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01千字
字数
2015-12-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一篇为物作传、由物见人的民俗志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对一种长期被学界作为民间美术或民间手工艺的年画进行了广泛、系统而全面的重新审视,谈“俗”却又突破了民俗学、民艺学及民间美术学等学科对年画所代表的“俗”的传统研究范式与方法;采用了跨学科、多角度的研究视角与理论知识。
全书沿着时间顺序揭开了杨家埠年画在不同时代的发展篇章,展现了其在不同的自然时间,同时也是在不同的社会空间之中的流动和变迁过程,探讨在不同的自然时间和社会空间中,国家、知识分子及年画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四方力量如何在各自的立场下对年画所代表的“俗”进行解读,他们之间的互动以及摩擦又如何作用于身处这一“艺术生产场域”之中的年画生产者--农民艺人,从而最终使杨家埠年画呈现出如此的“生命”轨迹。
因此,本书已经远远超出了对于年画的静态描述,亦不局限于年画作为一种民间艺术品的具体生产过程,而更多地探讨抽象意义上年画的“艺术的生产场域”中所展现的不同时代背景下国家、知识分子与农民的关系,从而由“小年画”折射出“大历史”、“大社会”。
目录
- 版权信息
- 绪论
- 第一章 村落情况
- 第一节 杨家埠村概况
- 第二节 杨家埠村的特点
- 第二章 约定“俗”成——作为“农民”艺术的杨家埠年画
- 第一节 民俗语境中的年画
- 第二节 作为“农民”艺术的杨家埠年画
- 第三节 小结
- 第三章 入乡随“俗”——作为家计营生的杨家埠年画
- 第一节 传说、移民与营生——明代杨家埠的木版年画业
- 第二节 手艺与财富——清代的杨家埠年画业
- 第三节 战乱与来自机器的冲击——民国时期的杨家埠年画业
- 第四节 小结
- 第四章 移风易“俗”——作为封建迷信的杨家埠年画
- 第一节 年画改革与思想改造——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新年画运动
- 第二节 杨家埠的年画改革
- 第三节 限制与禁止
- 第四节 小结
- 第五章 匡时济“俗”——作为文化遗产的杨家埠年画
- 第一节 杨家埠年画的复兴
- 第二节 “眼光向下”——非物质文化遗产时代来临
- 第三节 年画大师杨洛书
- 第四节 小结
- 第六章 时移俗易与雅俗共赏——杨家埠年画的需求与产销现状
- 第一节 市场需求的变迁
- 第二节 生产现状
- 第三节 经营之道
- 第四节 从业者的内部关系
- 第五节 小结
- 第七章 总结与思考
- 参考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是在1979年,经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同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恢复了北京大学出版社建制。北京大学出版社依靠北大雄厚的教学、科研力量,同时积极争取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合作支持,出版了大量高水平、高质量、适应多层次需要的优秀高等教育教材。 北大出版社注意对教材进行全面追踪,捕捉信息,及时修订,以跟上各学科的最新发展,反映该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保持北大版教材的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