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对金代封爵制度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详细梳理金代封爵制度的确立和发展的过程,厘清制度的源流及演变,细致考察了金代汉制封爵的等级,准确划分国号王爵类型,深入考察国号王爵和郡王封爵演变的过程,对金代五等爵的爵称爵序与封号作了全面梳理。

在此基础上,挖掘剖析封爵制度操作的具体环节与运行过程,分析其运行模式及相关管理措施,阐明封爵制度与其他政治制度的关系,解读其在官僚政治和政权建设中的地位作用,并分析其在社会秩序运转过程中的利弊得失。

目录

  • 版权信息
  •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出版说明
  • 表格目录
  • 绪论
  • 一、选题意义
  • 二、研究范围
  • 三、研究综述
  • 四、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五、创新点
  • 第一章 金代封爵制度的确立与演变
  • 第一节 金代以前封爵制度的发展演变
  • 一、隋唐以前爵称爵序的变革
  • 二、隋、唐、宋各朝爵制
  • 三、辽朝爵制
  • 第二节 金代封爵制度的确立
  • 一、太祖、太宗时期的爵位封授
  • 二、熙宗时期封爵制度的确立
  • 第三节 海陵时期封爵制度的变革
  • 一、天德、贞元年间“加恩大臣以收人望”的封爵政策
  • 二、正隆二年对封爵制度的改革
  • 第四节 世宗、章宗时期封爵制度的调整与完善
  • 一、世宗朝封爵制度的承继与调整
  • 二、章宗朝封爵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 第五节 金代封爵制度的浮滥与崩溃
  • 一、宣宗“九公封建”与爵制渐滥
  • 二、哀宗时期封爵制度的崩溃
  • 第二章 金代王爵的爵称与爵序
  • 第一节 封国之号与国号王爵类型
  • 一、封国之号
  • 二、国号王爵之类型
  • 三、国号王爵的等级
  • 四、《金史》封王史料的辨误与补遗
  • 第二节 郡王封号与位次等第
  • 一、《金史·百官志》封王之郡号补遗
  • 二、郡王封号的位次等级
  • 三、郡王封号与封爵的特点
  • 第三章 金代五等爵的爵称与爵序
  • 第一节 国公爵位
  • 一、国公封号与等级
  • 二、国公封爵的正误与考补
  • 第二节 国公以下的五等爵
  • 一、国公以下五等爵称
  • 二、国公以下五等爵位等级
  • 三、郡伯“旧曰县伯,承安二年更”之说辨析
  • 四、五等爵前有无“开国”的不同含义
  • 第四章 金代爵位的封授
  • 第一节 宗室爵位的封授
  • 一、因亲封爵
  • 二、宗室功封
  • 第二节 异姓爵位的封授
  • 一、功封
  • 二、推恩封赠爵位
  • 三、投诚归附封爵
  • 第三节 郡望与封爵
  • 第五章 金代封爵的管理
  • 第一节 封爵的管理机构
  • 第二节 封爵食邑与俸给
  • 一、食邑与食实封
  • 二、俸给
  • 第三节 爵位进升、降削与追复
  • 一、爵位的进升
  • 二、爵位的降削
  • 三、追复爵位
  • 第四节 亲王的管理和控制
  • 一、《金史·百官志》所载亲王府属官补遗
  • 二、王府属官对亲王的辅佐和监控
  • 第六章 金代封爵制度与其他政治制度的关系
  • 第一节 封爵与官制
  • 第二节 封爵与礼制
  • 一、印绶等级
  • 二、舆服之制
  • 三、朝参班序
  • 第三节 封爵与封赠制度
  • 一、封爵与品官命妇封赠制度
  • 二、封爵与品官父祖封赠制度
  • 第七章 金代封爵制度的特点、作用及影响
  • 第一节 金代封爵制度的特点
  • 一、具有多元文化杂糅的制度特点
  • 二、金朝前期封王的范围广、数量众、爵位高
  • 三、宗室封爵“亲亲亦功”
  • 四、金代封爵无袭封之制
  • 第二节 金代封爵制度的作用与局限性
  • 一、金代封爵制度的作用
  • 二、金朝封爵制度作用的局限性
  • 第三节 金代封爵制度对后世的影响
  • 结语
  • 参考文献
  • 一、古籍文献
  • 二、现代著作
  • 三、期刊论文
  • 附表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中华书局

中华书局,全名为中华书局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一家集编辑、印刷、出版、发行于一体的出版机构,于1912年1月1日由陆费逵筹资创办于上海。创立之初,以出版中小学教科书为主,并印行古籍、各类科学、文艺著作和工具书等。同时,中华书局还自办印刷厂,至1937年拥有印刷机械300余架,职工1000余人。1954年5月,中华书局总部迁址北京,1958年改为以整理古籍为主的专业出版社,在整理出版古籍和学术著作方面更有长足的进展,从而享誉海内外。曾出版《中华大字典》《四部备要》《图书集成》《中华百科丛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