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着重揭示美国冷战战略与政策的设计者保罗·尼采的重要思想及其在决策机制和实践中的影响和作用。

内容简介

保罗·尼采(1907—2004年),是美国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与军控政策专家,从罗斯福到老布什时期担任过除卡特以外所有美国总统的政府成员或政策顾问,是战后美国国家安全战略尤其是军事防务战略的主要设计者,去世前是美国屈指可数的政坛元老之一,其漫长的一生极富传奇色彩。本书利用各种原始档案文献,以严谨、求实的态度和简洁、生动的笔触,联系尼采的个人经历与政治哲学,围绕美国在核时代的安全目标与战略选择这个基本主题,揭示他在不同时期的战略思想与政策主张,在美国国家安全战略与对外政策的决策和实施过程中的作用和影响。同时围绕冷战史上的重大国际事件,展示美国对外战略与政策的演变历程。最后讨论了尼采等20世纪美国政治与战略精英的战略思想与政策主张所反映的美国政治文化、安全观念与战略传统及其当代影响。着眼于历史经验的当代启示,本书自始至终着重思考和探讨的一个关键问题是:战后几代美国战略精英如何确定国家利益轻重缓急次序、判断内外威胁与挑战、评估自身能力并做出战略选择,以达到维护美国国家利益,确立、巩固或护持美国全球霸权的战略目的。

目录

  • 版权信息
  • 主编的话
  • 第一章 一位美国战略精英的传奇人生
  • 一、告别“冷战”
  • 二、家庭与学校
  • 三、从华尔街到华盛顿
  • 四、战后美国政坛“大佬”
  • 五、有待重估的思想遗产
  • 第二章 “绝对武器”的战略含义:在废墟上取胜?
  • 一、战略轰炸调查:“绝对武器”的相对性
  • 二、两极化的世界
  • 三、核垄断的丧失与西方战略困境
  • 四、研发氢弹的决策
  • 第三章 “NSC-68号文件”与美国的“大战略”
  • 一、“NSC-68号文件”的缘起
  • 二、“NSC-68号文件”的战略思想
  • 三、围绕“NSC-68号文件”的战略争论
  • 四、“NSC-68号文件”与“军事国家”的形成
  • 五、“NSC-68号文件”与美国冷战政策的军事化
  • 六、杜鲁门政府的战略遗产
  • 第四章 被放逐的战略“异见人士”
  • 一、“改宗”民主党
  • 二、后斯大林时代的“和平机会”
  • 三、“新面貌”与大规模报复战略
  • 四、在野党战略设计师
  • 五、《盖瑟报告》与《富布赖特研究》
  • 六、共和党政府的战略微调
  • 第五章 五角大楼的危机管理者
  • 一、进入五角大楼
  • 二、“灵活反应”与“确保摧毁”
  • 三、核禁试条约谈判
  • 四、危机时刻
  • 五、走出越战泥潭
  • 第六章 从战略优势到战略稳定
  • 一、“确保战略稳定”
  • 二、限制战略武器谈判的缘起
  • 三、尼采与SALTⅠ
  • 四、莫斯科峰会与反导条约
  • 第七章 “旁观者清”:当前危险委员会与SALT Ⅱ
  • 一、第二阶段限制战略武器谈判
  • 二、再度“出局”
  • 三、“当前危险委员会”:抵制SALT II
  • 四、缓和的终结与SALT II的搁浅
  • 第八章 历史的反讽:冷战非军事化的推动者
  • 一、“林中散步”:INF谈判及其夭折
  • 二、绝对安全观念与战略防御倡议
  • 三、核武器与空间谈判
  • 四、中导条约
  • 五、START
  • 六、大结局
  • 第九章 冷战后岁月
  • 一、华盛顿政治“古董”
  • 二、圈外人说圈内事
  • 三、“反恐战争”承袭“NSC-68号文件”精神?
  • 四、殊途同归?
  • 余论 保罗·尼采与核时代美国的安全观念和战略传统
  • 一、尼采的政治哲学、战略思想及其社会历史根源
  • 二、冷战格局下的美国意识形态、安全观念与战略传统
  • 三、大战略视角的比较与评判
  • 四、冷战进程、美国的战略选择与全球“霸权”
  • 附录
  • 附录一:保罗·尼采生平简介
  • 附录二:1950年《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第68号文件》
  • 附录三:1957年《核时代的威慑与生存》(《盖瑟报告》)
  • 附录四:1972年《美苏关于限制反弹道导弹系统条约》
  •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是在1979年,经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同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恢复了北京大学出版社建制。北京大学出版社依靠北大雄厚的教学、科研力量,同时积极争取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合作支持,出版了大量高水平、高质量、适应多层次需要的优秀高等教育教材。 北大出版社注意对教材进行全面追踪,捕捉信息,及时修订,以跟上各学科的最新发展,反映该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保持北大版教材的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