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毛姆短篇小说全集》《海风中失落的血色馈赠》译者陈以侃,接引英美文坛新风,挥洒一流文字趣味。

内容简介

这里什么都没有,只有读过残留的快感。评判一个作者合不合自己的心意,先别翻那本大部头,找篇聊阅读聊作家的文章,要是读来还没有下楼取快递心潮澎湃,那就先搁置一旁吧。

前编辑、现翻译兼评论,总之靠写字吃饭的陈以侃,把阅读时的动心捕捉为文字,引诱我们直面文学、相信文学,再相信阅读。

目录

  • 版权信息
  • 前言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
  • 1
  • 2
  • 3
  • 4
  • 5
  • 6
  • 科马克·麦卡锡
  • 迈克尔·翁达杰
  • 威廉·萨默塞特·毛姆
  • 汤姆·麦卡锡
  • 1
  • 2
  • 3
  • 4
  • 5
  • 6
  • 安东尼·伯吉斯
  • 爱德华·圣奥宾
  • 字里行间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年度小说
  • 1
  • 2
  • 写作课
  • 文化课
  • 克里斯托弗·希钦斯
  • 1
  • 2
  • 3
  • 写在克里斯托弗·希钦斯去世五周年
  • J. D.塞林格
  • 阿兰·霍林赫斯特
  • 1
  • 2
  • 3
  • 4
  • 5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6
7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没有想到这样一位阅书无数,评论信手拈来的作者竟然是 85 年的,译著有《海风中失落的血色馈赠》《毛姆短片小说全集》等。这本书大体写的都是如何在别人的句子里,理解他人,并有自己的阅读体验。从内容上来讲,整本书单开章节聊了聊几位英美文坛的作家,另又集结了 “字里行间” 十五篇专栏文章,还以 “年度小说” 为章节介绍了几本小说,另外还包括 “写作课” 和 “文化课” 两个章节。一开始阅读并不愉快,他的文字并不好读,可是很快,引用陈老师的话:「阅读的一大销魂之处,是某个从来没有想过要讨好你的作家,在熬到百来页的时候,突然跟你勾肩搭背引为知己,不管你朝哪边看,都是四目相接,不管你怎么跑,都跟他踩在同一个步点上。」文学、文字引起的共鸣和共振,小本本记录了很多安利书,这本书有空会再慢读一遍。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投身字里行间,每一句都是热恋

      一本相当个性化的读书评论集,作者曾译过《海风中失落的血色馈赠》。最初是被书名吸引,以为照例会是标题党,结果读着读着就停不下来了。字里行间,俏皮话俯拾即是,挠人机锋随处散落,时时透露出无公害的自得,也对,才气纵横,又何妨清狂?他在自己专长领域表现出的沉迷与狂热,让读者也跟着沉酣,“所谓文学就发生在你允许自己信以为真的那一纵身中”,也像白底封面上印着的那两行小字 ——“投身字里行间,每一句都是热恋”。只是,阅读本书前,读者还需对西方文学有一番涉猎,不如此,就无法潜入那片闪烁着奇妙语词和纷繁掌故的世界。毕竟,陈老师可从来没说过这本书是通俗之作。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好书已经足够好了,你要舍得辛苦。

        这本《在别人的句子里》评论的书籍,我九成以上都没读过。好吧,诚实一点,只读过两本,远远不到一成。然而,作者陈以侃又说,听信荐书之语,把不大不小一块生命割让给一本书的时候,最好还是要有些冒险精神,要打开门让世界进来。没有一本书是 “神赐” 的,没有一个人进入你生命的时候说好了必须是暖融融一团欢喜,他们都带着心碎、愧疚和浪费的钟点。最值得阅读的书是那本你事先没想到需要读的书。起码,这个集子里评论的所有书都是我没想到的(都没读过)。陈以侃的文学评论,是能用寥寥数笔,就勾起阅读的兴趣。比如,推荐《一年危险阅读》,这本书最好的地方,在于他千方百计要你相信,好书已经足够好了,你要舍得辛苦。阅读的一大销魂之处,是某个从来没有想过要讨好你的作家,在熬到百来页的时候,突然跟你勾肩搭背引为知己,不管你朝哪边看,都是四目相接,不管你怎么跑,都跟他踩在同一个步点上。比如,批评 JD・塞林格的《九故事》,完全不知道里面那些人想要干吗,每次想集中注意力把它读透,它就会轻轻巧巧闪开在我屁股上踹一脚。对塞林格的中短篇只感到一种直白的晦涩、模糊的骨感。故事瘦骨嶙峋到荒唐,根本没有给读者足够的讯息,指引我们该往哪里想,我们的共情也不知道该往哪引导。塞林格的晦涩是一种很不美观的自怜和自恋,觉得读者看不懂是种辜负。读书从来不是读一本书本身。读书是我们回应一本书吸引在自己周围的那个场,中间隔着读者自己层层叠叠的成长和好恶。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5条书评

        出版方

        世纪文景

        2002年6月,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成立其分支出版机构世纪文景,全称北京世纪文景文化传播公司。文景致力于立足“社科新知、文艺新潮”,阅读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