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云原生模式:指导应用程序在云环境中健壮成长的架构设计书籍。

内容简介

拥抱“云”,更多指的是如何设计你的应用程序,而不是你在哪里部署它们。《云原生模式 》一书是一本指导如何开发出健壮的应用程序的指南,这些应用程序可以在动态的、分布式、虚拟的云世界中茁壮成长。本书介绍了云原生应用程序的思维模型,以及支持其构建的模式、实践和工具。在这本书中,你会发现一些实际的例子和专家建议,它们可以帮助你开发应用程序、数据、服务、路由等等。从根本上说,这是一本架构方面的书,其中包含了支持架构设计的相关代码示例。你会发现,我经常会在书中提到当前模式与我们过去做事方式之间的差异。不过,你并不需要拥有以往架构模式的经验或者知识。因为我不仅讨论了模式本身,而且还讨论了它们的动机,以及应用它们时上下文环境之间的细微差别,所以不管你在软件行业工作了多少年,都应该能够从中发现重要的价值。

目录

  • 封面
  • 版权信息
  • 内容简介
  • 译者序
  • 前言
  • 致谢
  • 关于本书
  • 关于作者
  • 关于封面插画
  • 云原生应用程序的各种模式
  • 第1部分 云原生上下文
  • 1 什么是“云原生”
  • 1.1 现代应用程序的需求
  • 1.1.1 零停机时间
  • 1.1.2 缩短反馈周期
  • 1.1.3 移动端和多设备支持
  • 1.1.4 互联设备(物联网)
  • 1.1.5 数据驱动
  • 1.2 云原生软件简介
  • 1.2.1 定义“云原生”
  • 1.2.2 云原生软件的思维模型
  • 1.2.3 云原生软件实战
  • 1.3 云原生与世界和平
  • 1.3.1 云和云原生
  • 1.3.2 什么不是云原生
  • 1.3.3 云原生的价值
  • 小结
  • 2 在生产环境中运行云原生应用程序
  • 2.1 面临的困难
  • 2.1.1 碎片化的变化
  • 2.1.2 有风险的部署
  • 2.1.3 认为变化是例外
  • 2.1.4 生产环境的不稳定性
  • 2.2 解决办法
  • 2.2.1 持续交付
  • 2.2.2 可重复性
  • 2.2.3 安全部署
  • 2.2.4 变化是一定的
  • 小结
  • 3 云原生软件平台
  • 3.1 云(原生)平台的发展
  • 3.1.1 从云计算开始
  • 3.1.2 云原生的“拨号音”
  • 3.2 云原生平台的核心原则
  • 3.2.1 先聊聊容器
  • 3.2.2 支持“不断变化”
  • 3.2.3 支持“高度分布式”
  • 3.3 人员分工
  • 3.4 云原生平台的其他功能
  • 3.4.1 平台支持整个软件开发生命周期
  • 3.4.2 安全性、变更控制和合规性(管控功能)
  • 3.4.3 控制进入容器的东西
  • 3.4.4 升级与安全漏洞修补
  • 3.4.5 变更控制
  • 小结
  • 第2部分 云原生模式
  • 4 事件驱动微服务:不只是请求/响应
  • 4.1 我们(通常)学习的是命令式编程
  • 4.2 重新介绍事件驱动的计算
  • 4.3 我的全球食谱
  • 4.3.1 请求/响应
  • 4.3.2 事件驱动
  • 4.4 命令查询职责分离模式
  • 4.5 不同的风格,相同的挑战
  • 小结
  • 5 应用程序冗余:水平伸缩和无状态
  • 5.1 云原生应用程序会部署许多实例
  • 5.2 云环境中的有状态服务
  • 5.2.1 解耦单体程序并绑定到数据库
  • 5.2.2 错误处理会话状态
  • 5.3 HTTP会话和黏性会话
  • 5.4 有状态服务和无状态应用程序
  • 5.4.1 有状态服务是特殊的服务
  • 5.4.2 让应用程序变得无状态
  • 小结
  • 6 应用程序配置:不只是环境变量
  • 6.1 为什么要讨论配置
  • 6.1.1 动态伸缩—增加和减少应用程序实例的数量
  • 6.1.2 基础设施变化会导致配置变化
  • 6.1.3 零停机时间更新应用程序配置
  • 6.2 应用程序的配置层
  • 6.3 注入系统/环境值
  • 6.3.1 实际案例:使用环境变量进行配置
  • 6.4 注入应用程序配置
  • 6.4.1 配置服务器简介
