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03千字
字数
2018-09-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旨在解读马克思文本。
内容简介
本书努力把握马克思自身思想的历史和逻辑线索,将其归结为法哲学、政治经济学和形而上学“三大批判”,以此阐释马克思政治哲学理论体系。
马克思的法哲学批判、政治经济学批判与其形而上学批判密切相关,他的实践唯物主义就是政治哲学,其中的核心是唯物史观。唯物史观具有两个理论体系,一个是名词体系,另一个是动名词体系。这一新型政治哲学体系,在资本主义物质生产和再生产基础上阐明资本主义政治生产和再生产、资本主义观念生产和再生产。
本书在相关问题上尽可能地建构马克思与其他人的对话关系,并且在若干问题上尽可能地实现理论形态转换。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言
- 引论 无产阶级政治实践合法性的理论论证——马克思政治哲学探析
- 政治哲学及其发展历程
- 马克思政治哲学研究的主题和范式
- 两种基本论证:实践论和唯物论
- 两个补充论证:阶段论和国情论
- 第1章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市民社会和国家
- 黑格尔法哲学原理:国家主义
- 马克思法哲学批判:社会主义
- 从政治革命到社会革命
- 第2章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异化劳动、私有财产和共产主义
- 异化劳动:管理活动与直接生产劳动的分离
- 私有财产的起源和本质
- 共产主义: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的扬弃
- 第3章 《德意志意识形态》:实践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 从自然主义、人道主义到实践唯物主义
- 实践唯物主义的形而上学和政治哲学
- 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和玄学
- 第4章 《共产党宣言》的修辞和逻辑
- 《共产党宣言》的创作
- 《共产党宣言》的阅读
- 作为历史剧或思想剧的《共产党宣言》
- 第5章 从名词体系到动名词体系
- 唯物史观的动名词体系
- 唯物史观的名词体系
- 作为名词体系和动名词体系结合的唯物史观
- 第6章 唯物史观与社会系统论
- 从历史动力论到历史合力论
- 唯物史观:社会系统论
- 社会形态及其演变
- 第7章 阶级斗争学说与社会博弈论
- 唯物史观和阶级斗争学说
- 阶级概念:经济范畴和社会范畴
- 阶级斗争学说:社会博弈论
- 第8章 《资本论》的叙事和逻辑
- 《资本论》:史诗级巨型文本的创作和阅读
- 《资本论》的叙事结构:物象—人格(拜物教等)
- 《资本论》的逻辑方法:现象—本质/偶然—必然(规律)(征候法等)
- 第9章 政治的生产和再生产
- 《资本论》的政治哲学:正义论
- 《资本论》的政治哲学:分工论
- 马克思社会所有权和社会所有制设想
- 第10章 劳动价值论与生态价值论
- 劳动价值论和生产要素价值论
- 生态价值理念:马克思和马尔萨斯、密尔
-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和生态社会主义
- 第11章 剩余价值论与知识价值论
- 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论和知识价值论
- 知识价值理念:马克思和熊彼特
- 未来学和符号政治经济学
- 第12章 唯物论的科学观和实践论的科学观
- 自然科学史和自然辩证法
- 自然辩证法的形而上学和科学
- 科学和伪科学
- 第13章 无神论的宗教观和实践论的宗教观
- 唯物论:无神论和马克思主义宗教观
-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理论和实践
- 宗教和邪教
- 参考文献
-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
- 二、中文古籍
- 三、外文译著
- 四、中文文献
- 五、外文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55年,是新中国建立后成立的第一家大学出版社。时光在文字与光阴中驻足,我们在积聚书香与赓续文脉之时,也有一点小小的向往,在徜徉中拢住自我与他者的目光,给天下读书人一点点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