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35千字
                       字数
                        2017-10-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教育名家储朝晖全新力作,为教育真诚发声。
内容简介
本书围绕教育常识,从教育公平、教育底线、教育良知、教育责任、乡村教育、教育安全等六个方面,精选了教育名家储朝晖近十年在各主流教育媒体发表的教育观察、思考与锐评,既叩问教育现状,针砭时弊,又富有建言,提出了可操作性的建议。
本书对于警醒教育从业者的教育良知,促进教育的良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面对教育的不完美
 - 第一辑最不能丢的是教育良知
 - 教育如何令人“放心”
 - 教育应补上敬畏生命这一堂课
 - 及时兑现教师工资是政府的义务
 - 教师“被慈善”说明什么
 - 简政是师生减负的前提
 - 破解择校热,应打破利益共同体
 - “替考事件”暴露惩治乏力法治缺位
 - 消除教育腐败应依法治教
 - “红牌专业”产生的内在机理值得警惕
 - 逃回“北上广”
 - 地震后的三点建议
 - 救灾是一种社会重建
 - 免费教育和义务教育不能混为一谈
 - 让法治阳光普照校园
 - 第二辑坚守教育的底线
 - 比上学路更堵的是僵化的思想观念
 - 以人为本的教育首先必须尊重人
 - 以人为本的教育才能科学发展
 - 惩戒之矛不得触及学生权利之盾
 - 禁止老师参与奥数是迎风扬帆
 - 男女平等,不等于无差别
 - 封杀奥赛同样是非理性的
 - 普通高中化债需厘清政府学校责权
 - “弑师案”显示师生心理距离达到警戒线
 - 学校规模适度是责任的底线
 - 教育经费管理存在多项问题,回应质疑制度亟须建立
 - 一、教育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
 - 二、强化绩效目标管理,把钱用在刀刃上
 - 三、建立看得见的教育财政管理、分配体制
 - 频繁装修戳中教育经费投入漏洞
 - 专业权力空虚致论文买卖有机可乘
 - 需要从源头上消除代写论文的需求
 - 第三辑叩问教育公平
 - 教育公平恶化
 - 一、中国教育不公平的主因
 - 二、现有教育评价和管理体系的误区
 - 三、教育公平的起点
 - “入公热”只会推高“入园难”
 - 公平是对所有人都有利的安全机制
 - 教育资源配置不公的改善途径
 - 一、教育资源配置存在哪些问题
 - 二、为什么会有这些问题
 - 三、如何改善教育资源配置问题
 - 走出教育公平的观念误区
 - 一、质疑当前教育公平讨论中的若干命题
 - 二、对教育公平观念的进一步分析
 - 三、现有教育观念对教育公平的阻碍
 - 四、在观念上对教育公平恰当定位
 - 择校费争议当止于公开可循的程序
 - 规范教师补充利于教育均衡
 - 多些实地调查,多些实质公平
 - 稳定小升初,实现教育均衡的新起点
 - 大城市就近入学成果还需再巩固
 - 多校划片有利于教育均衡
 - 就近入学条件不能层层加码
 - 探索教育目标公平,实现人人教育平等
 - 一、教育目标公平意义重大
 - 二、教育目标公平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关键
 - 三、积极探索实现教育目标公平
 - 促进公平,提高质量,满足需求
 - 义务教育公平的矛盾分析
 - 一、从近60年基础(义务)教育的发展看其公平矛盾的转化
 - 二、从义务教育公平矛盾的现状看其矛盾焦点的变换
 - 三、新《义务教育法》执行中的矛盾分析
 - 四、义务教育不公平矛盾存在的原因分析
 - 教育均衡还要通过民意考核
 - “零择校”不是教育公平与均衡的终点
 - 第四辑教育需要情怀,更需要责任
 - 培养公民是教育的重要责任
 - 做人是最基本的教育
 - 城市实施免费义务教育关键在于取消“择校费”
 - 每个人都有对教育的责任
 - 应叫停校际不均衡而非个性化教学
 - 教育问责也须落到实处
 - 教育局长专业化是个真问题
 - 该做且能做的事一刻也不能等
 - 就读地高考应抓住关键系统推进
 - 考务工作亟须还原专业主导
 - 陶行知建设好政府的一次努力
 - 全纳教育理念的适用与运作
 - 一、全纳教育理念辨析
 - 二、全纳教育理念的适用
 - 三、全纳教育的运作
 - 追问灾区重建学校质量
 - 第五辑怎样破解乡村教育难题
 - 乡村留守儿童的问题就是整个社会的问题
 - 一、留守问题的难点在于那些父母双双外出或失联的儿童
 - 二、留守儿童成难题的症结是乡村社会不健全
 - 三、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宏观政策建议
 - 希望工程不断成长才有希望
 - 改变乡村教育不能只打教师主意
 - 解贫困地区师资荒可“特事特办”
 - 保障尊严是给乡村教师的最美礼物
 - 重振农村小规模学校需走简政之道
 - 乡村学校建在村民心上才不会“空”
 - 农村小规模学校亟须改善和发展
 - 更好满足农村对教育的真实需求
 - 第六辑没有安全,教育无从谈起
 - 对学生春游应摒弃“鸵鸟”思维
 - 中国校车与美国校车有何不同
 - 呵护学生安全出行不应止于警车护送
 - 教师介绍学生打工蕴含高风险
 - 学生信息安全隐患不是“小漏洞”
 - “演习变灾祸”暴露安全教育经验严重不足
 - 想去野外冒险,请先评估风险
 - 防范校园性侵须严格执法
 - 如何使青少年免受网络欺凌?
 - 一、网络欺凌行为源于现实生活中的负面心理
 - 二、网络欺凌对青少年的不良影响容易恶性循环
 - 三、解决青少年网络欺凌问题的根本在于提高人的素养
 - 保护儿童亟须提升父母监护能力
 - 孤独症儿童教育保障体系亟待建立
 - “校车现象”敲击着教育的定势思维
 - 加强校园安保并非长久之计
 - 责任心是学生生命安全保障的基石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全国最早的两家大学出版社之一,国内一流的专业教育出版机构。出版物涉及教育、教材、文学、社科、少儿、古籍等多个领域。2009年被新闻出版总署授予“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称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