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宗教
类型
8.7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22千字
字数
2022-05-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儒家文化因何陷入困境?晚清政局因何转型失败?
内容简介
近代以来,中国面对西方列强的侵扰、战争,先后签订了诸多不平等条约,总体来说,咸丰之后,士大夫才逐步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惊醒,并在不断认知西方世界的过程中成长、发展起来,由此有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但其中也充满了矛盾,所以也就有了天津教案和庚子国变,而这恰恰是士大夫儒家文化的固有心态在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下不可避免的挫折。
萧功秦先生深刻探究了这一过程,本书所揭示的儒家文化的困境,值得后世子孙警醒、警惕。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言
- 第一章 近代中西文化冲突的历史背景
- 华夏文化圈与外部世界
- 中央集权与华夷秩序
- 拒绝向天子跪拜的蛮夷
- 一个深深沉睡的古老民族
- 第二章 正统士大夫是怎样认知西方事物的
- 研究士大夫群体认识心理的意义
- 认识心理中的两种机制
- 中国传统概念思维的三个特点
- 强制性附会:认知西方事物的途径
- 评价西学的价值尺度:来自圣学的投影
- 观念与现实的悖离
- 第三章 一位清朝公使眼中的西洋文明
- 身处异域的国粹派
- 为什么中国士大夫不必讲求西学
- 豪商大贾居宅中的书香世家子弟
- 传统文化心理与思维方式之间的相互强化关系
- 第四章 洋务派的危机意识
- 从忧惧感到危机感
- 危机意识与避害反应
- 洋务派与明治维新派:对西方挑战的不同态度
- 两难的抉择
- 第五章 对洋务思潮的反动:愤怒的清议派的崛起
- 保守的清议派对洋务窳败现象的反省
- 应付心理困境的新途径:文饰作用与曲解作用
- 正统派士大夫的迁怒心理及其表现
- 消极心理防御战术的畸变趋势
- 清议派与天津教案:不祥的先兆
- 第六章 国粹主义的最后一战——幻觉中的胜利与现实的悲剧
- 在苦难与屈辱中激发的幻想
- “天神下凡”鼓舞着愤怒的勇士们
- 国粹派士大夫“颇冀神怪”的社会心理
- 在权力之塔的顶端:满朝心醉的人们
- 庚子国变:千古未有的奇闻
- 一个古老文化的近代悲剧
- 结束语
- 跋
- 附录一 追求思想者的坦荡之乐
- 附录二 中国人如何焕发文化自信——二百年来中国人的文化心态演变简析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真故图书
“真故”图书是非虚构文学创作平台“真实故事计划”旗下出版品牌,Slogan为:真实打动世界,全网粉丝超800万。 《真故·女性叙事》《真故·90后叙事》等mook系列主题书,专注于收录非虚构作品,定期出版。 真实故事计划是国内头部非虚构文学平台,每天讲述一个从生命里拿出来的故事,发掘平凡生活中的吉光片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