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以云数据中心网络面临的业务挑战为切入点,详细介绍了云数据中心网络的架构设计和技术实现,并提供了部署建议。

内容简介

本书首先介绍了数据中心网络的整体架构及技术演进,帮助读者了解数据中心网络的发展历程。随后,本书介绍了云数据中心网络的设计与实现,内容包含单数据中心的业务模型、数据中心物理网络和逻辑网络的构建,多数据中心网络的构建以及数据中心的安全方案。

本书还对数据中心网络的开放性和当前的一些热点前瞻技术进行了讲解和展望。

本书的第2版增加云数据中心网络智能运维和智能无损数据中心网络方面的内容,还介绍了与新时代超融合数据中心网络的相关内容。

目录

  • 版权信息
  • 内容提要
  • 丛书编委会
  • 推荐语
  • 总序
  • 第1版序
  • 前言
  • 第1章 联接变革使能数据中心网络演进
  • 第2章 认识云数据中心网络
  • 2.1 什么是云计算
  • 2.2 云计算催生的虚拟化技术
  • 2.3 当SDN邂逅云计算
  • 2.4 超融合数据中心网络
  • 2.4.1 高性能计算需要超融合数据中心网络
  • 2.4.2 高性能存储需要超融合数据中心网络
  • 第3章 云计算时代数据中心网络面临的挑战
  • 第4章 数据中心网络的总体架构与技术演进
  • 4.1 数据中心网络技术概述
  • 4.1.1 数据中心网络的物理架构
  • 4.1.2 数据中心网络的技术演进
  • 4.2 金融数据中心网络的总体架构与方案演进
  • 4.2.1 金融企业网络的总体架构
  • 4.2.2 金融业务的发展诉求与数据中心网络的演进
  • 4.2.3 金融云数据中心的目标架构与设计原则
  • 4.3 运营商数据中心网络的总体架构与方案演进
  • 4.3.1 运营商企业网络的总体架构
  • 4.3.2 运营商业务的发展诉求与数据中心网络的演进
  • 4.3.3 运营商云数据中心的目标架构与设计原则
  • 第5章 云数据中心网络的功能组件与业务模型
  • 5.1 云数据中心网络的业务模型
  • 5.1.1 典型OpenStack业务模型
  • 5.1.2 FusionSphere业务模型
  • 5.1.3 iMaster NCE-Fabric业务模型
  • 5.2 云数据中心解决方案的组件间交互
  • 5.2.1 云数据中心解决方案的架构
  • 5.2.2 业务发放过程中的组件间交互
  • 5.3 云数据中心组件间交互技术解析
  • 5.3.1 OpenFlow协议解析
  • 5.3.2 NETCONF协议解析
  • 5.3.3 OVSDB协议解析
  • 5.3.4 YANG协议解析
  • 第6章 构建数据中心的物理网络(Underlay网络)
  • 6.1 物理网络和基础网络
  • 6.2 设计数据中心的物理网络
  • 6.2.1 路由协议选择
  • 6.2.2 服务器接入方案选择
  • 6.2.3 Border Leaf和Service Leaf节点设计及其原理
  • 6.2.4 出口网络设计
  • 第7章 构建数据中心的逻辑网络(Overlay网络)
  • 7.1 Overlay网络
  • 7.2 VXLAN基础及相关概念
  • 7.3 VXLAN Overlay网络
  • 7.3.1 VXLAN Overlay网络类型
  • 7.3.2 网络类型对比
  • 7.4 VXLAN控制面
  • 7.5 VXLAN数据面
  • 7.6 业务模型和网络的映射
  • 第8章 构建多数据中心网络
  • 8.1 多数据中心的业务诉求场景
  • 8.1.1 多数据中心业务的场景分析
  • 8.1.2 多数据中心的网络需求分析
  • 8.1.3 Multi-DC Fabric方案的总体架构和场景分类示例
  • 8.2 Multi-Site场景和设计
  • 8.2.1 具体应用
  • 8.2.2 具体设计
  • 8.2.3 推荐的部署方案
  • 8.3 Multi-PoD场景和设计
  • 8.3.1 具体应用
  • 8.3.2 具体设计
  • 8.3.3 推荐的部署方案
  • 第9章 构建云数据中心网络端到端安全
  • 9.1 云数据中心网络面临的安全挑战
  • 9.2 云数据中心网络的安全架构
  • 9.2.1 安全架构全景
  • 9.2.2 安全组件架构
  • 9.3 云数据中心安全方案的价值
  • 9.4 云数据中心的安全方案
  • 9.4.1 虚拟化安全
  • 9.4.2 网络安全
  • 9.4.3 高级威胁检测防御
  • 9.4.4 边界安全
  • 9.4.5 安全管理
  • 第10章 云数据中心网络智能运维
  • 10.1 数据中心网络中的智能运维
  • 10.1.1 数据中心网络为何需要智能运维
  • 10.1.2 业界的应对之道
  • 10.2 智能运维技术的远程流镜像
  • 10.2.1 远程流镜像概述
  • 10.2.2 远程流镜像与FabricInsight配合使用
  • 10.3 智能运维技术之Telemetry
  • 10.3.1 Telemetry概述
