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49千字
字数
2022-07-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得到独家】文字信徒贾行家诚恳之作,碰撞对话,澄澈心智,复归宁静。
内容简介
我们应该怎样面对历史和未来?怎样看待当下的生活?怎样迎接衰老与死亡?怎样走进艺术和文学?……
本书是贾行家得到App年度日更专栏“文化参考”第一季的文本凝结,以诚恳态度、切身感觉和闲话口吻,和你进行九场自由延展的对话。
这些对话,既有社会思想、历史钩沉、人物解读,也有野史八卦、身在江湖,你可以通过这本书,领略文学、艺术、生活的万般景象,从中汲取平静的力量。
或许,它还能让你对自己的生活,有一点点小小的思考,在现实和文艺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在这个嘈杂浮躁的世界,保留内心的一小块柔软之地。
目录
-
版权信息
-
自序
-
PART A 关于历史、生活、当下和我
-
第一场对话 今夕是何夕
-
第二场对话 无乡的乡愁
-
第三场对话 都是老江湖
-
第四场对话 生死不自由
-
第五场对话 星象和面相
-
第六场对话 于脑中穷理
-
PART B 有关美和文学
-
第七场对话 有型又有格
-
第八场对话 投靠艺术家
-
第九场对话 异乡与他乡
展开全部
风吹来的沙——我读《世界上所有的沙子》
虽然我订阅了贾老师的《文化参考》第一季,虽然我把 275 讲也跟下来了,虽然我在里面还有 100 条留言,但是当我开始看这本《世界上所有的沙子》的时候,还是感觉很不同。首先是纸质书的质感不同,你翻阅着的时候也更能感觉文字的质感。就像封面说的,贾老师是文字的信徒,他在文字上面是谦逊而有诚意的。其次是它不是简单的专栏合集,上面说的诚意就是老师在文章的挑选、内容的编排、阅读的连贯性上都是下了功夫的,所以读起来就像老师说的有 “对话感”。“对话感” 就是像贾老师周五晚上的行家茶坊那样,跟你娓娓道来。有时候是一本书,有时候是一个人,有时候是一部电影,有时候是一次展览,它们笼聚在一个话题下,让你有一揽子的获得感。这也是跟专栏不同的地方。当然,这里面的九场对话。有过去的,也有未来的。有天上的,也有地下的。有讲理的,也有说艺的。可能不是每一场都是适合你。有时候是你不懂,有时候是你不熟,有时候是你不想知道,有时候是与你无关。但是有一两场让你觉得有意思、有意义、有感觉,那就足够了。拿我来说,这本书只要我读了第二场对话 —— 无乡的乡愁就收获很大了。因为我身处于农村,因为我在农民的故事。这场对话里面贾老师所介绍的,人们关于 “乡愁” 的故事和关于 “乡村建设” 的理论。我看的时候在想 “我当时读专栏的时候没有留意到”、“这个能够解释我遇到的某一个现象”、“这个好我要写进我的文章里面”。除了有重温的感觉,还有因为时间不到、在做的的事情不同得到的不同启发。我相信你在这九场对话里也能找到你想要重逢的文字。从这角度来说,这本书它是远在天边,又是近在眼前的。就像这个书名给我的感觉,让我想起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我们具体的一颗沙子,也是世界上所有沙子的一部分。作为一颗沙子,我们需要在每一件具体的事情里面去感受真实生活的真实感,去找到自己的位置、去享受自己的质感、去体会自己的节奏。而不是一直想着未来而忘了现在,诗和远方,也许就在眼前的生活。这是这本书一直强调的。“无限掌中置,刹那成永恒。” 而作为世界上所有沙子的一部分,我们却可以是永恒的。我们可以穿过时间,变成沙漠,见证落日孤烟。我们也可以移动空间,形成沙尘暴,做到遮天蔽日。我们可以凝聚成一片沙滩,也可以被夯实为一道墙,或者被雕刻成一个石窟。最后想用一句歌词来推荐这本书 —— 风吹来的沙,堆积在心里,是谁也擦不去的痕迹。@贾行家 老师的文字就是吹来的沙。
沉下心,慢慢体会
书里九场对话,与其说是谈文化,其实更象是拆解生活。比如聊到 “乡绅精神”,贾行家不扯大词,反而拿老家的香青菜打比方:这菜只能在吴江的土里长,移植到别处就变味。他说乡绅就是那些 “把本地活生生的文化摸得门儿清” 的人,像种菜一样经营自己的小天地,不往名利场里扎堆。游民文化那章也很有意思。他说《水浒传》里的好汉们和东莞工厂里的杀马特青年是一脉相承,都是 “江湖里找活路的人”。前阵子元宵在湖南老丈人家中,看见老婆同学的大儿子顶着一头荧光绿头发来吃饭,被亲戚数落 “不正经”。可私下聊天后,我就能理解他为何如此:在东莞的电子厂,每天工作超过十个小时,流水线上连说句话都要挨骂,那头发大概是他唯一能自己做主的东西。贾行家写杀马特 “用夸张造型当盔甲”,真是把边缘人的无奈与倔劲儿说透了。书中随处可见这种 “打碎重拼” 的视角。七仙女神话能扯到古希腊星象,三星堆青铜器能和当代艺术展并置,就连全网疯传的 “曹县梗” 也被他扒开表皮,露出现代人 “用段子填满空虚” 的焦虑。朋友吐槽这书写得散,我倒觉得像吃麻辣烫 —— 东一筷子毛肚西一筷子白菜,混着辣油囫囵吞下,最后咂摸出满嘴烟火气。贾行家反复说这本书是 “沙子的状态”,不要定论只要对话。看完全书再翻回序言,那句 “世界并不残酷,残酷的是我们的无知” 突然有了实感。就像河底的沙子,被冲刷时总觉得自己在随波逐流,等某天被冲上岸晒干,才发现身上的每道划痕,都是活过的证据。
- 查看全部20条书评
出版方
得到图书
得到图书是思维造物旗下业务线,通过得到App独有的结构化生产方式,为终身学习者提供读得懂、用得上的图书产品。产品线包括得到讲义,前途丛书、通才丛书、前沿报告、详谈丛书、方法丛书等,覆盖学科、职业、组织、人物、前沿课题等多领域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