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没有工作、没有住处、没有钱。本书带你走进日本景气下行时代的“三十代”。

内容简介

39岁孤独死的青年,身旁的便签纸上只写着三个字:“帮帮我。”

这是一封永远无法寄出的求救信。

30多岁,正值壮年,却失去了工作。滑入社会底层的“三十代”青年们,无法发出求助的声音。社会普遍将他们的失败归结于个人不够努力,让他们“不要娇气”。

NHK现代特写节目录制组直面“三十代”群体的生存现状,系列节目反响惊人。在“自我责任”的名义下沉默着的孤寂身影,引发同代人爆炸式蔓延的共鸣。“三十不立”,真的只是个人的问题吗?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言
  • 第一章 未能说出口的求助
  • 在与往年无异的樱花季节里
  • 项目组启动
  • 毕业相册上的笑颜
  • 实地采访开始
  • 认真、活跃的好青年
  • 就职与挫折
  • 认真的自由职业者、不安定的生活
  • 不为人知的债务之苦
  • 面对家人也难以出口的“帮帮我”
  • 朋友的泪水与采访中的挣扎
  • 未申请生活保护
  • 两条狗被放生
  • 空白的3月与一通电话
  • 跟好朋友也未能坦诚相告
  • 最后都未能说出口的“帮帮我”
  • 临终前的北原先生
  • 北原先生的死亡带给我们的疑惑
  • 第二章 无家可归的“三十代”
  • 想了解无法开口求助的心情
  • 急速增加的“三十代”流浪汉
  • 融入街角的流浪汉
  • 无处可去的流浪汉……
  • 没有回应的信
  • 经济恶化与“三十代”群体
  • 不断增加的“三十代”自杀者
  • “自我责任”的咒缚
  • 无法向家人开口说“帮帮我”
  • Homeless和Houseless
  • 正确的假说
  • 第三章 “什么不对?是自己不对”
  • 年轻人开始出现在免费食物分发点
  • 与“帅哥”流浪汉入江先生的相遇
  • 总有些顾忌的入江先生
  • 将避人耳目的公园变成生活场所
  • 离开故乡熊本
  • 无法对母亲说出“帮帮我”
  • 比起回老家,宁愿选择住网咖
  • 入江先生的真实内心……
  • 两天只吃了一个点心面包
  • 默默度过的一天
  • 没有住处和手机就无法就业!
  • 什么不好?是自己不好。
  • 伸手也触碰不到的理想中的“三十代”画像
  • 第四章 在网络上不断扩大的共鸣
  • “并非与我无关”“明天就轮到我了”
  • 被“三十代”群体的呼声淹没的博客
  • 蜂拥而至的留言与博客的管理员
  • “三十代”所背负的东西
  • 就业冰河期与“三十代”
  • 煞费苦心终入职,迈向人生的下一阶段
  • “帮帮我”?根本说不出口
  • “自己的努力不够”
  • 在女性群体中也不断蔓延的共鸣的声音
  • 自我责任与结果主义
  • 周围皆敌人
  • 不断离开的同事、不断加重的责任
  • 还要照顾生病的母亲
  • 记忆中的那句“帮帮我”
  • 第五章 在无可挽回之前
  • 再添一例,“三十代”的孤独死……
  • 一直在寻找他的家人
  • 一个人无法实现“自我责任”的社会
  • 深夜快餐店中的“流浪汉预备军”
  • 写着“你并不是一个人”的信和电话卡
  • “家人若是无能为力,你就来我家吧。”
  • 作为奥田家的一员度过的每一天
  • “再来一次”大作战
  • 儿子带来的流浪汉援助工作的转机
  • “帮帮我”是最初的语言
  • 对遇到困难的人来说,“如今什么是必要的?谁是必需的?”
  • 黑崎先生的起航
  • 具有长期化倾向的“三十代”自立之路
  • 与孤独无依的“三十岁”流浪汉金子先生相遇
  • 说不出“帮帮我”的沟通壁垒,靠一个人是无法打破的
  • 金子先生失踪
  • 发现金子先生
  • 金子先生“生存的希望”是“总有一日要见到父母”
  • “帅哥”流浪汉入江先生的来电
  • 离婚,以及与孩子的分离
  • 入江先生小心翼翼保存着“致亲爱的你”的信
  • 三十岁的他们需要的是“陪跑型援助者”
  • 第六章 “三十代”的危机
  • 参加节目的理由
  • 年轻人真的很艰难吗?
  • 经济二次探底的1998年
  • 代表同代人的声音在哪里
  • 自我实现和自我责任
  • 幻灭一代的连带意识
  • 努力也没什么好事发生的一代
  • 无法开口求助的内心
  • “分人”的概念
  • 分散人生风险
  • 第七章 在说出那句“帮帮我”之后
  • 如今的“三十代”流浪汉援助现场
  • 不断呼吁的奥田先生
  • “三十代”的身影从街头消失了
  • 两次三番地寻求帮助,真的很丢人
  • 奥田先生面临的新课题
  • 有了住处才没有办法开口求助
  • “3·11”的冲击
  • 在震灾区发挥效力的流浪汉援助诀窍
  • 举全国之力开始的“陪跑型援助”
  • 陪跑型援助让他从家迈向社会
  • 创造机会让其生出对工作的渴望
  • 意识不到自己身处危险状况
  • “无法开口求助”
  • 开口求助和帮助别人都很重要
  • 结语
  • 执笔者简介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0
32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未能说出口的求助

