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阐述宪法学的四大基础概念,探究价值秩序和理论体系,是规范宪法学的基石。

内容简介

本书通过对宪法学四个基础性概念——国体、权利、人格尊严、财产权——的阐释,探究了中国宪法学的脉络。

作者认为这四个概念之间,存在各种意义上的关联脉络。“国体”和“权利”分别对应了宪法学的两大调整对象(国家与个体);“人格尊严”与“财产权”则是一组宪法权利概念,分别对应着人在精神和物质上的两类需求。打通这些基础性概念之间的脉络,便可管窥宪法价值秩序与宪法学的理论体系。

如果说作者之前的《从宪法规范到规范宪法》一书如其副标题所言,属于“规范宪法学的一种前言”的话,那么本书有关基础性概念的研究,则可谓是规范宪法学的“基石”。

目录

  • 版权信息
  • 第一章 国体
  • 一、引言
  • 二、宪法学前史上的“国体”
  • 三、“国体”概念在宪法学上的建构
  • 四、日本宪法学说史上的“国体争论”
  • 五、国体概念在中国的移植
  • 六、国体概念的现代命运:在中日之间的反差
  • 七、结语
  • 第二章 权利
  • 一、引言
  • 二、“权利”一语的创生
  • 三、继受国的文化基础及继受的问题性
  • 四、权利概念在中国的落定
  • 五、结语
  • 第三章 人格尊严
  • 一、问题之所在
  • 二、有关“人的尊严”:八个用语的比较考察
  • 三、作为基础性价值原理的“人格尊严”
  • 四、作为个别性权利的“人格尊严”
  • 五、结语
  • 第四章 财产权
  • 一、问题的提出:为了一次研究程序上的倒退
  • 二、针对国家享有的财产权
  • 三、作为一种防御权的构造
  • 四、防御权的意味和意义
  • 五、余论:回望中国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商务印书馆

商务印书馆是中国出版业中历史最悠久的出版机构。1897年创办于上海,1954年迁北京。与北京大学同时被誉为“中国近代文化的双子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