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作者带领读者走进戈达尔最为丰产的新浪潮时代,解答欣赏戈达尔的电影要看什么、如何看,讲述导演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观念,帮助读者找到理解与欣赏戈达尔作品的方法与策略。

内容简介

戈达尔之后,电影被永久地改变了。这位法国-瑞士籍导演的影片从不会让人无动于衷,无论在影评界还是普通观众之中,他的顶礼膜拜者与极尽讥讽者总是旗鼓相当。

本书选取两部最好入门影片:作为新浪潮“宣言”的《筋疲力尽》,和标志着戈达尔作品及1960年代法国电影巅峰的《轻蔑》。详尽分析导演在技术和风格上的选择的同时,关注其电影叙事、段落衔接、演员拍摄及台词引导上的独特方式。对于如何理解戈达尔,给予了极为有力的回答。

感兴趣于电影及其艺术、政治和社会可能性的读者,也将在本书中获得大量的宝贵信息和思路。

目录

  • 版权信息
  • 前言
  • 引言 ……为什么必须理解戈达尔?
  • 一个难懂的导演?
  • 背景
  • 第六部长片
  • 多种语言
  • 第一部分 宣言电影:《筋疲力尽》
  • 第一章 《筋疲力尽》之前的让—吕克·戈达尔
  • 发现电影
  • 第一部短片
  • 影评人戈达尔
  • 三部鼓舞人心的短片
  • 第二章 影片起源
  • 一位大胆的制片人
  • 几乎原创的经济剪辑
  • 一位美国女明星
  • 法国电影的希望之星
  • 影片的技术团队
  • 第三章 背景和片头字幕
  • 1959年和1960年
  • 《筋疲力尽》演职员表
  • 第四章 从原始剧本到影片
  • 一则源于《侦探》的社会新闻
  • 弗朗索瓦·特吕弗的第一个剧本
  • 让—吕克·戈达尔的分场景剧本
  • 未来导演的剧本
  • 弗朗索瓦·特吕弗的见证
  • 发表在《电影文学》上的原始剧本(节选)
  • 发表在《前台》中的剧本(节选)
  • 第五章 依照镜头组顺序
  • 开场白
  • 镜头组和持续时间简表
  • 第六章 结构、情节、戏剧
  • 古典结构
  • 一部分成三部分的影片
  • 第七章 技术创新
  • 终点和起点
  • 拍得更快
  • 在街上拍摄
  • 说话
  • 社会语言
  • 生猛的语言
  • 城市的、生活的噪音,音乐
  • 剪辑
  • 第八章 镜头组分析
  • 镜头组2:国道七号
  • 镜头组7:苏埃德旅馆的12号房间
  • 第九章 主题与人物
  • 米歇尔·普瓦加尔
  • 帕特里夏·佛朗切尼
  • 其他人物
  • 一个故事,并非一个主题
  • 第十章 影迷文化、电影史与互文性
  • “我们最初的几部影片是影迷的影片”
  • 电影行业
  • “私人玩笑”以及眼色
  • 主题和风格上的指涉
  • 第十一章 影片的历程以及评论反馈
  • 一次彻底的兼具挑战性的创新
  • 一部被出色推销的影片
  • 在巴黎的上映以及评论接受
  • 第二部分 杰作:《轻蔑》
  • 第十二章 《筋疲力尽》后的戈达尔
  • “毛时期”
  • “回到电影”
  • 罗勒的智者
  • 第十三章 背景和影片起源
  • 一个时代的终结……
  • 一部“新”影片的起源
  • 预算和拍摄
  • 第一次剪辑后的曲折
  • 第十四章 从小说到影片
  • 阿尔贝托·莫拉维亚,一位介入的作家
  • 改编
  • 故事简介
  • 《轻蔑》演职员表
  • 第十五章 依照镜头组顺序
  • 影片分镜头剧本
  • 镜头组简表
  • 第十六章 结构、情节、编剧理论
  • 影片结构
  • 行程的省略与节奏
  • 第十七章 主题与人物
  • 一个美国制片人:杰瑞米·普罗科施(杰克·帕兰斯)
  • 弗里茨·朗,或“有血有肉的作者论”
  • 卡米耶,佩涅罗珀和阿佛洛狄忒
  • 里卡尔多,米歇尔和保罗
  • 弗朗切斯卡·瓦尼尼,“说情者”
  • 弗里茨·朗的助理导演:演员让-吕克·戈达尔
  • 第十八章 镜头组分析
  • 片头字幕:神圣化的电影
  • 序幕:在轻蔑之前夫妻的和谐
  • 镜头组8:夫妻之死
  • 第十九章 影片的历程以及评论反馈
  • 1963年的评论反馈
  • 1981年重新上映之际对《轻蔑》的评论
  • 结语
  • 参考书目
  • 导演的写作
  • 传记和研究专著
  • 关于《筋疲力尽》
  • 关于《轻蔑》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1
14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从这本书开始,理解当代电影

