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推荐语
华夏文明为什么可以绵延5000年,答案也许就藏在谷物里。
内容简介
谷物的驯化始于1万年前。谷物在欧亚大陆上的传播,助力人类孕育出了城市、国家和文明。当许多古文明因为气候变化导致谷物收成锐减而衰亡时,擅长农耕的华夏文明奇迹般地得以延续。时至今日,粮食安全依然是中国的头等大事。
谷物自大航海时代走向全球。工业时代的拖拉机、化肥和谷物期货,让人类第一次挣脱“马尔萨斯陷阱”,但土壤退化、化学污染问题也随之而来。最近50年,谷物成为全球贸易、生物能源和气候变暖等议题的主角,转基因则引发了巨大的社会争论……
本书分为四个部分共16章,纵横万年,放眼全球,帮助读者自神奇的谷物一窥人类绵延的历史。
目录
- 版权信息
- 前言 以谷物的视角,看人类的历史
- 第一部分 谷物与人类的一万年
- 第1章 谷物的起源与驯化
- 吃草籽,人类被动的选择
- 野草变谷物的驯化之路
- 农业,其实是一场错误吗?
- 第2章 谷物孕育古代文明
- 北纬30度线,谷物的发源地
- 两河流域:驯化物种天堂
- 埃及古王国:懒人种地
- 遗世孤立的美洲文明
- 生生不息的华夏文明
- 第3章 农业物种大交换
- 从阿拉伯帝国到哥伦布大交换
- 落户中国的外来物种
- 第4章 谷物、气候与国家兴衰
- 万里长城与400毫米降水线
- 气候冷暖与王朝更替
- 全球变暖,中国重回汉唐盛世?
- 第二部分 谷物的世界之旅
- 第5章 稻米:亚洲人的最爱
- 起源地之争:中国还是印度?
- 水稻、菱角与茭白
- 为水稻操心的两位皇帝
- 水稻与小麦的瑜亮之争
- 从哈尼梯田到东北平原
- 第6章 小麦:统治世界的主粮
- 三个祖先的“混血儿”
- 磨盘“拯救”小麦
- 西方面包与中国馒头
- 饼干、意面和方便面的趣事
- 第7章 玉米:餐桌上的“隐形王者”
- 从美洲走向世界
- 玉米、人口和老虎
- 饲料、可乐和汽油
- 第8章 大豆:中国送给世界的最好礼物
- 跨界故事:从豆饭到豆腐
- 从东北黑土地到美国大平原
- 全球视野下的大豆博弈
- 第9章 土豆:欧洲工业革命的基石
- 百年灰姑娘
- 凄惨的爱尔兰“薯疫”
- 薯条和薯片的美国趣事
- 走上中国餐桌
- 第三部分 工业化时代的谷物
- 第10章 美国如何成为农业第一强国?
- 南北战争、物种采集与芝加哥期货交易所
- “一战”、大萧条与黑风暴
- “二战”和冷战时期的大国博弈
- 美国农业的竞争力
- 第11章 疲惫不堪的土地
- 富兰克林的东亚之旅
- 黑土地,耕地中的“大熊猫”
- 影响食物安全的土壤污染
- 伟大的拖拉机
- 第12章 “委屈”的化学农业
- 秘鲁的“鸟粪经济”
- 将空气变成面包
- 费力不讨好的农药
- 今天的食物为什么没有从前好吃?
- 第13章 谷物产业全景图
-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 谷物产业,有投资价值吗?
- 未来,谁来种地?
- 第四部分 大国粮仓 国之基石
- 第14章 饥荒:笼罩人类的千年诅咒
- 马尔萨斯人口论
- 近代饥荒的清朝样本
- 现代饥荒的非洲样本
- 人造谷物与人造肉
- 第15章 中国究竟能养活多少人?
- 中国人口:从3000万到14亿
- 从食物配给制到第一肥胖国
- 大国农业资源对比
- 谁来养活中国?
- 喜马拉雅山炸开一个口子?
- 第16章 拯救人类的“绿色革命”
- 孟德尔、李森科与DNA双螺旋
- 农民为什么不再自己留种?
- 从杂交到转基因:希望与诅咒
- 末日种子库与生物多样性
- 结束语 远去的乡村记忆
- 主要参考文献
- 后记
出版方
上海三联书店
上海三联书店隶属于上海报业集团解放日报社,是一家历史悠久、在海内外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媒体出版机构。出版社长期秉承“竭诚为读者服务”的宗旨,以出版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图书为主,出版物涉及政治、经济、法律、哲学、历史、文学、艺术和社会生活等领域。 上海三联书店自1986年复社以来,始终坚持党的出版方针政策,坚持为人民服务、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的原则,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为传承人类优秀文化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上海三联书店坚持以优秀人文社科著作、大众文化、专业工具书等为图书出版方向,着力打造“中国学术名社”,先后策划推出了“上海三联人文经典书库”、“上海三联思想与社会文库”等学术文化出版强势品牌,深受学界和读者好评。 近年来,上海三联书店积极实施品牌战略、人才战略和企业文化建设战略,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自2014年起,上海三联书店连续获得“市文明单位”的光荣称号。 从2015年开始,上海三联书店开始涉足图书零售行业,陆续在上海、北京、武汉等地开办了多家实体书店和24小时阅读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