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阿尔泰山南麓哈萨克社区生态研究,揭示人文生态与自然生态相互关系的变迁过程。

内容简介

本书在一个较长时段中探讨阿尔泰山南麓一个以哈萨克人为主的社区中人文生态与自然生态相互强化的机制,重点考察社会历史情境、制度与政策、人群的资源利用行为、人群的环境态度、人口结构与族群关系与草原生态环境关系变迁的过程。这个地处“边地”的社区是大社会中的“地方世界”,外在世界的变化通过行动者的实践渗入到地方社区历史、社会与生态的关系链条之中,引发当地人文生态与自然生态的系统化反应。同时,行动者通过创造性的策略适应不断变迁的内外环境,参与并推动了该社区草原消逝的进程。研究表明,在理解和解释当代草原地区社会与生态关系时,生态人类学需要建构一种基于过程和政治视角的“自然—社会—政治”的分析框架,以在草原地区和游牧社会的当下场景中展开叙述、阐释和分析,将历史、社会、文化、经济、政治与生态环境带入到一致的视野里。

目录

  • 封面
  • 书名页
  • 版权页
  • 内容简介
  • 总序
  • 图表目录
  • 目录
  • 第一章 导论:牧区社会与草原生态
  • 第一节 问题的缘起
  • 第二节 学术史的回顾
  • 第三节 理论视角:过程生态人类学与政治生态学
  • 第四节 研究思路、方法与内容
  • 第二章 吐尔洪盆地
  • 第一节 生态环境与资源条件
  • 第二节 盆地的族群
  • 第三节 从部落到国家:社会制度的转变
  • 第三章 牧与农
  • 第一节 衰落与重现:牧业的发展与变化
  • 第二节 粮仓之路:农业的发展与变化
  • 第三节 边缘化:牧业与农业发展的困局
  • 第四章 游与居
  • 第一节 逐水草而居:长腿的毡房
  • 第二节 美好生活:无脚的房屋
  • 第五章 顺应与控制
  • 第一节 顺应自然:游牧民的环境态度
  • 第二节 控制自然:农业的环境态度及其影响
  • 第三节 自然禁忌的突破
  • 第六章 传统与现代
  • 第一节 哈萨克游牧民的人口再生产模式
  • 第二节 人口转型:人口再生产模式的变化
  • 第七章 失衡与调适
  • 第一节 自然生态失调:盆地生态环境的退化
  • 第二节 失衡:人地关系的变化
  • 第三节 调适:发展道路之抉择
  • 第八章 移民与盆地
  • 第一节 迁移之路
  • 第二节 移民的生活
  • 第三节 共生:日常生活中的族群关系
  • 第九章 结论
  • 一 社区发展与草原消逝的双重过程
  • 二 社区发展与生态环境之关系的研究框架
  • 三 草原社区发展的经验、教训与前瞻
  • 附录
  • 参考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成立于1978年6月,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创办并主管的以出版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为主的国家级出版社。1993年和1998年先后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1993年第一批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