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杰出的哲学家和科学家的思想历程,跨学科的博学睿智盛宴,现代哲学和科学史别样的的阅读材料。

内容简介

本书是20世纪早期一个群星闪耀的思想家群体的传记,他们改变了世界对数学和科学的认识。

受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以及罗素和希尔伯特对数学基本规律的探索的启发,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这一代最智慧的头脑聚集在维也纳,探讨数学、科学和哲学的最新理论,为科学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维也纳小组中包括哥德尔和卡尔纳普这样的大师,并与维特根斯坦和卡尔˙波普尔密切互动,在科学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本书讲述了那些改变了科学思想的人的故事,这些故事常常令人愤慨,有时令人悲伤,但绝不无聊。这是一本揭示历史的著作,一本里程碑式的书,向那些敢于从头开始重新发明知识的人致敬。

目录

  • 版权信息
  • 总序
  • 再版序 一个坠落苹果的两面:极端智慧与极致想象
  • 第1章 维也纳小组的舞台
  • 午夜维也纳
  • 咖啡和雪茄
  • 第2章 两位思想家的故事
  • 学生任命教授
  • 马赫声名鹊起
  • 大致背景
  • 节约思维
  • 自我及其感觉
  • 玻尔兹曼公式
  • 不安分的教授
  • 伟大的辩论
  • 玻尔兹曼的自然哲学
  • 寻找最终的慰藉
  • 随卡戎而去
  • 第3章 早期的维也纳小组
  • 圈子的华尔兹
  • 小组的前身
  • 爱因斯坦
  • 相对论
  • 赫兹和庞加莱
  • 希尔伯特
  • 罗素
  • 职业生涯阶梯
  • 维也纳的现代氛围
  • 科学的魔鬼之眼
  • 第4章 小组开始运转
  • 新的维度
  • 差点不忠
  • 新形式的浪漫主义
  • 快乐最大化问题
  • 所有计划的计划
  • 战马归来
  • 照单点菜的哲学家
  • 头条上的俄狄浦斯
  • 过多的数学
  • 从伊壁鸠鲁到爱因斯坦
  • “为了两个好小伙的乐趣”
  • 纬度往南移动几度
  • 石里克的小组
  • 第5章 小组的转向
  • 转折点
  • 瑞德迈斯特将纽结理论从幼儿床带回摇篮
  • 卡尔纳普的逻辑结构
  • 传奇人物的起飞
  • “哲学的下一大步”
  • 如水晶般清澈?
  • 在梯子的尽头
  • M还是非M?(这是个问题)
  • 第三类亲密接触
  • 科学世界观
  • 第6章 小组为自己立名
  • “终于下了场雷雨”
  • 蓝色宣言
  • 维特根斯坦先生不高兴
  • 哲学的艺术
  • 哈恩拿起了剃刀
  • 维特根斯坦、上帝和数学
  • 冰冷清澈的化身
  • “虚无”的纷争
  • 肮脏的纯哲学
  • 纽拉特的科学统一论
  • 第7章 外延
  • 谁也不要置身事外!
  • 低俗小说
  • 熊窝里的方阵
  • 新人创造更美好未来
  • 现代博物馆的图形文字
  • 大建筑师造小房子
  • 现代广告商
  • 20世纪的细致魅力
  • 20世纪的另一部小说
  • 在穆齐尔的地盘上偷猎的年轻企业主
  • 数学道具
  • 第8章 平行的小组
  • “卡尔?他会成为教授的!”
  • “妄自尊大和古怪的性格”
  • 密封的信件,第一封
  • 密封的信件,第二封
  • 非常懊恼
  • 排中律
  • 为什么小先生
  • 完备性
  • 不完备性
  • 哥德尔配数
  • 平行活动
  • 不是小事
  • 第9章 受到挤压小组
  • 波普尔的个人革命
  • 波普尔把两者联系起来
  • 波普尔环绕小组
  • 石里克感到震惊
  • 没有首卷的丛书
  • 发烧中的卡尔纳普
  • 石里克传递信件
  • 没有任何石头留在其他石头之上
  • 第10章 伦理学问题
  • 紧急法令
  • 号外!
  • 组合伦理学
  • 摩根斯特恩(雅利安人)
  • 又一堂数学课
  • 生命的意义
  • 愉悦和美
  • 第11章 小组的终结
  • 带着爱去俄罗斯
  • “跟陶尔斐斯一边吧!打倒科学统一论!”
  • “一次强有力的知识爆炸”
  • 职位空缺
  • 奥图的记录
  • 形而上学的痕迹和诗人的确证
  • 轻率行为
  • “自亚里士多德以来最伟大的逻辑学家”
  • 从哥德尔的抽象思想到计算机科学的诞生
  • “是内尔布克!”
  • 为了“美好未来”的基督教教授
  • 到月球距离的一半
  • 第12章 环绕地球
  • 巫妖狂欢日
  • 讣告
  • 对内尔布克的赦免
  • 舞者和她的雨伞
  • 更大和更小的无穷
  • “咖啡很难喝”
  • 和哥德尔一起时间旅行
  • 塑造中的现代人
  • 奥图·纽拉特即兴创作
  • 哈里·哈克航海
  • 强有力的退场
  • 第13章 淡出
  • 严格意义上的补偿
  • 国内的变迁
  • 审判中的“最近历史”
  • 拨火棍哲学
  • 哥德尔的观点“很不受欢迎”
  • 哥德尔变得很受欢迎
  • 波普尔的坦白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8
4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哲学家、思想家的故事

