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一部关于表面科学的内幕指南,只要你懂表面,表面就会帮你。

内容简介

壁虎如何攀爬?触觉的原理是什么?高尔夫球、飞行器和船只的运动方式为何如此不同?从冰川运动到硬盘驱动器的呼呼声,揭秘藏在万物表面的奇妙力量。本书深入探讨了表面科学与摩擦力的关系,分析了摩擦力如何深刻影响人造世界与自然世界中的表面现象,并进一步阐述了如何利用表面科学的原理来精确操控黏性,这一能力甚至延伸至单个原子层面。

在日常生活中,从每一步行走时空气分子微妙的影响,到办公时便利贴与胶水的使用、不粘锅的烹饪体验、指纹的独特性、壁虎“飞檐走壁”的奇迹,乃至荷叶“出淤泥而不染”的奥秘,这一切均源自表面间那些看似微小却威力巨大的力量。

物理学家温科莱斯将在此书中引领我们解开这些科学谜团,揭示出人类文明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我们对表面科学的深刻理解和应用。此外,本书还精彩介绍了众多源于表面相互作用研究的实验成果与创新技术,这些成就不仅极大地丰富了人类的生活,也对科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目录

  • 版权信息
  • 前言
  • 第1章 黏与滑的奥秘
  • 涂料
  • 黏附
  • 能量
  • 滑动
  • 第2章 壁虎的抓持力
  • 各种观点
  • 电荷
  • 脚趾
  • 偶极
  • 技术
  • 第3章 涉水破浪
  • 游泳
  • 测量
  • 鲨鱼
  • 平滑
  • 漂浮
  • 第4章 御风翱翔
  • 阻力
  • 球类
  • 马赫
  • 声障
  • 设计
  • 界面
  • 第5章 驰骋赛道
  • 橡胶
  • 抓持
  • 胎面
  • 刹车
  • 竞速
  • 第6章 摇摇欲坠的岛屿
  • 黏滞
  • 实验室
  • 震源
  • 缓慢
  • 冲击
  • 第7章 破冰
  • 滑冰
  • 冰壶
  • 冰川
  • 结冰
  • 第8章 人类之触
  • 指纹
  • 触摸
  • 感知
  • 盲文
  • 触觉再现
  • 第9章 纤毫之隙
  • 焊接
  • 润滑油
  • 接触
  • 延伸阅读
  • 致谢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1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应力,黏性,摩擦力

    黏性,这个看似简单的物理现象,实际上在自然界和人类科技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作者温科莱斯通过生动的叙述和丰富的案例,向我们展示了黏性如何从微观的分子作用延伸到宏观的材料表现,并深刻影响了我们的生活。书中首先从自然界中那些令人惊叹的现象入手,比如壁虎的脚掌。壁虎能够在光滑的墙壁甚至天花板上自由爬行,这背后的秘密正是其脚掌上微观结构的黏附能力。作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了这一现象的科学原理,并进一步探讨了如何将这些自然界的智慧应用到人类科技中。仿生材料的研究正是受到了壁虎脚掌的启发,科学家们试图开发出具有类似黏附性能的材料,用于医疗、机器人等领域。这种从自然中汲取灵感的方式,不仅让我们对生物世界充满敬意,也让我们看到了科技创新的无限可能。除了壁虎,书中还提到了高性能泳衣的设计。泳衣的材质和表面处理如何减少水的阻力,帮助运动员在比赛中取得更好的成绩,这一过程背后同样离不开对黏性科学的深入理解。作者通过这一案例,向我们展示了材料科学在体育竞技中的重要作用。不仅如此,黏性在航空航天领域也扮演着关键角色。飞行器的设计需要考虑空气动力学和材料表面的黏性特性,以减少阻力、提高效率。这些例子让我们意识到,黏性不仅仅是一个学术概念,它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作者能够将复杂的科学原理用通俗的语言表达出来,使得即使没有深厚科学背景的我们也能轻松理解。她的叙述充满了对科学的热爱和对自然的好奇,这种热情也感染了我们,让我们对黏性这一主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书中还融入了生物学、物理学和工程学等多学科的知识,展现了黏性研究的广泛影响。这种跨学科的视角不仅拓宽了我们的知识面,也让我们对科学的整体性有了更深的理解。当然,书中也有一些较为技术化的内容,可能需要一定的科学基础才能完全消化。但这并不影响整体的阅读体验,反而为那些对科学有更深兴趣的人提供了进一步探索的空间。作者在书中不仅传递了知识,更传递了一种科学思维的方式 —— 从观察自然到理解原理,再到应用创新。

      转发
      1

    出版方

    未读

    只提供有趣、实用、涨知识的新鲜阅读。 「未读」是一个文艺却不高冷、精致而不空洞、独特且开放包容的新锐文化品牌。 未读之书,未经之旅......从未读,到已读,陪你度过碎片时光中最美的一段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