    ️ 今天是一个特别的日子,戈达尔 90 岁了。作为法国新浪潮电影的奠基者之一,他的作品常被人为是挑战好莱坞叙事风格的存在。
     
    ️ 在他看来,所谓经典好莱坞电影,营造的是一种虚假的世界,它将艺术和生活区隔开,其中巧妙情节和精心策划的结局,简直是离奇荒诞。
     
    ️ 他说:“电影究竟是始于哪里呢?电影开始于风格,什么是真正的风格?但其实我也说无风格是思想的自我证明,是黑格尔所谓的自由之意。” 于是,就有了他的处女作《精疲力尽》和他发明的 “跳切”。
     
    ️ “跳切” 是最戈达尔式的、也最饱受争议的电影语言 —— 在不改变拍摄方位的情况下,去掉一个联系动作中的一部分,把两个有一定断裂性的镜头突兀地组接在一起,使得影片常常从一个场景骤然跳跃到另一个场景,但事先没有任何暗示。
     
    ️ 跳切的发明,极大的解放了剪辑师,使得他们在剪辑的时候不再被镜头间的匹配问题所束缚,不再被物理意义上的时间和空间顺序所束缚,而是更加重视剪辑创造出的与镜头并列的意境和潜台词。
     
    ? 换言之,剪辑开始变成导演 “只给观众看导演想给他们看的东西”,时间和空间的连贯不再是首要考虑的问题,人们的心理情绪和想要表达的思想才是最重要的。
     
    ️ 另一则,跳切并没有因为法国新浪潮电影的结束而消失,相反,由于一代代电影人的探索,跳切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 跳切与省略的运用结合,构成了今天电影中的立体时空结构;跳切和蒙太奇结合,为多重蒙太奇的出现,创造了条件;今天我们看到的所谓 “非线性剪辑”,源头也是跳切。
     
    ? 可以说,正是由于跳切的出现,影片的结构和叙事方式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变,电影最终也成为了我们今天看到的模样。
     
    ️ 这本《理解戈达尔》,内容主要来自戈达尔的两部影片:作为新浪潮 “宣言” 的《筋疲力尽》,以及标志着戈达尔作品及 1960 年代法国电影巅峰的《轻蔑》。如果说《筋疲力尽》是戈达尔和新浪潮的 “宣言”,那么《轻蔑》则标志着戈达尔作品和法国新浪潮电影的巅峰,本书在详尽分析了戈达尔技术和风格方面特点的同时,对于如何理解戈达尔和他的作品,也给予了极为有力的回答。
     
    ? 曾有人对戈达尔说:您本人是一个传奇
    戈达尔回应道:我的传奇就是,一个不断与传奇抗争的人。
     
    ️ 如今,法国新浪潮电影已经过去了整整 60 年,新浪潮的主要代表人物特吕弗、侯麦、瓦尔达等也都相继离世,只有戈达尔这面新浪潮的旗帜仍矗立在世界电影之巅,特吕弗曾经说过:“电影分为戈达尔之前和戈达尔之后。”
    某种程度上,只有理解了戈达尔,才算是真正理解了当代电影。希望这本书能对你理解当代电影有所帮助。
     
    《理解戈达尔》,推荐你读。

      转发
      3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戈达尔是谁?他为什么那么重要?

      他的电影不单单是给眼睛看的,更是一种对智识的考验。他的电影漾溢而出的,反而是我们极为欠乏的。对于他的电影的解读,本书给出了很好的范式,在体裁、分析模式、归纳结论方式都迥异于一般影评,却是十分值得学习的。答案在论述的过程之中,是需要读者自己再一次自我总结的,而不是由一到五分条分列的直白倾倒。对于思考的引导和刺激,比单纯地给出答案更加重要。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鬼才戈达尔

        去年和今年看了戈达尔七部电影,包括精疲力尽,最初对他的电影感觉难以理解,有些部分又特别有冲击力,有的又令人忍俊不禁,黑色幽默。这本书让我理解了为何他的电影台词那么多内涵,他自己就是被妈妈用典籍喂养大的。他的天才让他进过精神病院。本书确实帮助我很好理解了他的精疲力尽,他那么年轻就用 21 天拍出这样一部惊人作品,而轻蔑显然也是一部重要作品。没有尊重也就没有了爱,好哲学的戈达尔。也理解为何王家卫会模仿他的风格。致敬戈达尔。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4条书评

        出版方

        理想国

        “理想国”一直致力于人文、思想、艺术类图书的出版,并从事文化活动的策划组织,以及文创产品的开发,是活跃而富影响力的文化机构。 “理想国”每年出品图书超过一百种。代表作品包括:陈丹青《退步集》、梁文道《常识》、柴静《看见》、龙应台《目送》、木心《文学回忆录》,温故系列,电影馆系列、讲谈社中国的历史、理想国译丛,以及白先勇、许倬云、林青霞、杨奎松、张大春、唐诺、蒋方舟等逾百位作者的作品。 “理想国”每年举办各类文化活动百余场,两届“理想国年度文化沙龙”,结合展览、演出等形式,面向青年,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