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
类型
6.1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18千字
字数
2022-11-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呼延云长篇力作,本格推理与传统文化的碰撞。
内容简介
夏夜,一场“恐怖座谭”上,在酒吧驻唱的歌女小青讲述了一个“镜子杀人”的故事:一位妻子和闺蜜合谋杀害了丈夫,后来这位丈夫的鬼魂一次又一次破镜而出,最终报仇雪恨……
在场的樊一帆和杨薇认为小青是在影射她俩,一番争吵之后,小青离去。杨薇实在讲不出故事,便提出换一个方式代替,她当着众人给自己独居的屋子打了个电话,谁知在本该空无一人的房间里,电话却被接听了……
杨薇急忙回家查看,众人紧随其后,但当他们冲进房间时,杨薇已经被杀,犯罪现场和小青讲述的故事中一模一样:也是利刃插心、血流成河,地板上也残留着一地破碎的镜片……
目录
-
版权信息
-
第一章 恐怖座谭
-
第二章 打给空屋子的电话
-
第三章 十二点整,电话响起
-
第四章 诡异的现场
-
第五章 劫后重逢
-
第六章 疯子
-
第七章 刀柄上的指纹
-
第八章 名茗馆
-
第九章 黑狗
-
第十章 女囚
-
第十一章 奄奄一息
-
第十二章 呼延云
-
第十三章 挑战
-
第十四章 透光镜
-
第十五章 洗冤
-
第十六章 两个版本
-
第十七章 现场还原
-
第十八章 朱志宝
-
第十九章 渐冻
-
第二十章 呼延云的“失败”
-
再版后记
-
新版后记
展开全部
氛围营造得有新意
故事的情节很简单:一群爱好惊悚、悬疑推理的人聚在一起,一个叫小青的姑娘讲了一个关于镜子的故事,故事中的男、女结婚后,女人在闺蜜的帮助下害死了丈夫,而后闺蜜和女人相继离奇地死去,她俩的死都和一面镜子联系在一起。而小青的这个故事,在影射着生活中的樊一帆和杨薇。巧合的是,当天晚上命案就此发生了,和小青的故事竟然及其地吻合:杨薇被杀死了,而樊一帆也被吓得神经错乱。故事从此展开,以呼延云为主的推理奇才介入案情的侦破,一系列的推理和人物之间的斗争开始。最近看了不少推理小说,我的感觉是本书故事情节因为推理的存在而变得精彩,而且在很多不涉及案情推理的日常生活中,也展现了作者 “以推理为主题” 的痴迷,比如说呼延云在解救朱志宝时候的推理、和朱夫人的斗智斗勇都颇有意思。沿着案情的进展,将一个又一个嫌疑人排除掉外,呼延云却在确定罪犯的最后时刻宣布自己推理的失败,但是作者用一封信的形式将呼延云的整个案情推理过程都说明清楚了,其实她并没有失败。这种结局当然不符合公安系统的说法,但也体现了作者对 “以暴制暴” 的某种程度的认同。
冲着马所来的
有马所的地方,就会有大智若愚的笑声和以暴制暴的热血。
推理小说必须是“诡计+解谜+对黑暗现实的反映与批判”
作者呼延云,男,著名推理小说作家,被誉为 “华语推理的革命者”。2009 年出道,大学毕业后曾在《健康时报》做了十年的编辑部主任,后专心从事推理小说创作。他的作品熔本格派与社会派于一炉,擅长描写残酷现实导致人性的扭曲与畸变,以及由此引发的巨大悲剧,同时展现在命运重压之下,个体的觉醒与抗争。这部小说是 “真相推理师” 系列的第二部小说,作者建立了一个侦探拥有比较高地位的一个故事背景,并且设计出了 “四大推理社团” 的组织。