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86千字
字数
2023-03-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系统介绍民国保甲制度。
内容简介
本书以民国保甲制度为纽带,以甘肃各县保甲推行之实况调查为依托,以时间和空间结合叙述的模式,系统勾勒出20世纪三四十年代保甲制度在甘肃省域推行的具体实践及其遇到的各种困难与问题,并对保甲制度推行过程中的各类个案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
目录
- 版权信息
- 内容简介
- 作者简介
- 绪论
- 一 研究目的及意义
- 二 学术史回顾
- 三 研究思路与方法
- 四 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 第一章 保甲制度推行前后之甘肃政局与地方社会
- 第一节 南京国民政府对甘肃地方势力的初步整合
- 一 甘肃分省与青海、宁夏省制的建立
- 二 “甘人治甘”策略的失败
- 三 “文人治甘”的窘境
- 四 朱绍良入甘与甘政初定
- 第二节 南京国民政府与甘肃地方实力派之间的冲突与调适
- 一 孙殿英屯垦青海与各方反应
- 二 南京国民政府的策略选择
- 三 地方实力派的自行其是与国民政府的谨慎应对
- 第二章 20世纪30年代保甲制度在甘肃的建立与推行
- 第一节 南京国民政府推行保甲之时境源流
- 一 保甲制度复兴的社会生态
- 二 徘徊于自治与保甲之间
- 三 从“理想自治”到“实践保甲”
- 四 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
- 第二节 甘肃保甲的制度设计与初步实践
- 一 甘肃保甲的制度设计
- 二 甘肃保甲推行的计划与实践
- 第三节 甘肃保甲机构的设置及其特点
- 一 国民政府保甲机构设置的多样性
- 二 甘肃保甲机构设置的本土化改革
- 第四节 甘肃保甲推行的延滞及其原因
- 一 甘肃保甲实况之抽样调查
- 二 甘肃保甲推行延滞之原因
- 三 甘肃地方实力派对保甲编组的阻挠
- 第三章 20世纪40年代甘肃保甲制度的重建与扩展
- 第一节 抗战初期甘肃保甲制度的转型
- 一 抗战初期保甲制度功能的转变
- 二 抗战初期甘肃保甲制度重心的转移
- 第二节 新县制的推行与甘肃保甲制度的重建
- 一 新县制推行中保甲与自治的融合
- 二 新县制的推行与保甲机构的调整
- 三 新县制的推行与甘肃保甲制度的扩展
- 第三节 保甲制度向甘南地区的渗透:目标、过程及其结果
- 一 黑错会议:甘南地区保甲推行之先声
- 二 保甲制度在甘南地区的初步推行
- 三 甘南地区保甲编组之绩效考析
- 四 甘南地区保甲编组中的冲突与调适
- 第四章 保甲制度在甘肃推行中的困难与问题
- 第一节 保甲制度推行与地方权力群体之间的博弈
- 一 是非难判:保甲诉讼中的“罪名”与“罪行”
- 二 保甲诉讼与乡村社会的权力结构
- 三 国家权力机构下移与乡村精英群体的出路选择
- 第二节 甘肃乡镇保甲经费来源、用途及其收支状况的历史考察
- 一 《甘肃各县保甲经费收支暂行办法》的颁行
- 二 甘肃保甲经费“统收统支”办法的实施
- 三 乡镇保长待遇与权责的失衡
- 第三节 甘肃保甲推行中的行政诉讼与利益纠缠
- 一 甘肃保甲诉讼案件的类型、特点及其纠纷缘起
- 二 壮丁与兵役:保甲制度推行中的矛盾因子
- 第五章 保甲制度在甘肃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作用与缺失
- 第一节 保甲与自治:民国基层政制的近代化转型
- 一 保甲与自治之界定
- 二 保甲与自治关系考
- 三 保甲与自治:谁是谁非?
- 四 关于国民政府基层政制改革的反思
- 第二节 抗战时期保甲制度对甘肃基层社会的整合及其异化
- 一 保甲制度实现社会控制的基本要件
- 二 保甲制度对甘肃基层社会的整合与调控
- 三 保甲制度的角色转换及功能异化
- 第三节 甘肃保甲户口资料中的人口问题
- 一 保甲制度推行前甘肃人口之历史状况
- 二 保甲制度的推进与甘肃户口的清查
- 三 20世纪30年代甘肃人口资料的微观分析
- 第六章 甘肃乡镇保长的群体构成与人事更迭
- 第一节 委派与选举:对乡镇保长产生模式的反思
- 一 乡镇保长产生模式的转变
- 二 乡镇保长实行民选之原因
- 三 乡镇保长民选中的困难与问题
- 四 乡镇保长民选失败的历史根源
- 第二节 乡镇保甲长的群体构成与人事嬗递
- 一 甘肃省各县乡镇保长群体分析
- 二 乡镇保甲人员的地位与待遇
- 结语 国民政府“融保甲于自治之中”的历史逻辑
- 参考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成立于1978年6月,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创办并主管的以出版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为主的国家级出版社。1993年和1998年先后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1993年第一批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