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随园食单》,乾隆才子、诗坛盟主袁枚四十年美食实践的产物。蔬饭之间,是闲情,是雅趣。

内容简介

本书将饮食上升为大雅学问,写吃货严苛的要求:
一碗粥,必水米融洽,柔腻如一。曾在某观察家用餐,诸菜尚可,饭粥却粗粝,我勉强咽下,回去就生了一场大病!

一盘菜,若用肉,不要超出8两,若用鸡、鱼,zui多不过6两。有人会问:不够吃怎么办?答案是:吃完再炒。

鲫鱼,要选扁身且带白色者,肉质鲜嫩松和,熟后一提,骨肉自然分离。圆身黑背的鲫鱼,肉质僵硬多刺,简直是鲫鱼中的"地痞鱼"。

猪有43种做法,而甲鱼只有6种;鸡分5个部分可吃,而鹿zui佳者,只在尾上一道浆。做一餐饭有14个注意事项,而且不能涮火锅……

《随园食单》,乾隆才子、诗坛盟主袁枚四十年美食实践的产物。蔬饭之间,是闲情,是雅趣。

目录

  • 版权信息
  • 须知单
  • 先天须知
  • 作料须知
  • 洗刷须知
  • 调剂须知
  • 配搭须知
  • 独用须知
  • 火候须知
  • 色臭须知
  • 迟速须知
  • 变换须知
  • 器具须知
  • 上菜须知
  • 时节须知
  • 多寡须知
  • 洁净须知
  • 用纤须知
  • 选用须知
  • 疑似须知
  • 补救须知
  • 本分须知
  • 戒单
  • 戒外加油
  • 戒同锅熟
  • 戒耳餐
  • 戒目食
  • 戒穿凿
  • 戒停顿
  • 戒暴殄
  • 戒纵酒
  • 戒火锅
  • 戒强让
  • 戒走油
  • 戒落套
  • 戒混浊
  • 戒苟且
  • 海鲜单
  • 燕窝
  • 海参三法
  • 鱼翅二法
  • 鳆鱼
  • 淡菜
  • 海蝘
  • 乌鱼蛋
  • 江瑶柱
  • 蛎黄
  • 江鲜单
  • 刀鱼二法
  • 鲥鱼
  • 鲟鱼
  • 黄鱼
  • 班鱼
  • 假蟹
  • 特牲单
  • 猪头二法
  • 猪蹄四法
  • 猪爪 猪筋
  • 猪肚二法
  • 猪肺二法
  • 猪腰
  • 猪里肉
  • 白片肉
  • 红煨肉三法
  • 白煨肉
  • 油灼肉
  • 干锅蒸肉
  • 盖碗装肉
  • 磁坛装肉
  • 脱沙肉
  • 晒干肉
  • 火腿煨肉
  • 台鲞煨肉
  • 粉蒸肉
  • 熏煨肉
  • 芙蓉肉
  • 荔枝肉
  • 八宝肉
  • 菜花头煨肉
  • 炒肉丝
  • 炒肉片
  • 八宝肉圆
  • 空心肉圆
  • 锅烧肉
  • 酱肉
  • 糟肉
  • 暴腌肉
  • 尹文端公家风肉
  • 家乡肉
  • 笋煨火肉
  • 烧小猪
  • 烧猪肉
  • 排骨
  • 罗蓑肉
  • 端州三种肉
  • 杨公圆
  • 黄芽菜煨火腿
  • 蜜火腿
  • 杂牲单
  • 牛肉
  • 牛舌
  • 羊头
  • 羊蹄
  • 羊羹
  • 羊肚羹
  • 红煨羊肉
  • 炒羊肉丝
  • 烧羊肉
  • 全羊
  • 鹿肉
  • 鹿筋二法
  • 獐肉
  • 果子狸
  • 假牛乳
  • 鹿尾
  • 羽族单
  • 白片鸡
  • 鸡松
  • 生炮鸡
  • 鸡粥
  • 焦鸡
  • 捶鸡
  • 炒鸡片
  • 蒸小鸡
  • 酱鸡
  • 鸡丁
  • 鸡圆
  • 蘑菇煨鸡
  • 梨炒鸡
  • 假野鸡卷
  • 黄芽菜炒鸡
  • 栗子炒鸡
  • 灼八块
  • 珍珠团
  • 黄芪蒸鸡治瘵
  • 卤鸡
  • 蒋鸡
  • 唐鸡
  • 鸡肝
  • 鸡血
  • 鸡丝
  • 糟鸡
  • 鸡肾
  • 鸡蛋
  • 野鸡五法
  • 赤炖肉鸡
  • 蘑菇煨鸡
  • 鸽子
  • 鸽蛋
  • 野鸭
  • 蒸鸭
  • 鸭糊涂
  • 卤鸭
  • 鸭脯
  • 烧鸭
  • 挂卤鸭
  • 干蒸鸭
  • 野鸭团
  • 徐鸭
  • 煨麻雀
  • 煨鹩鹑 黄雀
  • 云林鹅
  • 烧鹅
  • 水族有鳞单
  • 边鱼
  • 鲫鱼
