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83千字
字数
2025-04-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立足本土,融会中外:从史语所看中国史学如何走向世界。
内容简介
成立于1928年的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学术研究机构,与中国现代史学的发展有密切关联。
本书以1928—1948年间的历史语言研究所为研究对象,全面考察了史语所新典范的生成、运作机制、求新趋向、话语建构、治学特色、学术贡献、域外影响及研究局限等,较完整地呈现出史语所推进中国现代史学话语体系构建的历史图景。
注重从“本土”与“域外”的双重视角,从中外史学交流的维度观照史语所与中国现代史学的关系,考察西方的学术观念何以与中国传统史学相互交织、熔铸,进而推进中国史学由传统向现代转型;同时较为系统地使用相关档案资料,增加了研究成果的原创价值。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
- 绪论
- 第一章 史语所新典范的生成
- 第一节 域外汉学的发展与民国学界的回应
- 第二节 “与外人角胜”:史语所的创办
- 第三节 时代环境变迁与史语所的演进路径
- 第二章 史语所的运作机制
- 第一节 组织章程:制度与人事
- 第二节 研究组别:困境与调适
- 第三节 运作模式:集众研究与个人研究
- 第四节 人才培养:成就若干“少年学者”
- 第五节 经费收支:时局波动与工作开展
- 第三章 《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的求新趋向
- 第一节 《集刊》的创办与史语所工作之彰显
- 第二节 《集刊》与中国史学的现代化
- 第三节 《集刊》与现代学术社群
- 第四节 《集刊》与国际学界的接轨
- 第四章 史语所学术话语体系的建构
- 第一节 域外汉学刺激下的学术取向
- 第二节 引领断代史研究的纵深发展
- 第三节 开辟专门史研究的崭新领域
- 第五章 “本土”与“域外”:史语所学术成就的双重定位
- 第一节 新旧中西之间的学问
- 第二节 经世与考据的双重合奏
- 第三节 推动中国史学走向现代化
- 第四节 学术成就的域外回响
- 第五节 主流之争与研究局限
- 结语
- 附录一 历史语言研究所人员流动变化表(1928-1948)
- 附录二 《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目录分类(1928-1948)
- 主要参考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华书局
中华书局,全名为中华书局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一家集编辑、印刷、出版、发行于一体的出版机构,于1912年1月1日由陆费逵筹资创办于上海。创立之初,以出版中小学教科书为主,并印行古籍、各类科学、文艺著作和工具书等。同时,中华书局还自办印刷厂,至1937年拥有印刷机械300余架,职工1000余人。1954年5月,中华书局总部迁址北京,1958年改为以整理古籍为主的专业出版社,在整理出版古籍和学术著作方面更有长足的进展,从而享誉海内外。曾出版《中华大字典》《四部备要》《图书集成》《中华百科丛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