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全景扫描式介绍北京城的历史与文化。

内容简介

北京的历史源远流长,北京的文化灿烂丰厚。从梳理人类发祥地到天下帝王都的发展历史,再到勾勒现今北京城与人的存在方式,你会发现这座城市的宏阔与宽厚,包容与亲切……

《北京历史文化十五讲》从建筑、文学、艺术、人物等方面介绍了古都北京的历史渊源和文化流传,并深入日常生活的肌理,把握城与人的关系及其特质,配以精美图片,全面展现了北京的非凡魅力。

目录

  • 版权信息
  • 第一讲 北京,从历史深处走来
  • 一 人类发祥地
  • (一)古人类生活的“北京湾”
  • (二)最古老的“北京人”
  • (三)母系时期的“东胡林人”
  • (四)台地上的上宅古人类
  • (五)雪山文化里的古人类
  • (六)古人类的神秘传说
  • 二 天下帝王都
  • (一)古都蓟:北京城的原始雏形
  • (二)辽南京:举足轻重的陪都
  • (三)金中都:北方的统治中心
  • (四)元大都:拉开帝都的序幕
  • (五)明北京:封建帝都之最
  • (六)清京师:末代煌煌帝都
  • (七)北平:中华民国特别市
  • (八)北京:新中国首都
  • 三 北京“城”与“人”
  • (一)北京“城”
  • (二)北京“人”
  • 第二讲 皇宫与王府
  • 一 昔日城中城
  • (一)巍巍紫禁城
  • (二)辉煌太和殿
  • (三)沧桑乾清宫
  • (四)风雨养心殿
  • 二 风流王府宅
  • (一)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
  • (二)醇王府,大智慧
  • (三)美食洋景睿王府
  • (四)造诣不凡的王公贵族
  • 三 皇宫王府今安在
  • (一)从皇宫到博物院
  • (二)恭王府花园
  • (三)宋庆龄故居
  • (四)郭沫若故居
  • 第三讲 胡同与四合院
  • 一 穿越时空的经脉
  • (一)幽幽胡同蕴古今
  • (二)纵横交错皆风情
  • (三)依稀可闻叫卖声
  • 二 中国的“盒子”
  • (一)“雾安楼台百万家”
  • (二)庭院深深绿几许
  • (三)灯火阑珊大宅门
  • (四)市井风貌大杂院
  • 第四讲 北京的山、水、园
  • 一 以天地为师
  • (一)“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 (二)“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 (三)以天地为师,以自然为师
  • (四)名满九州身一壑,辋川庄遂属王维
  • 二 山水有清音
  • (一)青山多入御林苑,亭榭皆出卿相家
  • (二)人间莫讶无仙岛,又见蓬莱第几洲
  • (三)谁道江南风景佳,移天缩地在君怀
  • (四)蓬岛瑶台身外过,青山绿水画中游
  • (五)繁华寥落旧时梦,犹待知音赏故园
  • 第五讲 寺院与教堂
  • 一 “庙系天下”的圣地
  • (一)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
  • (二)怀柔扶远,治国定边
  • (三)藏经纳宝之地,祈福迎祥之所
  • 二 “西学东渐”的福音
  • (一)“外来的和尚难念经”
  • (二)美轮美奂的教堂建筑艺术
  • (三)上帝的福音
  • 三 “开天古教”的殿堂
  • (一)千年清真寺
  • (二)中西合璧的清真寺建筑
  • (三)伊斯兰文化的“丝绸之路”
  • 第六讲 雕塑、门礅与牌楼
  • 一 映现北京面相的雕塑
  • 二 展示北京意韵的门礅
  • 三 似楼非楼,非楼亦楼
  • 第七讲 历代帝王陵
  • 一 明前帝王陵:社稷江山尽消磨
  • (一)“黄肠题凑”燕王陵
  • (二)千古流芳北平王陵
  • (三)风风雨雨金帝陵
  • (四)蒙元帝陵今何在
  • 二 明十三陵:繁华消尽话当年
  • (一)千年吉地,规制全备
  • (二)帝王风流,百姓血泪
  • (三)挖与不挖的争论
  • 三 清帝陵:前朝往事随风逝
  • (一)清东陵:京华烟云,盛世荣衰
  • (二)清西陵:扑朔迷离,往事如风
  • (三)清陵被盗案解密:淫威一世,奈何身后
  • 第八讲 名人故居与会馆
  • 一 故居:散落京城的“珍珠”
  • (一)纪晓岚故居: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 (二)曹雪芹故居:一把辛酸泪
  • (三)鲁迅故居:“补树书屋”与“老虎尾巴”
  • (四)齐白石故居:“官不入”
  • (五)徐悲鸿故居:“杖藜扶梦”之访处
  • (六)梅兰芳故居:剧坛春秋之见证
  • (七)老舍故居:“丹柿小院”
  • 二 会馆:培育精英的“容器”
  • (一)会馆的起源与衰落
  • (二)知名会馆掠影
  • 第九讲 庙会与节庆
  • 一 庙会:游人何处不相将
  • (一)庙会说古
  • (二)庙会谈今
  • (三)特色庙会掠影
  • 二 节庆:岁时风华情悠悠
  • (一)北京节庆的特征:兼容并蓄
  • (二)北京年节民俗:岁时风情
  • 第十讲 饮食与服饰
  • 一 荟萃八方美味
  • (一)北京饮食的历史与主要特征
  • (二)北京小吃的门类:花样翻新,精华荟萃
  • (三)鲜美可口,地道京味
  • (四)北京的茶馆饭庄:一间门面,世代冷暖
  • (五)北京的仕宦家宴:膳食精品,美食极至
  • (六)北京人饮食观念的变迁:吃有吃的路数,年有年的过法
  • (七)北京饮食新趋向:北京特色,国际口味
  • 二 云集天下服色
  • (一)原始服饰:征服自然的产物
  • (二)辽金元服饰:游牧民族的习俗
  • (三)明代服饰:汉官威仪的恢复
  • (四)清代服饰:满汉融合的体现
  • (五)民国服饰:西风东渐的影响
  • (六)建国初期服饰:全新时代的气象
  • (七)“文革”时期服饰:政治挂帅的象征
  • (八)改革开放以来的服饰:思想观念的变迁
  • 第十一讲 京味艺术
  • 一 字正腔圆的京剧
  • (一)京剧的诞生
  • (二)京剧名角
  • (三)京剧的票友与票房
  • (四)京都戏楼
  • (五)京剧的现状与未来
  • 二 行云流水的相声
  • (一)相声的产生
  • (二)家喻户晓的相声演员
  • 三 异彩纷呈的曲艺
  • (一)说唱艺术
  • (二)鼓韵铮铮
  • (三)杂艺
  • (四)北京曲艺的现状
  • 四 随意蕴藉的影视
  • (一)京味影视三个阶段
  • (二)京味影视的主要特征
  • 第十二讲 京味文学
  • 一 京味文学的流变
  • (一)幽燕古风
  • (二)明清气度
  • (三)民国京韵
  • (四)当代新风
  • 二 京味文学的特质
  • (一)京味的“外壳”
  • (二)内在的精神
  • 三 新北京与“新京味”
  • (一)关于“新京味”
  • (二)京味文学的新机遇
  • 第十三讲 京城老字号
  • 一 一店一铺有传奇
  • 二 历史沉淀留市声
  • (一)百年探索、精心锤炼的传统工艺
  • (二)注重诚信、讲究人情的品牌意识
  • (三)贴近大众、热情周到的服务意识
  • (四)老北京特色的经营传统
  • 三 各显风流传绝艺
  • (一)鹤年堂
  • (二)王致和南酱园
  • (三)全聚德
  • (四)谭家菜
  • (五)亨得利
  • 第十四讲 话说“北京话”
  • 一 北京话的形成:纳百流而独成一家
  • (一)北京话寻根:南言北语集
  • (二)普通话与北京话:青出于蓝而别于蓝
  • (三)普通话标准方言的选定:今朝花开北京话
  • 二 京味文化的多棱镜:容万象而尽显一言
  • (一)语音中的文化:繁华尽去,有容乃成
  • (二)词汇中的文化:岁月有痕,曲径通幽
  • (三)语法中的文化:异中求同,变中示异
  • 三 方言文化间的纠葛:经千战而屹于一方
  • (一)方言艺术作品的冲击:艺术世界,谁主沉浮
  • (二)北京话的演变: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 第十五讲 从天桥到潘家园
  • 一 天桥:百姓的天堂
  • (一)沧桑历史话天桥
  • (二)五行八作在天桥
  • (三)多少游人不忆家
  • 二 琉璃厂:九市精华萃一衢
  • (一)变迁岁月数百年
  • (二)翰墨玉琅雅如歌
  • (三)“方家”雅士留佚事
  • 三 潘家园:现代淘宝乐园
  • (一)初涉潘家园
  • (二)“鬼市”潘家园
  • (三)奇货琳琅潘家园
  • (四)传统与现代的结合
  • 后 记
  • 《名家通识讲座书系》已有选目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7
6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推倒油瓶不扶→懒到家了