  • 鱼松
  • 鱼圆
  • 鱼片
  • 白鱼
  • 季鱼
  • 土步鱼
  • 连鱼豆腐
  • 醋搂鱼
  • 银鱼
  • 台鲞
  • 糟鲞
  • 虾子勒鲞
  • 鱼脯
  • 家常煎鱼
  • 黄姑鱼
  • 水族无鳞单
  • 汤鳗
  • 红煨鳗
  • 炸鳗
  • 生炒甲鱼
  • 酱炒甲鱼
  • 带骨甲鱼
  • 青盐甲鱼
  • 汤煨甲鱼
  • 全壳甲鱼
  • 鳝丝羹
  • 炒鳝
  • 段鳝
  • 虾圆
  • 虾饼
  • 醉虾
  • 炒虾
  • 蟹羹
  • 炒蟹粉
  • 剥壳蒸蟹
  • 蛤蜊
  • 车螯
  • 程泽弓蛏干
  • 鲜蛏
  • 水鸡
  • 熏蛋
  • 茶叶蛋
  • 杂素菜单
  • 蒋侍郎豆腐
  • 杨中丞豆腐
  • 张恺豆腐
  • 庆元豆腐
  • 芙蓉豆腐
  • 王太守八宝豆腐
  • 程立万豆腐
  • 冻豆腐
  • 虾油豆腐
  • 蓬蒿菜
  • 蕨菜
  • 葛仙米
  • 羊肚菜
  • 石发
  • 珍珠菜
  • 素烧鹅
  • 豆芽
  • 青菜
  • 台菜
  • 白菜
  • 黄芽菜
  • 瓢儿菜
  • 菠菜
  • 蘑菇
  • 松菌
  • 面筋二法
  • 茄二法
  • 苋羹
  • 芋羹
  • 豆腐皮
  • 扁豆
  • 瓠子 王瓜
  • 煨木耳 香蕈
  • 冬瓜
  • 煨鲜菱
  • 豇豆
  • 煨三笋
  • 芋煨白菜
  • 香珠豆
  • 马兰
  • 杨花菜
  • 问政笋丝
  • 炒鸡腿蘑菇
  • 猪油煮萝卜
  • 小菜单
  • 笋脯
  • 天目笋
  • 玉兰片
  • 素火腿
  • 宣城笋脯
  • 人参笋
  • 笋油
  • 糟油
  • 虾油
  • 喇虎酱
  • 熏鱼子
  • 腌冬菜 黄芽菜
  • 莴苣
  • 香干菜
  • 冬芥
  • 春芥
  • 芥头
  • 芝麻菜
  • 腐干丝
  • 风瘪菜
  • 糟菜
  • 酸菜
  • 台菜心
  • 大头菜
  • 萝卜
  • 乳腐
  • 酱炒三果
  • 酱石花
  • 石花糕
  • 小松菌
  • 吐蛈
  • 海蛰
  • 虾子鱼
  • 酱姜
  • 酱瓜
  • 新蚕豆
  • 腌蛋
  • 混套
  • 茭瓜脯
  • 牛首腐干
  • 酱王瓜
  • 点心单
  • 鳗面
  • 温面
  • 鳝面
  • 裙带面
  • 素面
  • 蓑衣饼
  • 虾饼
  • 薄饼
  • 松饼
  • 面老鼠
  • 颠不棱(即肉饺也)
  • 肉馄饨
  • 韭合
  • 面衣
  • 烧饼
  • 千层馒头
  • 面茶
  • 杏酪
  • 粉衣
  • 竹叶粽
  • 萝卜汤圆
  • 水粉汤圆
  • 脂油糕
  • 雪花糕
  • 软香糕
  • 百果糕
  • 栗糕
  • 青糕 青团
  • 合欢饼
  • 鸡豆糕
  • 鸡豆粥
  • 金团
  • 藕粉 百合粉
  • 麻团
  • 芋粉团
  • 熟藕
  • 新栗 新菱
  • 莲子
  • 萧美人点心
  • 刘方伯月饼
  • 陶方伯十景点心
  • 杨中丞西洋饼
  • 白云片
  • 风枵
  • 三层玉带糕
  • 运司糕
  • 沙糕
  • 小馒头 小馄饨
  • 雪蒸糕法
  • 作酥饼法
  • 天然饼
  • 花边月饼
  • 制馒头法
  • 扬州洪府粽子
  • 饭粥单
  • 茶酒单
  • 武夷茶
  • 龙井茶
  • 常州阳羡茶
  • 洞庭君山茶
  • 金坛于酒
  • 德州卢酒
  • 四川郫筒酒
  • 绍兴酒
  • 湖州南浔酒
  • 常州兰陵酒
  • 溧阳乌饭酒
  • 苏州陈三白
  • 金华酒
  • 山西汾酒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1
16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美食与美好人生的相伴相息!