    这本《疯狂年代的精确思考》跟《进步知识分子的死与生》有许多交集之处,相对于后者更偏重于思想性和哲学性的论述,本书则更多聚焦于这些科学家、哲学家之间的互动,趣味性更强,我们会看到很多幕后的有趣故事。这其中让我很感兴趣的就是维特根斯坦,原来他除了聪明绝顶外,还有这么多的笑料。维特根斯坦最早是研究空气动力学的,但是却对背后的数学和逻辑问题非常感兴趣。他去耶拿 “朝圣”,见到了弗雷格,弗雷格建议他去剑桥跟随罗素学习。罗素一开始以为维特根斯坦是德国人,对他嗤之以鼻,在给情人的信中称 “和他谈话真是浪费时间”。然而维特根斯坦的感知神经也算是够粗的了,他直接去问罗素,罗是否认为他是个彻头彻尾的傻瓜,如果是这样,维特他就去当飞行员;如果不是,他就当哲学家。罗素对这无厘头的提问,只能是要求维特根斯坦提交一篇论文。然而在读完后,就发现维特根斯坦是个天才,于是极力阻止了他去当飞行员。原来成为哲学家是这么偶然的啊!而另一位剑桥明星哲学家 —— 罗素的朋友乔治。摩尔也开始相信维特根斯坦的杰出天赋,他的理由是,维特根斯坦总是在他的演讲中显得非常困惑,而其他人没有,这个评价标准也真是太好笑了。还有维特根斯坦在剑桥大学哲学学会伦理科学俱乐部举行了他的第一次演讲,那次演讲是俱乐部历史上最短的一次,维特根斯坦只用了 4 分钟。并给出了一个经典问题 ——“什么是哲学?” 的清晰答案:哲学是一门在不涉及各种科学证明的情况下处理所有那些假定为真的命题的学科。后来罗素在他的回忆录中写道,维特根斯坦是传统意义上的天才的最完美的例子,充满激情、深刻、热情和压倒性。的确是很有 “压倒性”,不久维特根斯坦就向罗素的哲学发起了毁灭性的攻击,使得他彻底绝望 —— 这位当时最著名的逻辑学家在维特根斯坦的批判下放弃了逻辑。无论是对哲学感兴趣,还是对科学感兴趣,这本书都非常值得一读。它向我们表达了:越是在道德和方法论存在危机的时代,越是需要集体理性。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本书选题可以说非常棒 —— 通过维也纳小组把握 20 世纪上半叶德语科学哲学的动态。在 1930 年代,这些思想家们大都由于纳粹的迫害而移民到美国,使英语和德语科学哲学在 20 世纪下半叶交融贯通,构建出了今日科学哲学的基础。全书节奏控制良好,个人小传、私人轶事、观点交锋与思想解释穿插交织在一起,共同为思索 “科学何以可能,科学应当如何” 这一条主线服务。主要缺陷是某些重大问题没有提供足够的说明,也没有专门提炼梳理整体思想脉络。不过考虑到这些思想的深度和难度,也很难再去苛求这部生动可爱的群传作品了,我们完全可以把它用作走进那些有趣世界的路标 —— 科学哲学的世界,语言与逻辑的世界,当然,更是人类琢磨自己 “为何可以思考、怎样思考、可以思考什么” 的悠久传统中一座新的高峰、一处前所未有的美妙花园。 纵观哲学与科学的发展史,似乎他们从诞生之日起开始就纠缠不清。古希腊自然哲学家们不再费尽心思揣摩神祗们变幻无常的情绪,转而认为自然的运行有规律可循,并且这些规律可以被人认识。