决定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审判监督程序若干问题的解释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审判监督程序严格依法适用指令再审和发回重审若干问题的规定
  •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对民事审判活动与行政诉讼实行法律监督的若干意见(试行)
  • 人民检察院民事诉讼监督规则(试行)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北京法讯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北京法讯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由法律出版社与香港中华法律网合资成立。公司成立十多年来,以多媒体、全方位为人民传播法律为宗旨,积极开拓法律数据库、电子图书馆等产品的技术开发、市场运营,法律大数据的加工标引以及法律新媒体运营等业务。 由法律出版社主导,法讯公司承担的数字出版业务,在出版行业名列前茅,并获得“数字出版先锋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