    美食与人生戚息相关!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文人的舌头👅——刁钻

      这是一本总纲式的小书,言简而意赅,前半部提出了一些为厨者的行动指南,后半部收集了十三到十四世纪的一些精品菜式。当厨师的,哪认得他这些酸字?行动指南其实是给同道中人看的。那么哪些是他的同道中人呢?自然是有钱有闲有雅意,爱好摆个私宴,调教家厨弄几个绝式好菜出来显摆的中产阶级么。还记得我捧着七十年代一本相当不错的菜谱做豉汁排骨,广东朋友异口同声说不妥,原来时代变迁,此菜的做法改变,原料里的生抽已经剔除不用了。可以想见,《随园食单》中很多不二真理,随着菜原料的改变,工具和工作条件的改变,已经失去了它的应用价值。但它依然是本好书,于提高人的饮食品位大有益处。如书中提到,菜宜先上咸,再上淡。此说乍一看不在理,因我常觉上辣菜需在鲜淡菜后,似与此说不同。细想想,咸不同于辣,确应先上桌。糟品味咸,可以为前菜打开味觉,然后以鲜淡之菜如虾仁上桌,徐品生津,待食者六分饱时再上辣菜,不是一锤击醒了人的脾胃?这些道理,从今往后数几百年大约仍可用得。唯一可惜的是作者的风格。脾胃和文字都很刁,性子一定也是以刁见长的。如写强请客人吃菜一节,他说:“近日倡家,尤多此种恶习,以箸取菜,硬入人口,有类强奸,殊为可恶。” 翻译过来就是,近日坊间妓院里吃饭时,流行以筷子夹菜强送进客人嘴里,弄得和强奸似的,十分可恶。此种笔法,非十足刁钻之人写不出来。由此去调查袁枚,发现此人在学术研究上被称为 “性灵派”,长于破不长于立,破时如越王之剑,无坚不催而中取其韧,观赏价值极强,创新性非同一般。于立上却茫然,身为著名思想家,却始终没有独成一家的理论体系留给后人,难怪《袁枚评转》的作者评论他是 “一个过渡时期的思想学术批评家,是他在由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发展过程中新旧思想杂糅,或者说旧思想尚未蜕尽而新思想尚未稳定成熟的表现”。破立之间常无着力之所,多因天资过人而性情不平所致,于做学问上不是不遗憾的。做菜亦是同理,倘无浑然一体之自家真气,何来让人心服之美味?所谓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川菜虽不入传统美食之流,却能深入人心,折人口腹,盖因内含的气势已生猛不可挡,袁枚吃到川菜,不知会怎么个评法?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边读边流口水的一本食谱书

        小时候看这本《随园食单》是望梅止渴,读着读着就流口水了。它完全满足你对美食的兴趣顺带满足你窥探古人的好奇心。先辈们可以把做饭这件事儿写的这么悠闲而高级,这似乎是传统,《调鼎集》《养小录》本本都是好看的。文人谈吃是闲情逸致是格调风度,梁实秋,周作人,林文月,每一位都是笔下生花,腔调十足。《随园食单》里写火候须知,“有须文火者,煨煮是也;火猛则物枯矣”“屡开锅盖,则多沫而少香”。我的外婆也说过相同的理论,一锅油盐粥煨得浓香四溢!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果麦文化

        果麦文化传媒成立于2012年7月。面向城市新兴中产阶层,提供图书、电影、互联网文化产品等“更好的精神食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