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世纪先知的智慧之书:永远渴望真爱,追求智慧,热爱同类。

内容简介

罗素是著名哲学家和数学家,被誉为“世纪先知”;在哲学以外的诸多领域都有建树,1950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是20世纪西方影响力最大的社会活动家之一,世界和平运动的倡导者和组织者;还曾来到中国讲学,对近代中国的文化启蒙与社会改革影响深远。

罗素以98岁高龄辞世,他在本书中完整回顾了自己的百岁人生。“有三种感情,单纯而热烈,支配着我的一生: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故事围绕着支撑他生命之舟的三种动力而徐徐展开。罗素的一生是理性与激情的完美融合:取得显赫的地位,攀上智识的巅峰,拥有情感的至乐,也经历牢狱之灾,最终可谓度过了幸福的一生。

阅读本书,我们得以走进这位伟大思想家的内心世界,感受他追求真理和正义的坚定信念,同时也思考自己的人生志向和抉择,懂得如何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幸福之路。

目录

  • 版权信息
  • 致伊迪丝
  • 序言 我为何而活
  • 1872年—1914年
  • 第一章 童年,少年
  • 第二章 剑桥岁月
  • 第三章 坠入爱河
  • 第四章 智识的收获
  • 第五章 风暴来临
  • 1914年—1944年
  • 第六章 战火
  • 第七章 中国之旅
  • 第八章 全新的情感重心
  • 第九章 在他乡
  • 1944年—1967年
  • 第十章 重返英伦
  • 第十一章 罗素-爱因斯坦宣言
  • 第十二章 特拉法加广场
  • 第十三章 和平基金会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4
16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一般,翻看一下了解即可。“有三种感情,单纯而热烈,支配着我的一生: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三种感情对应感性,理性以及人性,属于对完满人格的不懈追求,在作者不同的人生阶段,他的认知是不一样的,另一半的选择上也就不一样了,他的爱情没有一致性,是随着自我需求在跃进,所以他的生命不同的阶段,就有不同的爱人,如果他的生命,再漫长一点,那么最后的那一个陪伴者,也会是别的人,相比而言那些能一起相互同行支持的爱情婚姻,更值得称颂和羡慕,至于理性认知这一点,作者的作品和学术已经证明了,对人类苦难的同情,则在传记的后部分有提及。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坦诚真实

      没想到罗素除了和维特根斯坦、爱因斯坦有这么多互动,还有在中国的一段传奇经历,湖南的总督是?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果麦文化

      果麦文化传媒成立于2012年7月。面向城市新兴中产阶层,提供图书、电影、互联网文化产品等“更好的精神食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