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71千字
字数
2019-08-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从文明的意义上就各自的视角分别对中国道路和理论自信、当代中国审美文化热点问题、中国的内涵及其审美理想等问题进行解读和阐释。
内容简介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在发展道路上不断前行,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逐渐浮现在世人面前。这条道路是中国人追求民族复兴的结果,体现的是中国各界人士的智慧。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应该探究这条道路的未来方向,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遵循经济全球化的中国逻辑,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反贫困实践,而这一切离不开“中国学派”在学术上的努力。同时,也应该从国际法治思想、民族思维、社会审美以及数字政府治理等角度理解中国道路在未来的发展。
全书共收录了10篇文章,分别为《中国道路与“超越资本”的文明》(王庆丰)、《理论自信何以可能》(曲红梅)、《怎样讲好中国故事》(李龙)、《经济全球化的中国逻辑》(王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进程中的反贫困道路》(贾玉娇)、《“中国学派”的构建与发展》(郭锐、郭婷婷)、《新时代中国国际法治思想的及实践探析》(何志鹏)、《从民族思维模式解析中西方》(李拥军)、《中国当代社会审美进程与审美文化反思》(梁玉水)、《后真相时代与数字政府治理的袪魅》(于君博)。
目录
- 版权信息
- 编委会
- 中国道路与“超越资本”的文明
- 一 历史唯物主义与中国问题
- 二 关于资本的四个观念
- 三 超越资本的文明
- 理论自信何以可能
- 一 我们现在具备什么样的条件?
- 二 我们可能面临什么样的问题?
- 怎样讲好中国故事——兼论现代“中国”的内涵及其美学理想
- 一 对建构新的文化身份的诉求
- 二 “东亚-中国”框架内“中国”问题的提出
- 三 有关现代“日本”的叙述
- 四 有关现代“中国”的叙述
- 五 当代中国文化的构成性要素
- 六 新时代的美学精神和审美理想
- 七 如何讲好新时代的中国故事
- 经济全球化的中国逻辑:以亚投行为例
- 一 亚投行筹建的背景与进展
- 二 中国的战略考量与意图
- 三 亚投行对于亚洲乃至全球经济的意义
- 四 亚投行运作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 五 对“亚投行热”的冷思考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进程中的反贫困道路
- 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与反贫困
- 二 对我国新时期反贫困实践的总结与反思
- 三 中国社会主义实践进程中的反贫困规律
- 四 中国反贫困理念
- 五 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相契合的反贫困战略
- 六 未来中国反贫困的攻坚重点
- “中国学派”的构建与发展:学术话语和学科建设
- 一 “中国学派”的开创:时代性命题与新时代课题
- 二 学术话语权与“中国学派”的发展
- 三 学科建设与“中国学派”的未来发展
- 四 结语
- 新时代中国国际法治思想及实践探析
- 一 导论
- 二 国际法治思想的中国智慧
- 三 中国国际法治思想的资源基础
- 四 中国国际法治思想的形成
- 五 中国国际法治思想的主要维度
- 六 中国国际法治思想的实践探索:“一带一路”倡议
- 七 结论
- 从民族思维模式角度解析中西方法律文化的差异
- 一 中西方民族思维模式形成的历史性考察
- 二 对中西方法律文化差异的解析
- 三 对法律文化差异解析后的一点思考
- 中国当代社会审美化进程与审美文化反思
- 一 美与审美:社会文明的参数,人的精神的“类能力”
- 二 当代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与“审美化”语境
- 三 “物托邦”与唯“物”主义批判:消费主义审美文化面相之一
- 四 “新托邦”与唯“新”主义批判:消费主义审美文化面相之二
- 五 “美托邦”与唯“美”主义批判:消费主义审美文化面相之三
- 六 “乐托邦”与唯“乐”主义批判:消费主义审美文化面相之四
- 结语 感性治理与新时代社会审美文化的批判性重建
- 后真相时代与数字政府治理的祛魅
- 一 数字政府治理之“魅”
- 二 后真相时代的真相
- 三 数字政府治理的祛魅
- 四 结语
展开全部
出版方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是专业的人文社科学术出版机构,以“创社科经典,出传世文献”为己任,出版经管、社会学、历史、文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