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宗教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88千字
字数
2018-05-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如何理解《资本论》的写作过程和内容?推荐读《资本一般》解读框架,深入研究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研究和思想史关联。
内容简介
在马克思一生所写的《资本论》材料中,“1861-1863手稿”的篇幅最大,涉及23个笔记本、1472个印张。但贯通的页码表征的却是不连续的写作过程,庞杂的内容,纷乱的议题,若隐若现的逻辑,对研究者构成了极大的挑战,深刻地检验着解读者的理解、概括和分析能力。在熟悉全部文献的写作过程和内容的基础上,本书找到一个恰当的解读框架——“资本一般”,以此来呈现《资本论》写作在这一阶段的困境、磨难及马克思尝试解决的思路和效果,全部细节的盘活把马克思这一时期工作的进展准确地揭示出来,并使他对“剩余价值学说史”的梳理(对古典经济学、庸俗经济学的批判)获得了畅通的解释。可以说,“资本一般”给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研究带来了新的面貌,帮助他摆脱了困境,极大地影响了他后来“三卷四册”的结构,同时既接通了马克思与黑格尔哲学以及思想史的关联,更显现出其思想的超越性,而且置于当代西方经济学的整体图景中也是一种独特的视角和方法。
目录
- 版权信息
- 总序
- 文本学研究与对马克思思想的新理解
- 误解之一:文本研究只是做版本考证而不研究思想
- 误解之二:文本研究只是复述原著的思想而没有理论建树
- 误解之三:文本研究有意回避现实问题因而体现不出马克思主义的当代性
- 引言 重新发现“资本一般”概念的理论意义
- 一、为何要重新研究“1861—1863年手稿”
- 二、解读“1861—1863年手稿”的多重困境
- 三、“资本一般”与“1861—1863年手稿”
- 第一章 “资本一般”概念的提出过程
- 第一节 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转向学转向
- 一、马克思经济学研究的开端
- 二、从“无产阶级”到“雇佣劳动”
- 三、从“剩余价值”到“资本一般”
- 第二节 “资本一般”理论的酝酿和写作
- 一、“资本一般”理论的酝酿期(1857年6月—1858年6月)
- 二、“资本一般”理论的写作期(1858年6月—1863年6月)
- 三、关于“资本一般”理论的三个提纲
- 第三节 “资本一般”理论的最终完成
- 一、“1861—1863年手稿”的写作过程
- 二、“1861—1863年手稿”的文本现状
- 三、“1861—1863年手稿”的出版情况
- 第二章 “资本一般”的批判对象和批判方法
- 第一节 作为批判对象的“资本”
- 一、“资本—利润”模型的形成过程
- 二、“资本—劳动—利润”的扩展形式
- 三、利润理论争端与古典经济学的庸俗化
- 第二节 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
- 一、黑格尔哲学中的“一般”
- 二、通往“一般”的辩证逻辑
- 三、实现为“一般”的“资本”
- 第三节 作为批判方法的“一般”
- 一、抽象概念与具体概念
- 二、抽象概念的自我扬弃
- 三、辩证法的起点和终点
- 第三章 作为理论整体的“资本一般”
- 第一节 广义“资本一般”理论的前两个环节
- 一、商品的二重性与一般等价物
- 二、简单流通与货币的形式规定
- 第二节 广义“资本一般”理论的第三个环节——狭义“资本一般”理论
- 一、资本的生产过程
- 二、资本的流通过程
- 三、资本和利润的形成
- 第三节 基于“资本一般”的经济理论史评述
- 一、关于价值理论的评述部分
- 二、关于利润理论的评述部分
- 三、历史评述部分的逻辑线索
- 第四章 “资本一般”与古典经济学批判
- 第一节 分工理论与生产劳动的界定
- 一、斯密对财富增长和分配的解释
- 二、“资本一般”与资本生产性批判
- 第二节 流通理论与不变资本的再生产
- 一、古典经济学对资本积累的辩护
- 二、“资本一般”与不变资本的补偿
- 第三节 地租理论与平均利润的形成
- 一、经济学中关于地租来源的争论
- 二、“资本一般”与地租理论的完成
- 第五章 “资本一般”与庸俗经济学批判
- 第一节 古典经济学的解体与庸俗化
- 一、古典经济学的理论困境
- 二、围绕李嘉图的经济学争论
- 第二节 庸俗经济学与社会主义经济学
- 一、作为反对派的社会主义者
- 二、庸俗经济学的兴起和发展
- 第三节 “资本一般”与未来社会的逻辑构想
- 一、资本生产与自由的限度
- 二、资本生产的极限及扬弃
- 综论 重新理解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叙述逻辑
- 一、“资本一般”作为批判工具的有效性
- 二、“资本一般”与《资本论》的逻辑结构
- 三、“资本一般”与当代西方经济学的发展
- 参考文献
- 一、“1861—1863年手稿”的相关文献
- 二、与论题相关的马克思、恩格斯著作
- 三、与论题相关的其他经济学、哲学著作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55年,是新中国建立后成立的第一家大学出版社。时光在文字与光阴中驻足,我们在积聚书香与赓续文脉之时,也有一点小小的向往,在徜徉中拢住自我与他者的目光,给天下读书人一点点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