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推荐语
精选53个时空片段,讲述物理学史最伟大的一代如何揭开量子世界的秘密。
内容简介
20世纪初,物理科学被普遍认为已经臻于完美,物理学领域似乎显得风平浪静,但祥和之下实则山雨欲来。1900年10月7日午夜,马克斯·普朗克用一个公式拉开了一场物理学革命的序幕。
随后的近半个世纪里,在尼尔斯·玻尔、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维尔纳·海森伯、埃尔温·薛定谔、沃尔夫冈·泡利、马克斯·玻恩、保罗·狄拉克等物理学史上最伟大的一代物理学家的共同努力下,人类对经典物理观提出了质疑,并逐渐揭开了量子世界的神秘面纱。他们的发现不仅深化了人类对微观世界的认识,更重要的是,也彻底改变了人类对物理世界的哲学认知。
在本书中,作者截取53个时空片段,以编年体的形式引领读者重温这段集体智慧的璀璨篇章,见证伟大思想的激烈碰撞以及量子物理学对世界的全新诠释。
这也是国际局势无比动荡的半个世纪。政治风云和战火——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将这些知识精英的科学发现、个人命运以及自己的祖国紧密联系在了一起。为了各自的国家和政治理念,曾经的师生、同事和挚友或通力合作,或分道扬镳,有人展现出了高贵的人性品质,有人留下了难于抹去的人生污点。
他们对微观世界的新认识也物化成了一种拥有巨大能量的实体:原子弹。它将塑造甚至决定战争的走向以及未来的国际政治格局。
基于大量信件、笔记、回忆录和研究报告,本书以通俗的语言记述了量子物理学诞生和早期发展阶段的一系列重要人物和事件,人性的笔触使物理学史上最伟大的一代跃然纸上,描绘出一幅科学群英的肖像。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言
- 1903年,巴黎 被照亮的裂纹
- 1900年,柏林 无奈之举
- 1905年,伯尔尼 专利技术员
- 1906年,巴黎 夺命马车
- 1909年,柏林 飞翔雪茄的告终
- 1911年,布拉格 爱因斯坦的花语
- 1911年,剑桥 丹麦男孩初成年
- 1912年,北大西洋 “永不沉没”的倾覆
- 1913年,慕尼黑 一位艺术家来到慕尼黑
- 1914年,慕尼黑 巡回演讲
- 1915年,柏林 擅长理论,不擅长婚姻
- 1916年,德国 战争与和平
- 1917年,柏林 爱因斯坦的倒下
- 1918年,柏林 大流行
- 1919年,几内亚湾 月亮遮挡太阳
- 1919年,慕尼黑 一个读柏拉图的男孩
- 1920年,柏林 最伟大的会面
- 1922年,哥廷根 儿子找到父亲
- 1923年,慕尼黑 险失学位
- 1923年,哥本哈根 电车上的辩论
- 1924年,哥本哈根 最后一次尝试
- 1924年,巴黎 公爵之子
- 1925年,黑尔戈兰岛 大海的浩瀚和原子的渺小
- 1925年,剑桥 默默无闻的天才
- 1925年,莱顿 先知与旋转的电子
- 1925年,阿罗萨 多情时期的杰作
- 1926年,哥本哈根 波和粒子
- 1926年,柏林 拜访爱因斯坦
- 1926年,柏林 普朗克家的聚会
- 1926年,哥廷根 诠释现实
- 1926年,慕尼黑 理念之争
- 1926年,哥本哈根 从天而降的雕像
- 1926年,哥本哈根 刀锋游戏
- 1927年,哥本哈根 变得模糊的世界
- 1927年,科莫 彩排
- 1927年,布鲁塞尔 大辩论
- 1928年,柏林 德国蓬勃发展,爱因斯坦病倒
- 1930年,布鲁塞尔 绝地反击
- 1931年,苏黎世 泡利的梦
- 1932年,哥本哈根 哥本哈根的浮士德
- 1933年,柏林 有人逃亡,有人留下
- 1933年,阿姆斯特丹 悲伤的结局
- 1935年,牛津 那只不存在的猫
- 1935年,普林斯顿 晴天霹雳
- 1936年,加米施 肮脏的雪
- 1937年,莫斯科 在另一边
- 1938年,柏林 爆裂的核
- 1939年,大西洋 可怕的消息
- 1941年,哥本哈根 形同陌路
- 1942年,柏林 原子弹,遥遥无期
- 1943年,斯德哥尔摩 逃亡
- 1943年,普林斯顿 逐渐平和的爱因斯坦
- 1945年,英国 爆炸的威力
- 结语
- 附录
出版方
中信出版集团
中信出版社,成立于1988年,隶属于中国中信集团公司,是全国中央级出版社。2008年改制为中信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中信出版集团满怀激情,关注思想、关注理念、关注人物、关注资讯、关注时尚,为读者提供最前沿的思想与最优秀的学习实践,通过有价值的、有享受的阅读,倡导与展示新的文化主流,启动一个“大众阅读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