  • 10.3.2 Telemetry与FabricInsight的对接
  • 10.4 智能运维技术的智能流量分析
  • 10.4.1 智能流量分析概述
  • 10.4.2 针对TCP的智能流量分析
  • 10.4.3 针对UDP的智能流量分析
  • 10.4.4 针对RoCEv2的智能流量分析
  • 10.4.5 智能流量分析与FabricInsight的对接
  • 10.5 智能运维技术之全流分析
  • 10.5.1 全流分析概述
  • 10.5.2 全流分析与FabricInsight的对接
  • 10.6 华为数据中心网络智能运维系统
  • 10.6.1 智能运维系统架构
  • 10.6.2 iMaster NCE-FabricInsight分析器
  • 10.6.3 iMaster NCE-Fabric控制器
  • 10.6.4 数据中心交换机
  • 10.7 未来之路
  • 10.7.1 数据中心云化架构对运维的新要求
  • 10.7.2 运维目标:闭环自愈的智能系统
  • 10.7.3 智能运维系统的发展方向
  • 第11章 数据中心网络的开放性
  • 11.1 数据中心网络生态
  • 11.2 控制器的开放性
  • 11.2.1 控制器的北向开放性
  • 11.2.2 控制器的南向开放性
  • 11.3 转发器的开放性
  • 11.3.1 转发器的北向开放性
  • 11.3.2 转发器互联互通的开放性
  • 第12章 热点技术一瞥
  • 12.1 容器
  • 12.1.1 容器技术
  • 12.1.2 业界主流容器网络方案
  • 12.1.3 华为SDN容器网络方案
  • 12.2 混合云
  • 12.2.1 混合云技术
  • 12.2.2 业界主流混合云网络方案
  • 12.2.3 华为混合云SDN方案
  • 12.3 确定性IP网络
  • 12.3.1 确定性IP网络产生的背景
  • 12.3.2 确定性IP网络关键技术
  • 12.3.3 确定性IP网络未来展望
  • 第13章 智能无损网络助力智能世界2030
  • 13.1 迈向智能世界2030
  • 13.2 智能世界2030对数据中心的要求
  • 13.3 智能时代DCN的诉求:低时延、零丢包和高吞吐
  • 13.3.1 低时延的RDMA技术需要零丢包的网络传输
  • 13.3.2 智能无损网络的目的:低时延、零丢包和高吞吐
  • 13.4 低时延、零丢包和高吞吐的数据中心网络的实现
  • 13.4.1 实现小缓存下的零丢包需要拥塞控制
  • 13.4.2 应对分布式架构的挑战需要拥塞控制
  • 13.4.3 数据中心Clos架构需要拥塞控制
  • 13.5 智能无损网络的前世:经典拥塞控制技术
  • 13.5.1 网络流量控制技术
  • 13.5.2 网络拥塞控制技术
  • 13.6 智能无损网络的今生:华为解决方案
  • 13.6.1 智能无损网络的iLossLess智能无损算法
  • 13.6.2 智能无损网络的应用
  • 13.7 智能无损网络的未来:拥抱变化,走在前沿
  • 13.7.1 AI时代新浪潮对数据中心网络的新诉求
  • 13.7.2 智能无损网络的发展方向:构建Everthing over RDMA新生态
  • 第14章 云数据中心网络解决方案的组件
  • 14.1 CloudEngine数据中心交换机
  • 14.1.1 简介
  • 14.1.2 技术亮点
  • 14.2 CloudEngine虚拟交换机
  • 14.3 HiSecEngine系列防火墙
  • 14.3.1 简介
  • 14.3.2 应用场景
  • 14.3.3 强大的内容安全防护
  • 14.4 iMaster NCE-Fabric网络控制器
  • 14.4.1 简介
  • 14.4.2 架构
  • 14.4.3 功能特性
  • 14.5 SecoManager安全控制器
  • 14.5.1 简介
  • 14.5.2 架构
  • 14.5.3 功能特性
  • 缩略语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2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有深度的一本云数据中心的读本

    有深度,很好的一本了解云数据中心的读本,颇为受益,增长了对云数据中心的见识,这些内容在培圳班中很少提及,要学习还是得看文本,不能只听老师的课程。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人民邮电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是工业和信息化部主管的大型专业出版社,成立于1953年10月1日。人民邮电出版社坚持“立足信息产业、面向现代社会、传播科学知识、服务科教兴国”,致力于通信、计算机、电子技术、教材、少儿、经管、摄影、集邮、旅游、心理学等领域的专业图书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