    《三十不立》这本书由 2009 年 4 月 13 日在日本某间出租屋里,发现了一名独自饿死的 39 岁男性为引,针对是经济下行的解雇潮下,失去工作、没有住处的 “三十代” 青年人的升活现状的专题报导。这群于 1970~1980 年代出生的日本人,对于他们不愿向朋友、父母开口求助,甚至饥寒交迫也不愿领取社团救济这一点,可能是因为我也是 7 字头的,倒是觉得不难理解。他们觉得自己还年轻也有力气,之前也有过工作,总想着要自己养活自己,要说职场艰难那也有更年轻求职更艰难的一代后辈,若是以此求助,倒象是为自己的失败找借口了。换个角度想,许多校园暴力、性侵案件、职场 PUA、信贷骗局的受害人最终走向毁灭,我们可能无法理解他们为什么不求助。但很多时候他们就是觉得难以启齿,觉得忍一忍就过去了,觉得自己可以解决。金钱问题是这样,情感问题也一样,想想大家都在努力做情绪稳定的成年人,怎么好意思当朋友圈里散播负面情绪的那个人?于是收回了求助的手,默默躲进壳里。而 “三十代” 们在一次又一次的默默忍耐中,就默认自己能够承受越来越差的处境了,打工份数日渐减少,仅有的存款一点点耗尽,然后或许就走向死亡。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一句“请帮帮我”说出口真难啊

      刚看到这本书书名,就会想什么破书,我们倡导三十而立,怎么能不立呢。但想想自己,马上要站在 30 岁的起跑线了,却什么都还没有,自己就没有立起来。怀着好奇心打开了书,读完后发现我陷入了书中提到的自我责任,这个在很多人身上变成了负担,却只能默默承受不敢说出来。尤其连七大姑八大姨都在身边不断地说 “你都快 30 了”、“咋还是妈宝男”、“该长大了” 等等,压力更大,负担更重,更不敢说什么了。这本书虽然是写日本的,但还是有很多共鸣的。因为中日两国同属东亚文化圈,人的价值观十分趋同,在今天,我们的成年人依然会将生存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尤其在我这一代中体现很多。那就是 “作为一个成年人,自己的事情应该自己解决” 是社会的普遍认同。在这种看法的趋使下,人们会难以忍受向他人坦白自己所面临的困境并寻求帮助。因此,很多人在极端情况下,一步一步将自己逼到了绝境。尤其是在当下这个因为疫情越来越不确定的社会里,陷入绝境的年轻人越来越多。站在当下时间点的自己,想想作为榜样的祖国,在它快 30 的时候,也是刚刚开始决定要立起来,刚刚开始成年。而我现在这个样子也不算什么,还是要有希望的,只要还没断没被完全切碎就还有机会。就像托尼・莫里森说的:“真正的成年,是艰难的美,是得之不易的荣耀,是商业力量和乏味文化不应剥夺的理想。”30,只是一个简单的数字,到底立不立,到底成年没有,别人说了不算。只有当敢于面对生活的时候,我就觉得自己是‘立’的,是一个真正的成年人。要知道人的一生是艰难的,成功把前浪拍在沙滩上的后浪也只是少数,大部分人都是普通的,所以当遇到难题的时候,请不要自己默默忍受,开口对身边的人说:“请帮帮我”。

        转发
        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2.0
        三十未立的日本年轻人

        2022 年读完的第 23 本书🎯52 本
        深陷绝境的年轻人认为是自己造成的,不会对外界释放求救的信号。日本一部分 30 未立的年轻人在 08 年经济危机后出现,中国会出现类似情况吗?恰当的援助,会让一部分脱离社会的人又重新走上轨道。

          1
          1
        • 查看全部10条书评

        出版方

        上海译文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是中国最大的综合性翻译出版社,成立于1978年1月,系世纪出版集团的成员。上海译文出版社以译介和传播世界各民族优秀文化为主要任务,拥有众多精通英、法、俄、德、日、西班牙、阿拉伯等主要语种并具备学科专业知识的资深编辑;其强大的译作者队伍中多为在外语和中文方面学有专长、造诣精湛的专家学者;该社同各国主要的出版社和版权代理机构有着广泛、持久的联系,在国际图书版权贸易领域信誉卓著。三十多年来,上海译文出版社一直致力于翻译、编纂和出版外国文学作品、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以及各种双语词典和外语教学参考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