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新一代老年人会在相当长时间内延续年轻时代的生活方式,这得益于医疗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升,但更重要的,是人们更关注自我感受,也更执着于个人的生活观念了。

内容简介

尽管社区养老在未来可能会成为中国社会解决养老问题的主要方式,但混杂了金融保险、固定资产投资、短期租赁等不同行业属性的养老地产项目,对于强劲的需求来说无疑是个较为可靠的选择。来自日本的经验大概是最值得借鉴与研究的。日本“高龄社会白皮书”所关注的范畴:就业与所得,健康与福祉,学习与社会融合,已超出了健康护理这类基本生活需求,将老年人作为延迟的“中年阶段”来看待,这和中国社会目前对老年人的看法截然不同。

不再健康,无法工作——正是这种简单粗暴的解读,加剧了我们对于老年生活的恐惧。我们意识到,老年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于如何理解和定义“老年”。为了寻找答案,我们采访了一些“未来的老人”——包括讨论和操作这个选题的我们,还有正在读杂志的你——这些采访对象并没有遵循传统的老年人定义。在他们看来,也是在我们看来,新一代老年人会在相当长时间内延续年轻时代的生活方式。这部分得益于医疗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升,但更重要的,是人们更关注自我感受,也更执着于个人的生活观念了。

目录

  • 版权信息
  • 本期文章
  • 老之将至
  • 柏林墙倒下30年
  • 符号化的柏林墙
  • 2019年全球最具品牌价值的公司
  • 2019年全球最富城市
  • 量子新时代
  • 迈克尔·布隆伯格
  • 马丁·斯科塞斯:我说漫威电影不是电影,让我解释
  • 这些声音也值得听
  • 10年前,双11来了
  • 贝索斯的野心
  • 美国军工行业的新巨头:亚马逊
  • 拯救人类的25人
  • 破解持续协作的密码
  • 谁在装扮你的家?
  • Keep的加减法
  • 5G商用成熟前,小米的日子怎么过?
  • 自动驾驶搅动汽车业
  • 人工智能研究“贫富分化”
  • Z世代的“明日之子”
  • 印度餐厅联合抵制外卖平台
  • 为了抢货,直播网红集体搬家
  • 谁在买这辆“无法被归类”的车?
  • 当我们老了
  • 老年人的生意为何不好做?
  • 进化中的中国“养老院”
  • 日本如何面对“老龄化”?
  • 常伟和他的女朋友们
  • 当你老了
  • 不只是5G,欢迎来到高通的发明时代
  • 智能是电视的未来吗?
  • 产品要简单,沟通要直接
  • 户外运动装备如何“破圈”
  • 为中国豪宅做室内设计
  • 华为的答卷
  • 你的选择困难症是怎么得上的,又该怎么治
  • 把上市公司当作朋友开的公司
  • 通过脆弱建立信任
  • 中国人口危机:未富先老?
  • 在拼多多遇见少年的你
  • 从建筑师到使徒子
  • “吹哨人”与美国社会
  • 逆流而上,从曼德勒到蒲甘
  • 了无生趣
  • 引娣
  • 数字化为制造业带来了什么
  • 费德勒:人们认为我有天赋,低估了我的勤奋
  • 秩序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8
9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一本杂志,一点收获啊哈时刻摘抄:不再健康,无法工作 —— 正是这种简单粗暴的解读,加剧了我们对于老年生活的恐惧。我们意识到,老年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于如何理解和定义 “老年”。为了寻找答案,我们采访了一些 “未来的老人”。新一代老年人会在相当长时间内延续年轻时代的生活方式。这部分得益于医疗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升,但更重要的,是人们更关注自我感受,也更执着于个人的生活观念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老之将至

      说起来,最初对这期封面话题抱有热情的是我们编辑部的一位 90 后。那次选题会上,他重点提到了这个我们以前也讨论过的话题:中国将加快进入老龄化社会。“我们应该做这个题。” 他说。会议出现了短暂的沉默。随后,热议开始 —— 关于老龄社会的危机、老年人的生活状态、新一代老年人的猜想,显然,这个话题引发了大家的共鸣。在沉默的时间里,我先想到父母,进而想到自己。对老之将至生活的不确定性,心生一丝恐慌,但马上就恢复了。恐慌首先被各种硬性数据冷却下来。证明中国老龄化进程加速,这更像是个数学问题。2019 年 9 月 22 日,国家统计局发布 “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其中提到,中国 65 岁及以上人口在总人口中的占比早在 2000 年就已达到 7%,0 到 14 岁人口比重为 22.9%;2018 年,第一个数值升至 11.9%,第二个数值降至 16.9%。以此推算,2050 年,全球每 4 个老人就有 1 人在中国。几乎没有悬念,中国将成为日本之后第二个高度老龄化的国家。这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早就已经开启。我们花了不少篇幅,描绘现在较为活跃的银发经济商业项目。这当然也和投资业转向同步。经历互联网思维和共享经济冲击过后,投资业迅速捕捉到下一轮热点:教育、健康和养老。在实际走访中我们发现,“银发经济” 的类型远比想象中丰富:缓解孤独的老年版 “抖音”,学习知识与现实技能的老年大学,培训专业护理人员的机构,针对老年客群需求的旅游公司 —— 但这些看起来颇具潜力的生意,却并不容易盈利。相比之下,商业上较快可见成效的领域仍会是房地产行业。目前,房地产企业纷纷将不同模式的养老地产项目投入市场,其中一些已供不应求。尽管社区养老在未来可能会成为中国社会解决养老问题的主要方式,但混杂了金融保险、固定资产投资、短期租赁等不同行业属性的养老地产项目,对于强劲的需求来说无疑是个较为可靠的选择。来自日本的经验大概是最值得借鉴与研究的。日本 “高龄社会白皮书” 所关注的范畴:就业与所得,健康与福祉,学习与社会融合,已超出了健康护理这类基本生活需求,将老年人作为延迟的 “中年阶段” 来看待,这和中国社会目前对老年人的看法截然不同。不再健康,无法工作 —— 正是这种简单粗暴的解读,加剧了我们对于老年生活的恐惧。我们意识到,老年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于如何理解和定义 “老年”。为了寻找答案,我们采访了一些 “未来的老人”—— 包括讨论和操作这个选题的我们,还有正在读杂志的你 —— 这些采访对象并没有遵循传统的老年人定义。在他们看来,也是在我们看来,新一代老年人会在相当长时间内延续年轻时代的生活方式。这部分得益于医疗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升,但更重要的,是人们更关注自我感受,也更执着于个人的生活观念了。在 “人物” 这个版块,你一定能从主人公常伟的故事里感受到这一点。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第一财经杂志

      《第一财经杂志》致力于关注公司现象和商业新闻,为公司人读者群提供各行各业商业创新的信息与观点。 内容上倡导创新的观念,语言上追求轻松易懂的风格,自2008年2月创刊以来,开创与建立了一种属于第一财经周刊的商业新闻理念:为读者提供崭新而富有价值的商业新闻服务。内容上既有专业的公司现象分析,也有轻松使用的行业信息和公司人关心的各方面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