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以十个专题展现出极为丰富而多元的苏轼,给东坡的粉丝们观看苏轼、理解苏轼及其时代以更多角度,为阅读东坡的作品注入了深度与广度。

内容简介

苏轼一生“如鸿风飞,流落四维”,仕途几经浮沉,一代文坛盟主的影响力却未见消减;与禅门僧人、方外道士过从甚密,兼采佛道之修养;壮浪纵恣于儒释道三家思想,其心灵世界博大宏丰,兼擅诗、词、文与书法、绘画,乃至经学、史学、医药、水利等,在众多领域达到一流水准;最后“湛然而逝,谈笑而化”,走向最好的生命完成。苏轼可谓穷尽了中国士大夫的一切可能性。本书以十个主题串联苏轼的生命历程,并将苏轼置于历史与文化的洪流中,上下观照,在作品与文献中捭阖出入,并作精妙讲解,一部披沙拣金的“苏轼新传”粲然可见。

目录

  • 版权信息
  • 前言
  • 第一讲 雪泥鸿爪
  • 一、苏轼诗词对“鸿”的书写
  • 二、“磨牛”与“黄犊”
  • 三、“月”喻
  • 四、《次韵法芝举旧诗一首》
  • 第二讲 贤良进卷
  • 一、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
  • 二、北宋的“贤良进卷”
  • 三、苏轼、苏辙应制科始末
  • 四、二苏《应诏集》与嘉祐时期的学术、政治动向
  • 五、苏轼《策略一》
  • 六、苏轼《贾谊论》
  • 七、宋朝策论的文风
  • 第三讲 乌台诗案
  • 一、关于“新法”的争议和苏轼的态度
  • 二、从熙宁到元丰
  • 三、“乌台诗案”的记录
  • 四、“乌台诗案”的审判
  • 五、“乌台诗案”的结果
  • 六、特别的“诗话”
  • 第四讲 三咏赤壁
  • 一、黄州的“东坡居士”
  • 二、《念奴娇·赤壁怀古》与“豪放词”
  • 三、《赤壁赋》与宋代“文赋”
  • 四、《后赤壁赋》的神秘世界
  • 五、诗可以怨
  • 六、也无风雨也无晴
  • 第五讲 庐山访禅
  • 一、苏轼与佛、道
  • 二、元丰七年的庐山之行
  • 三、苏轼的庐山诗偈
  • 四、东林常总禅师和“无情话”
  • 五、声色与禅
  • 六、庐山真面目
  • 第六讲 王苏关系
  • 一、嘉祐时期
  • 二、熙宁时期
  • 三、元丰七年(1084)
  • 四、元祐元年(1086)
  • 五、建中靖国元年(1101)
  • 六、崇宁五年(1106)
  • 第七讲 东坡居士的“家”
  • 一、我家江水初发源
  • 二、永夜思家在何处
  • 三、家在江南黄叶村
  • 四、家在牛栏西复西
  • 五、但愿人长久
  • 第八讲 元祐党争
  • 一、苏轼的奏议
  • 二、《辩试馆职策问劄子》
  • 三、立朝大节
  • 四、苏轼与他的“敌人”
  • 五、对床夜雨
  • 第九讲 唱和《千秋岁》
  • 一、“丑正欺愚”之令
  • 二、飞红万点愁如海
  • 三、“贬谪文化”的最强音
  • 四、从个人唱和到集体表达
  • 五、公共性“文坛”
  • 第十讲 个体诗史
  • 一、人生的终点——诗和禅
  • 二、《东坡乐府》的词题词序
  • 三、“诗史”观念
  • 四、苏轼的诗题
  • 五、晚年苏辙的诗世界
  • 延伸阅读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7
637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以诗为骨,十个角度透解苏轼的一生。