  • 6.4.2 安全方面的额外需求
  • 6.4.3 实际案例:使用配置服务器的应用程序配置
  • 小结
  • 7 应用程序生命周期:考虑不断的变化
  • 7.1 运维同理心
  • 7.2 单实例应用程序生命周期和多实例应用程序生命周期
  • 7.2.1 蓝/绿升级
  • 7.2.2 滚动升级
  • 7.2.3 并行部署
  • 7.3 协调多个不同的应用程序生命周期
  • 7.4 实际案例:密码轮换和应用程序生命周期
  • 7.5 处理临时运行时环境
  • 7.6 应用程序生命周期状态的可见性
  • 7.6.1 实际案例:健康端点和探测
  • 7.7 无服务器架构
  • 小结
  • 8 如何访问应用程序:服务、路由和服务发现
  • 8.1 服务抽象
  • 8.1.1 服务示例:用Google进行搜索
  • 8.1.2 服务示例:我们的博客聚合器
  • 8.2 动态路由
  • 8.2.1 服务端负载均衡
  • 8.2.2 客户端负载均衡
  • 8.2.3 路由刷新
  • 8.3 服务发现
  • 8.3.1 Web的服务发现
  • 8.3.2 服务发现和客户端负载均衡
  • 8.3.3 Kubernetes中的服务发现
  • 8.3.4 实际案例:使用服务发现
  • 小结
  • 9 交互冗余:重试和其他控制循环
  • 9.1 请求重试
  • 9.1.1 基本的请求重试
  • 9.1.2 实际案例:简单的重试
  • 9.1.3 重试:可能出了什么问题
  • 9.1.4 创建一个重试风暴
  • 9.1.5 实际案例:创建一个重试风暴
  • 9.1.6 避免重试风暴:友好的客户端
  • 9.1.7 实际案例:成为一个更友好的客户端
  • 9.1.8 什么时候不需要重试
  • 9.2 回退逻辑
  • 9.2.1 实际案例:实现回退逻辑
  • 9.3 控制循环
  • 9.3.1 了解控制循环的类型
  • 9.3.2 如何控制控制循环
  • 小结
  • 10 前沿服务:断路器和API网关
  • 10.1 断路器
  • 10.1.1 软件中的断路器
  • 10.1.2 实现一个断路器
  • 10.2 API网关
  • 10.2.1 云原生软件中的API网关
  • 10.2.2 API网关拓扑
  • 10.3 服务网格
  • 10.3.1 挎斗
  • 10.3.2 控制平面
  • 小结
  • 11 故障排除:如同大海捞针
  • 11.1 应用程序日志
  • 11.2 应用程序度量指标
  • 11.2.1 从云原生应用程序中获取指标
  • 11.2.2 由云原生应用程序推送指标
  • 11.3 分布式跟踪
  • 11.3.1 跟踪器的输出
  • 11.3.2 通过Zipkin组合跟踪轨迹
  • 11.3.3 实现细节
  • 小结
  • 12 云原生数据:打破数据单体
  • 12.1 每个微服务都需要一个缓存
  • 12.2 从请求/响应到事件驱动
  • 12.3 事件日志
  • 12.3.1 实际案例:实现一个事件驱动的微服务
  • 12.3.2 主题和队列的新特点
  • 12.3.3 事件载荷
  • 12.3.4 幂等性
  • 12.4 事件溯源
  • 12.4.1 到目前为止的旅程
  • 12.4.2 真实来源
  • 12.4.3 实际案例:实现事件溯源
  • 12.5 我们只是介绍了一些皮毛
  • 小结
  • 封底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电子工业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成立于1982年10月,是国务院独资、工信部直属的中央级科技与教育出版社,是专业的信息技术知识集成和服务提供商。经过三十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已成为一家以科技和教育出版、期刊、网络、行业支撑服务、数字出版、软件研发、软科学研究、职业培训和教育为核心业务的现代知识服务集团。出版物内容涵盖了电子信息技术的各个分支及工业技术、经济管理、科普与少儿、社科人文等领域,综合出版能力位居全国出版行业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