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看一座城市的味道,如何凝聚于一瓶香水。设计师的灵感,艺术家的故事,最终装进这一瓶香中。它是专属于京都的味道,也是一本书首次有了自己的气味标签。

内容简介

京都,是什么味道?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色彩、质感与情绪气息,但什么才能表达出京都的气味?
纽约下城咖啡馆里简单的一杯水,却唤起了作者对京都*鲜活的记忆。这是她私密的创意叙述,将京都如何燃起一位设计师的想象娓娓道来。这也是暂停“观看所以思考”的惯性,以感觉开启思绪的一本城市笔记,它是设计师眼中属于京都的美学进路。

目录

  • 版权信息
  • 起首语
  • 1 逸事流
  • 有关一杯水
  • 有关创意思考
  • 有关创作心灵
  • 有关热诚
  • 有关美学
  • 有关暧昧
  • 有关日本风
  • 有关设计
  • 有关生活
  • 有关色彩
  • 有关声音
  • 有关味觉
  • 有关触觉
  • 有关气味
  • 有关记忆
  • 2 记忆京都
  • 町屋的记忆
  • 地下足袋的记忆
  • 漫画书的记忆
  • “三条通”众生相的记忆
  • 和服的记忆
  • 挂单寺庙的记忆
  • 3 瓶装记忆
  • 我记得……
  • 调香师Christophe Laudamiel
  • 设计师与调香师的对话
  • 怜情惜物
  • 设计师眼中的简洁
  • 调香师鼻下的简洁
  • 编织入味的记忆
  • KyotEau™,京都之水
  • 附录
  • 参与本书的艺术家们Christophe Laudamiel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2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有气味的京都,闪耀着更加迷人的色彩

    习惯性搜寻跟京都有关的书时,发现了这本《京都之水:瓶装记忆》。跟作者一样,京都也是我的心灵故乡,因为在那里度过二十五六岁的时光,给自己的人生带来了不可思议的莫大启迪。


    严格来说,这并不是一本专门写京都的书,跟想象中的京都游记、京都文化书都不一样。作者庄卉家是一名香水创意设计师,曾任 Ralph Lauren 香水品牌艺术总监,后来创办了自己的工作室。
    书分为 “逸事流”、“记忆京都”、“瓶装记忆” 三个篇章,从纽约下城咖啡馆里的一杯水开始,到京都寺庙和尚的箴言,以及设计一款名为 “京都之水” 的香水,看似好像毫无关联的篇章,被 “水” 一词串联起来。
    第一篇章会有些意识流,而且加入太多旁征博引和注释,阅读的流畅度会大大降低,尤其对没去过京都的读者来说不太友好,难免给人 “不知所云” 甚至 “矫情” 的感觉。
    直到第三章才有些恍然大悟,铺垫了那么久,其实是为一款香水的设计。如何将一个城市的感觉完美融入瓶子设计和香水气味中呢?这一部分才是最好看的。
    作者因为香水设计师的身份,她的旅行中会不自觉关注气味、色彩和触觉,比如 “都柏林的气味像深浅不一的绿色三叶草和烤麦芽;苏黎世的气味像浓雾般浸湿的白蜡树林……” 而古老的城市京都说沉,则给人以木头般笃实的触感,沉稳如木的色泽。
    她甚至还在书中晒出了几幅香水瓶草图,木头纹理被加入到设计元素中。如何将寺庙、庭院、町屋、和服、线香等实体转化成感性的嗅觉语言和视觉效果,这正是香水创意设计师的工作。在味道上,调香师也遵从了日本艺术中简洁的概念,京都的香水,应该有古都的精神内蕴,应该是 “神秘、独特,却也平易近人”。
    其实看到最后,我都忘记了这是一本名为京都的书,而更像是一场关于香水世界、关于创意设计的探索之旅。与此同时,非常好奇这款香水到底是什么样的味道了。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理想国

    “理想国”一直致力于人文、思想、艺术类图书的出版,并从事文化活动的策划组织,以及文创产品的开发,是活跃而富影响力的文化机构。 “理想国”每年出品图书超过一百种。代表作品包括:陈丹青《退步集》、梁文道《常识》、柴静《看见》、龙应台《目送》、木心《文学回忆录》,温故系列,电影馆系列、讲谈社中国的历史、理想国译丛,以及白先勇、许倬云、林青霞、杨奎松、张大春、唐诺、蒋方舟等逾百位作者的作品。 “理想国”每年举办各类文化活动百余场,两届“理想国年度文化沙龙”,结合展览、演出等形式,面向青年,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