    朱刚教授的《苏轼十讲》以诗文为定位,将苏轼的身世、政见、时代背景交融一体,并考察这些人事、物事如何投射到诗文。既融了苏轼生平,又解了苏轼的诗文,异常精彩。这十讲各有主题,基本按照苏轼生平展开,读者也可以将其看做了解和研究苏轼的十个维度。美学家宗白华在他的《美学散步》中将苏轼的艺术主张概括为重要的美学原理:“绚烂之极归于平淡。” 而一曲《定风波》,真是人间的绝唱。苏轼既不是因为熬过了风雨而骄傲,也不仅是对风雨安之若素,而是一笔勾销,并无风雨,拥有了明净透彻的内心,而不为外界的境遇变换而扰乱心志。苏轼是一位大智之人,即使面对现实中的狂风暴雨仍欣然畅吟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这种面对逆境时的旷达超然、洒脱飘逸的性情为生命之泉注入了永不枯竭的活力,也贏得了人们的尊敬和认同,同时对我们的人生观有着重要的启迪。一、如何面对挫折。苏轼一生几经沉浮,历尽磨难。但他从没有自暴自弃,而是直面人生的各种苦难,竭尽所能地加以化解,并作为一种养分滋润生命。他不仅成为那个沉重而悲哀的时代里勇敢、坚强和乐观的代表,而且也成为其后所有遭遇各种人生磨难者坚持向上、永不懈怠的精神楷模!二、如何诗意栖居。苏轼一生大起大落,但他时刻对生活充满着无限的热爱。他善于从普普通通的日常生活中,甚至是很简朴的,乃至有点艰苦的物质生活中间发现幸福感,发现美感,发现诗意,从而诗意地栖居。三、如何进行人际交往。苏轼性情忠厚,胸襟开阔,性格坦荡,他总以善良的眼光去看待别人,即使面对政敌,苏轼也以忠厚之心待之,并与他们推心置腹。看透人性,宽恕人性。所以朋友遍布天下。四、如何进行社会关爱。苏轼的一生虽然是坎坷不平的一生,但是也是深受老百姓爱戴的一生,他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处处为老百姓办好事。

      22
      1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苏轼十讲》

      本书的写作方式跟一般文学家传记有所不同,主要探讨苏轼的哲学、史学、政治、文学等诸方面的思想,按照苏轼生平,联系时事,拈出十个专题加以讲析,每一讲都包含一组完整的作品,在讲析这些作品的基础上,再引申至其他方面,便于阅读与理解。

        2
        3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孤独如鸿 清亮如月 此生悲凉 却又难忘

        🍀每个人都在书写自己的 “史诗” 在任何一个时代,都有愿意反思的人,特别是一个公知,能够书写出华丽辞藻,美好句子的诗人。这世上有无数的精彩绝伦的生命瞬间,我想苏轼,就是其中最闪耀的那一颗星星。🍀苏轼诗歌中的两个重要意象:“鸿” 与 “月”🦅“鸿” 的孤单人生就是在世间的一次匆匆旅行,所以人生在整体上也像 “鸿” 一样飞过这个世界。万物空灵,你我都是孤鸿,就像渺小的个体,不由自主地飘荡在巨大的空间之中,飘飘然不留痕迹。羽化登仙,飘零无依。🌙“月” 的清亮可用来形容悟道而澄澈的心境,无论是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中,对于人月亮团圆的期许,还是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不知明年将去何处的悲凉,“月” 在他的笔下投入到有灵魂一般,映照了诗人的深切感情。🍀“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苏轼的一生注定坎坷,注定孤独,也注定不凡。我们今日一同品读,也如诗情化境,与诗人应和,感受到孤独、悲凉,却又有希望。

          2
          评论
        • 查看全部231条书评

        出版方

        微言传媒

        北京微言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微言传媒),成立于2016年。由知名独立出版人周青丰创办,是一家以“出版为媒”“灵魂重铸”为理念, 以“互联网+”“文化+”为路径,专注图书与文创出版策划的文化传媒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