这种新奇的观念支持乃至鼓励人们观察、思考,洞悉这个世界纷繁现象之下隐藏的秘密。正如 G.E.R 劳埃德在《早期希腊科学》里说的,古希腊人为揭开伊西斯的面纱准备了两双手套:其一是将数学应用于理解自然,其二是经验观察手段的发展。后来发生的种种事情证明了这两种办法何等重要,又何等模糊 —— 关于科学的思索,几乎从来没有远离它们。什么是 “关于科学的思索”?一般来说,物理学关注物质、力、运动、能量之类的东西,它们是物理学的研究对象。关于物理学的思索则关注物理学怎样看待、研究、确认物理学的对象,以及物理学与这些对象究竟是一种什么关系。如果有人把关于物理学的思索整理成为一个比较一致(不会自相矛盾)、连贯(没有忽略某些中间环节)、可靠(好歹实际一点),那么这就有可能构成了一个物理哲学体系。科学哲学大约就是这么一回事,这并不意味着科学哲学比科学 “高级” 或 “根本”,它仅仅是站在一个不同的角度上观察那些了不起的探索者。对与科学哲学来说,科学家们总是在一定的认知基础、学科传统、符号习惯、文化风俗之内工作,通过这些工作竟能发现前所未知的东西,这当然挺令人惊奇的 —— 在绝大多数时候,人类解决问题的办法总是从惯例和已有的知识中得来,充其量再把它们重新组合一下。因此,许多科学家都感到很难解释他们到底是怎样发现 “新” 知识的。但如果我们回到科学的根系,就会发现任何解释都必须考虑科学发现的 “过程”—— 观察与思考。伽利略在很多场合被作为现代自然科学之父介绍给小朋友们,将这个称号授予他主要不是因为某些具体成就,而是他恢复并推进了自然哲学中观察与思考的传统,使之成为新生的自然科学的天赋。望远镜不是伽利略首创,但他把望远镜改造为观星仪器;数学更非伽利略所独享,但他用数学来描述理想实验。除了改进观察的仪器与方式,用数学语言来澄清思考,伽利略把这两者结合在一起的方式呈现出一种独特的魅力:精密 “完美” 的数学世界和粗糙多变的经验世界可以合而为一。自然科学就在这两条腿的带动下步履不停,一路向前。直到今天,即便经历了许多轮科学变革、哲学争论,不断改进的观察方式和日益复杂的数学体系依然是科学大厦的稳固基石。结果如你所料,关于 “新知识究竟是从哪里来的?”“科学为什么能发现?” 之类问题,最后往往回归到两种回答:一,从对现实世界、具体事物的观察与操作中得来;二,在抽象领域、形式系统的思考与演算中发现。用哲学语言整理这些看法,就会得到经验主义与理性主义、实在论与反实在论、工具主义与本质主义等等一系列长期对峙的思想体系。维也纳小组的主要工作,就是在 20 世纪初期物理学和逻辑学迎来巨大突破的时期,以新的方式讲述这些故事。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系中南传媒旗下子公司。出版社以“弘扬科学精神,推动科技发展”为出版宗旨,推出一大批高品位、高格调、重实用、讲实效的科技佳作,如《时间简史》《医学临床“三基”训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