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致力于对清代五城治理体系的探讨。

内容简介

清代北京城到底有没有城市政府?当时的北京城如何进行治理?这是本书关注的两个基本问题。

五城行政体系从元、明时期萌芽开端,至清代成型,可以被视为传统时代中国式城市行政的重要形式。清代北京城在人口管理、社会治安、道路卫生、民生经济、城市救助以及文教秩序等方面的治理,反映了当时的国家治理理念以及都城的城市定位和诉求。

目录

  • 版权信息
  •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出版说明
  • 导 论
  • 一、历史与现实交织的既往研究
  • 二、“中国式市政府”的历史与逻辑
  • 三、本书的范围与主旨
  • 第一章 都城诉求下的城坊演变与城市治理
  • 一、都城定位的传统与治理诉求
  • 二、北京历史上的城坊源流
  • 三、明以前都城治理的设官与机构
  • 第二章 京师多元治理体系及其特色
  • 一、塑造城市治理空间的旗民分城居住
  • 二、作为城市管理的驻防与旗务
  • 三、五城重新划界与城乡分治
  • 四、都城体系下治权的特点
  • 第三章 五城设官及其行政困局
  • 一、五城巡御史
  • 二、五城兵马司
  • 三、五城吏役人员
  • 四、五城弊政
  • 五、行政困局
  • 第四章 人口管理
  • 一、皇室
  • 二、旗籍
  • 三、民籍
  • 四、流动人口
  • 第五章 社会治安
  • 一、缉拿盗窃
  • 二、夜禁制度
  • 三、堆拨与栅栏
  • 四、保甲与什家户
  • 五、团防练勇
  • 六、火班与水会
  • 第六章 道路卫生
  • 一、街道衙门
  • 二、石路与大道
  • 三、街道与沟渠
  • 四、街面与卫生
  • 第七章 民生经济
  • 一、粮食供应
  • 二、市场与税收
  • 三、钱法与金融
  • 第八章 城市救助
  • 一、五城饭厂
  • 二、棉衣发放
  • 三、京城慈善
  • 四、防疫与施药
  • 第九章 文教秩序
  • 一、圣谕宣讲
  • 二、旗民教育
  • 三、从科举到学堂
  • 四、戏馆杂艺
  • 五、城市宗教管理
  • 第十章 清末北京城市治理的变革
  • 一、戊戌维新中对城市变革的呼吁
  • 二、庚子事变对京城治理的影响
  • 三、从协巡局到工巡局
  • 四、从巡警厅到民政部
  • 结 语
  • 一、都与城:延续中的传统
  • 二、都城治理:国家制度的地方化表达
  • 三、回归城市:治理效果与社会发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乾隆朝、嘉庆朝五城地界[1]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55年,是新中国建立后成立的第一家大学出版社。时光在文字与光阴中驻足,我们在积聚书香与赓续文脉之时,也有一点小小的向往,在徜徉中拢住自我与他者的目光,给天下读书人一点点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