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
类型
7.7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29千字
字数
2020-08-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中国古代政治哲学:天道、神道、人道、君道构成法制思想。
内容简介
书稿以天、神、君、民为构建中国古代政治和法制的四种基本力量,中国古代政治哲学的分歧就集中体现在对这几种关系的处理上。中国古人认为,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道(规律和规则),天有天道,神有神道,君和民作为人都要遵守人道,君治理国家要对天、神、民都要有所交代和安顿,最终形成了以王道和霸道为主要形态的君道(治道)。天道、神道、人道和君道构成了中国古代政治和法制思想的哲学基础,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法制的思想世界。作者的行文顺序,先梳理中国古人,具体而言就是中国古代的知识精英与政治精英,对这四道的基本认识,再论述这些认识如何影响中国古代法制的设计和运作,换言之,中国古代法制如何因应这四道理论。以天道为例,中国古人相信有一个作为主宰者的“天”,以“象”“数”和民意等形式为表达意志的方式,作为被主宰者,人应该效法天道,于是象天而制刑:君作为天子,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贵贱、男女、亲疏,分别有不同的法律适用;依照时令司法,如秋冬行刑、农忙止诉;天降灾异,则可能是司法有冤滥,统治者往往施行大赦等。
目录
- 版权信息
- 作者简介
- 导论
- 一、 缘起
- 二、 分期
- 三、 私学
- 四、 经学
- 五、 四维
- 六、 结构
- (一)儒家四维图
- (二)道家四维图
- (三)墨家四维图
- (四)法家四维图
- 七、 王霸
- 第一章 天道
- 一、 天人感应
- (一)商周时期的天命神学思想
- (二)墨家的天志思想
- (三)占星术及阴阳五行学说
- (四)董仲舒的天人感应
- 二、 象与数
- 三、 道法自然
- 四、 法天道
- 五、 顺人情
- 六、 君权至上
- 七、 官制象天
- (一)按照天地四时和阴阳五行来设置职官的《周礼》
- (二)董仲舒对官制象天的论述
- (三)根据星象设置官署和职官
- 八、 尊卑贵贱
- (一)儒家
- (二)道家
- (三)墨家
- (四)法家
- 九、 法律差等
- (一)贵族官僚享有法制特权
- (二)男女不平等
- (三)良贱异法
- (四)五服制罪
- 十、 严防冤滥
- (一)中国古人认为灾异与司法有莫大的关系,司法不当常常会导致灾异发生
- (二)灾异常会促使中国古代的统治者反思自身政治和司法上的得失
- (三)天人感应、灾异谴告学说在司法场域的运用,促使中国古代的统治者建立了一系列常规化的制度来严防冤滥
- 十一、 司法时令
- (一)秋冬行刑
- (二)务限制度
- 十二、 英雄神话
- (一)诚信守法的英雄
- (二)寻求正义的英雄
- (三)替天行道
- 第二章 神道
- 一、 鬼神信仰
- 二、 无神论
- 三、 神道设教
- 四、 法制表达
- 五、 承负与果报
- 第三章 人道
- 一、 人性
- (一)大家都承认现实中的人通常是恶的,纯粹至善的圣人是罕见的
- (二)大家都赞同对人施加引导和约束
- 二、 赏罚
- (一)考绩制度
- (二)自首
- (三)告奸
- (四)连坐制度
- 三、 人伦
- (一)孔子及其弟子对人伦的探索
- (二)墨家对人伦的丰富
- (三)孟子对人伦的开拓
- (四)荀子对人伦的探索
- (五)三纲五常的确立
- 四、 忠孝
- (一)十恶
- (二)复仇
- (三)容隐
- (四)旌表
- (五)存留养亲与承祀
- (六)代刑
- 第四章 君道
- 一、 王与霸
- 二、 德与法
- (一)德政起源
- (二)礼法之争
- (三)法治样板
- (四)德治的坚守
- (五)礼法兼施
- (六)务法不务德
- (七)礼乐刑政
- 三、 圣与庸
- (一)王道圣君
- (二)霸道庸君
- 四、 君与臣
- (一)从“道尊于君”到“君为臣纲”
- (二)“君臣之义”与利益交换
- (三)“贤能”与“奸能”
- 五、 君与民
- (一)民本
- (二)君本
- 结语
- 主要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华书局
中华书局,全名为中华书局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一家集编辑、印刷、出版、发行于一体的出版机构,于1912年1月1日由陆费逵筹资创办于上海。创立之初,以出版中小学教科书为主,并印行古籍、各类科学、文艺著作和工具书等。同时,中华书局还自办印刷厂,至1937年拥有印刷机械300余架,职工1000余人。1954年5月,中华书局总部迁址北京,1958年改为以整理古籍为主的专业出版社,在整理出版古籍和学术著作方面更有长足的进展,从而享誉海内外。曾出版《中华大字典》《四部备要》《图书集成》《中华百科丛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