    提到北京,皇宫与王府,胡同与四合院,以及棋布在北京各处的寺庙、教堂、风、水、园…… 等硬件方面当然是不能缺席。而软件方面,各种饮食、庙会、节庆、服饰、艺术、文学,以及各种的北京老字号,在本书中的篇幅也不惶多让。其中我最喜欢看的就是第十一章的京味艺术篇,对京剧、相声、说唱、鼓韵、曲艺、杂艺…… 的介绍,在短短的篇幅中能将这些渊远流长的所谓偏门文化之来龙去脉捋清楚,也让我对于在京剧中的流派有了更全面的了解。还有郭德刚老师的德云社对于北京相声圈子的发展及做出的贡献,在文中对其也有不错的赞誉与风评。翻阅这本书的感觉还是很不错的,以刘勇老师为首的一批北师大师生在本书中对北京的方方面面都覆盖到,可以让读者在短期内速成式地了解北京的地域特色、历史源流与文化个性。只是这种合作组稿类的书,还是不可避免的会有一些质量良莠不齐的问题。

      1
      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推荐

      确实更了解了北京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是在1979年,经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同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恢复了北京大学出版社建制。北京大学出版社依靠北大雄厚的教学、科研力量,同时积极争取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合作支持,出版了大量高水平、高质量、适应多层次需要的优秀高等教育教材。 北大出版社注意对教材进行全面追踪,捕捉信息,及时修订,以跟上各学科的最新发展,反映该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保持北大版教材的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