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政治哲学与伦理学的现实问题提出改良方案,探求合作共识可能性。

内容简介

政治哲学与伦理学是与人类常生活关涉密切的哲学学科。有人才有社会,有人才有伦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基本的即是“合作”与“共识”,在秩序的理由中,哲学家赵汀阳将政治学和伦理学的底层问题概括为“他人不同意”的社会事实,探询合作是怎样达成的?共识是如何取得的?是如何可能的?

作者批判了当代伦理学对现实价值的忽视和政治学对个人理的过分依赖所引发的问题和困境,并主张回归这两门学科的形而上学基础,以寻求可能的改进方案。通过博弈论的推论方法,作者给出了“人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改良版金规则、人权预付等方案,并设计了一种智慧,以更好地与一个良好社会所需要的普遍合作关系相适应。能兼容这三种可能方案的社会制度,是“天下”制度,这是作者针对政治与伦理困境给出的终改良方案。

本书对当代政治哲学及伦理学的症候给出了犀利的批判与反思,以“从问题外部回看问题”的方法,在存在论层面设计了一些精彩的解决方案,是赵汀阳“哲学系列”的又一力作。

目录

  • 版权信息
  • 前言 他人不同意
  • 第一部分 疑难
  • 一 合作的条件
  • 二 伦理的困惑与伦理学的困惑
  • 三 普遍价值必须同时是必要价值
  • 四 有轨电车的道德分叉
  • 五 无处幸免状态和苦难之问
  • 第二部分 改良方案
  • 六 金规则的最优方案
  • 七 预付人权
  • 八 一种可能的智慧民主
  • 第三部分 天下体系的续篇
  • 九 天下究竟是什么?
  • 十 在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之间的天下
  • 十一 政治现实主义的一种可能性
  •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1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这种辩证性的题目,确实很硬

    全书以 “疑难” 开篇,质疑当代伦理学的实用性。作者赵汀阳指出,主流的规范伦理学不过是文化差异或利益博弈的产物,如同交通规则般缺乏道德高度,其争论 “没有实践意义,什么也解决不了”。他用 “有轨电车难题” 这类经典案例揭示道德判断的偶然性,将无处幸免的苦难状态视为现代社会的普遍困境 —— 这种批判让人联想到汉娜・阿伦特对 “平庸之恶” 的剖析,但更具东方哲学特有的整体性视野。在方法论层面,作者创造性地融合博弈论与形而上学。他改良的 “金规则” 将传统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升级为双向约束:不仅禁止施害,更要求主动创造共同受益的博弈结构。“预付人权” 的设想则颠覆了天赋人权的传统逻辑,主张权利来自对未来责任的承诺,这种倒置暗含着儒家 “修身齐家” 的责任伦理基因。最富争议的 “智能民主” 方案试图超越代议制局限,通过算法优化公共决策,虽未详述技术细节,却呼应了数字时代对政治参与形式的重新想象。最终章回归作者的标志性理论 “天下体系”,将其定位为兼容前述方案的终极框架。不同于《天下体系》初探时的理想主义,本书强调该制度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动态平衡,既非乌托邦式构想,亦非强权政治的翻版,而是试图建立基于 “关系理性” 的世界秩序。这种将中国古典智慧注入现代政治哲学的努力,与亨廷顿 “文明冲突论” 形成有趣对照,也为全球治理提供了非西方中心的思考路径。书中始终涌动着怀疑论的冷峻与形而上学的热忱。作者将道德从伦理规范中剥离,视其为 “自成目的性” 的超越存在,这种区分让人想起康德的绝对律令,却更强调道德实践中的无我境界。这或许解释了为何书中博弈模型始终与 “天下” 的人文关怀共存。

      转发
      1

    出版方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简称三联书店) 是一家有悠久历史的著名出版社。 它的前身是邹韬奋、徐伯昕等三十年代在上海创立的生活书店、新知书店和读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