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美国著名大众历史学家、普利策奖获得者约翰·托兰力作。

内容简介

珍珠港事件在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珍珠港事件为什么会发生?美国政府是否本可避免?诸多疑虑至今难消,这个谜由于主要证据的“失踪”而成为旷世大案,直至今日尚无官方结论。

作者通过收集阅读大量档案,采访当事人,将事件的台前幕后、听证会场景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使关心这段历史及其后续影响的读者从中得出自己的结论。

目录

  • 版权信息
  • 可贵的自省(代序)
  • 译者的话
  • 前言
  • 第一部 纷争
  • 第一章 “总统先生,他们是怎么乘我们不备的?”
  • 第二章 诺克斯先生西行记
  • 第三章 “某些太平洋地区的海军或陆军将官可能成为替罪羊。”
  • 第四章 “你应将自己安顿在一个僻静的地方,让时光老人来帮你解决问题。”
  • 第二部 潘多拉之盒
  • 第五章 二楼上造反
  • 第六章 哈特调查
  • 第七章 陆海军俱乐部
  • 第八章 “你不必为金梅尔将军火中取栗”
  • 第三部 国会里跳舞
  • 第九章 “如果事先知道要发生什么事情……我是决不会让自己被‘征召’的。”
  • 第十章 在法庭上
  • 第十一章 萨福德陷入绝境
  • 第十二章 “为华盛顿开脱”
  • 第四部 第十次调查
  • 第十三章 Z行动计划
  • 第十四章 追踪“机动部队”
  • 第十五章 耻辱的一天“然而他们早就知道的,他们早就知道的,他们早就知道的啊!”
  • 第十六章 总结
  • 附录
  • 鸣谢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0
5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事实的多面性

    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是二战中的一个关键转折点,日本因此而心情膨胀;美国因此为之直接面对战争。但对于美国高层是否事先知情,只是一直是美国国内不少学者及二战史料研究爱好者争论不休的问题 。支持方的观点是在美国军方一早就破解日本密码,且有各种蛛丝马迹能显示出美国高层的知情,本书就是用抽丝剥茧的方式逐步带我们自己去探寻此一世界之谜。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距离珍珠港事件发生,已经过去了 70 多年。我们之所以还会对它津津乐道,是因为不同的人,能从中收获不同的教益。军事专家看到了新技术的意义,政治学者看到了大国博弈,本书作者沃尔斯泰特,看到的则是信息的价值。如何屏蔽 “噪音” 的干扰,找到真正重要的 “信号”,做出理性决策,在任何时代都是一个大问题。美国不是没有足够的技术手段,更不是没有人才,却被僵化的管理模式、先入为主的成见乃至欺骗信息的干扰困住了,以至于吞下苦果。由此看来,技术进步固然重要;但要把新技术用好,还必须对人的思想观念、行为模式乃至心理状态,做出 “升维” 优化。毕竟,使用技术的最终还是人。这个道理,在 AI 时代尤其重要。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用心之作(抱歉,这是读书笔记,可能会剧透很多,慎入)

        珍珠港事件是二战一个重要节点。日本人为什么要发动这场偷袭,我猜有几个理由:1、禁运石油,这相当于釜底抽薪。日本想继续蹦跶,就得把掀翻桌子,把美国打疼甚至打趴;2、日本军国主义极大高估了自己,严重低估美国。以为搞一场偷袭,就能让美国伤筋动骨;3、国运豪赌。德国 1941 年 6 月已经开始进攻苏联,虽然进入冬天,希特勒只能远看着莫斯科而不得,苏联自然没法腾出手来揍日本人。日本这时候选择偷袭美国,一来为了生存,二来也是给希特勒和墨索里尼纳个投名状,这么硬的国家,我都敢干,别怂,干就是了。这本书通过非常详尽的史料交叉验证,珍珠港事件发生前,白宫和主要军头们已经知道日本的小九九,但驻扎在珍珠港的金梅尔和肖特,应该是没收到珍珠港即将挨揍的信息,甚至是 12 月 7 号当天,马歇尔还不紧不慢用了一个小时给他俩发电报,说不能用电话,怕日本人监听。白宫也是低估了日本,反正珍珠港水浅,鱼雷没啥用处,炸弹投到航母也没啥大碍。就是被蚊子叮一口,掉几滴血,让几个中层背锅,却能换来整个国家战争动员,这生意很划算。没想到,日本人竟然改进了鱼雷,做好精心准备。罗斯福当时听说珍珠港被袭,应该没啥吃惊的,但损失惨重就让他有点吃不消,那可是他心爱的海军。第一时间公布损失的时候,就是轻描淡写的说损坏一些舰。书中的主角就是不屈的金梅尔和愚忠的肖特。里面也有一些人让人印象深刻,萨福德,这个人跟金梅尔是有过节的,落井下石才是正常操作。但他对事不对人,绝大多数人坚持没有 “风” 这个密电,他自始至终说有,而且他看过,他也知道一些人看过,逆向而行,坚持原则,纯粹的人。三轮车,双向间谍,当他听说日本偷袭珍珠港时,他内心满满的成就感,因为他的情报拯救了珍珠港,挫败了日本鬼子,万万没想到…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成立于1978年6月,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创办并主管的以出版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为主的国家级出版社。1993年和1998年先后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1993年第一批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