虽然这被认为是作者写作中的 “黑历史”,不过我倒觉得挺好,既要能够顺利介入到案件中,又要以体制之外的身份介入,尤其是像小说中这样侦探的地位又高,主角作为侦探的破案率又是 100%,这无疑是最方便主角能够介入到案件中的最好身份。这部小说中,作者构建了一个近乎灵异的事件,调查的越是深入,越是发现貌似每个人都有嫌疑,但是追根究底却都没有直接的动机,也没有有作案时间,越来越往灵异事件,也就是小说中的恐怖故事 “镜子杀人” 上面指引,所有的线索都充斥着矛盾。还是那句话,当所有可能都排除以后,剩下的哪怕再不可能也是真相。当一个微小的破绽出现,顺着那一点点的亮光,一点一点的剖开,最终真相就浮于眼前。不同于大多数推理小说的结局,侦探们坚持自己的准则,哪怕凶手再怎么值得同情,也一定会指出真凶,说明真相,侦探们的神性光辉,掩盖住了真相背后的那些悲凉。作者笔下的侦探,人性掩盖住了神性,他给了凶手一次机会,一次证明自己的机会,也打破了自己 100% 的破案率,但是这样的结局可能更加的温暖。这也许就是主角只能是侦探,而不能是警察的原因吧。根据小说后面作者的自述,这部小说起源于一次对一名运动神经元疾病(ALS),也就是 “渐冻症” 患者的采访。在阅读小说时,作者对患者身体和心理的描写让人震惊,稍微带入到自己身上感受一下,就会脊柱发凉,想马上 “逃离”。感同身受这个词,没有办法运用到这上面,普通人可以 “逃离”,真正的患者,就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无能为力。我仍然记得,那场在网络上接力的” 冰桶挑战 “,那个时候那么多名人接力挑战,让人们对于 “渐冻症” 这个病症为人们所知,引来了无数人的关注。而现在呢?还有人在关注这些吗?想想就觉得无比心凉,就像作者所写,“人类社会就是用弱者的至痛引爆强者的狂欢,然后一群庸众跟着亮出散热的舌苔,哪个年代都概莫能外,然后该走开的依旧走开,该遗忘的继续遗忘,只留下杨一平们坐在一椅子上绝望地看着这个娱乐至死的世界一点点冻结。我摘抄了一段小说中对于推理的描写,“推理是科学 —— 最严谨、最具美感又最富艺术性的科学,科学技术是刀身,科学的思维方式是刀刃,无论多么诡异、离奇的谜案,也能迎刃而解。推理者的头颅永远高昂,越难侦破的案件,越能激发他的傲慢和张狂:我是万物之灵长,我拥有丰富的科学知识,我擅长严密的逻辑思维,我就有挑战一切谜团的自信与勇气。然后,俯下身子,低下头颅,聚精会神,像考古工作队一样对犯罪的遗址细致观察,对真相全面发掘,毫不留情地否定自我的谬误,最终找到正确的答案。纵使失败,也不要紧,那不过是视神经出现了短路、视网膜存在盲点,或者大脑的神经元细胞在运算中出了偏差,不妨耸耸肩膀,从头再来…… 但绝不能就此归结于鬼怪作祟 —— 只有懦夫和蠢货才会动不动就把挫败和愚昧迷信挂钩!” 这部小说读起来确实有点压抑,但是整体是非常好看的,尤其是推理的部分,最后呈现于信件之上的推理过程,非常精彩。推荐阅读,
- 查看全部8条书评
出版方
新星出版社
成立于1989年,新星以精品立社。旗下拥有“午夜文库”“幻象文库”两条重点产品线,是国内推理和科幻文学出版的领先平台。同时,策划推出了《重新发现社会》《传家》《失控》等一批非虚构类精品图书,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新星有限责任公司拥有强大的作者、译者队伍。目前已经签约海内外作家、学者数百人,国际上近90%的推理小说大师均落户新星。新星拥有专业的翻译、编辑和设计团队,不懈努力,为读者持续推出图书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