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用户推荐指数
历史
类型
7.4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77千字
字数
2017-09-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作者带领读者走进戈达尔最为丰产的新浪潮时代,解答欣赏戈达尔的电影要看什么、如何看,讲述导演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观念,帮助读者找到理解与欣赏戈达尔作品的方法与策略。
内容简介
戈达尔之后,电影被永久地改变了。这位法国-瑞士籍导演的影片从不会让人无动于衷,无论在影评界还是普通观众之中,他的顶礼膜拜者与极尽讥讽者总是旗鼓相当。
本书选取两部最好入门影片:作为新浪潮“宣言”的《筋疲力尽》,和标志着戈达尔作品及1960年代法国电影巅峰的《轻蔑》。详尽分析导演在技术和风格上的选择的同时,关注其电影叙事、段落衔接、演员拍摄及台词引导上的独特方式。对于如何理解戈达尔,给予了极为有力的回答。
感兴趣于电影及其艺术、政治和社会可能性的读者,也将在本书中获得大量的宝贵信息和思路。
目录
- 版权信息
- 前言
- 引言 ……为什么必须理解戈达尔?
- 一个难懂的导演?
- 背景
- 第六部长片
- 多种语言
- 第一部分 宣言电影:《筋疲力尽》
- 第一章 《筋疲力尽》之前的让—吕克·戈达尔
- 发现电影
- 第一部短片
- 影评人戈达尔
- 三部鼓舞人心的短片
- 第二章 影片起源
- 一位大胆的制片人
- 几乎原创的经济剪辑
- 一位美国女明星
- 法国电影的希望之星
- 影片的技术团队
- 第三章 背景和片头字幕
- 1959年和1960年
- 《筋疲力尽》演职员表
- 第四章 从原始剧本到影片
- 一则源于《侦探》的社会新闻
- 弗朗索瓦·特吕弗的第一个剧本
- 让—吕克·戈达尔的分场景剧本
- 未来导演的剧本
- 弗朗索瓦·特吕弗的见证
- 发表在《电影文学》上的原始剧本(节选)
- 发表在《前台》中的剧本(节选)
- 第五章 依照镜头组顺序
- 开场白
- 镜头组和持续时间简表
- 第六章 结构、情节、戏剧
- 古典结构
- 一部分成三部分的影片
- 第七章 技术创新
- 终点和起点
- 拍得更快
- 在街上拍摄
- 说话
- 社会语言
- 生猛的语言
- 城市的、生活的噪音,音乐
- 剪辑
- 第八章 镜头组分析
- 镜头组2:国道七号
- 镜头组7:苏埃德旅馆的12号房间
- 第九章 主题与人物
- 米歇尔·普瓦加尔
- 帕特里夏·佛朗切尼
- 其他人物
- 一个故事,并非一个主题
- 第十章 影迷文化、电影史与互文性
- “我们最初的几部影片是影迷的影片”
- 电影行业
- “私人玩笑”以及眼色
- 主题和风格上的指涉
- 第十一章 影片的历程以及评论反馈
- 一次彻底的兼具挑战性的创新
- 一部被出色推销的影片
- 在巴黎的上映以及评论接受
- 第二部分 杰作:《轻蔑》
- 第十二章 《筋疲力尽》后的戈达尔
- “毛时期”
- “回到电影”
- 罗勒的智者
- 第十三章 背景和影片起源
- 一个时代的终结……
- 一部“新”影片的起源
- 预算和拍摄
- 第一次剪辑后的曲折
- 第十四章 从小说到影片
- 阿尔贝托·莫拉维亚,一位介入的作家
- 改编
- 故事简介
- 《轻蔑》演职员表
- 第十五章 依照镜头组顺序
- 影片分镜头剧本
- 镜头组简表
- 第十六章 结构、情节、编剧理论
- 影片结构
- 行程的省略与节奏
- 第十七章 主题与人物
- 一个美国制片人:杰瑞米·普罗科施(杰克·帕兰斯)
- 弗里茨·朗,或“有血有肉的作者论”
- 卡米耶,佩涅罗珀和阿佛洛狄忒
- 里卡尔多,米歇尔和保罗
- 弗朗切斯卡·瓦尼尼,“说情者”
- 弗里茨·朗的助理导演:演员让-吕克·戈达尔
- 第十八章 镜头组分析
- 片头字幕:神圣化的电影
- 序幕:在轻蔑之前夫妻的和谐
- 镜头组8:夫妻之死
- 第十九章 影片的历程以及评论反馈
- 1963年的评论反馈
- 1981年重新上映之际对《轻蔑》的评论
- 结语
- 参考书目
- 导演的写作
- 传记和研究专著
- 关于《筋疲力尽》
- 关于《轻蔑》
展开全部
出版方
理想国
“理想国”一直致力于人文、思想、艺术类图书的出版,并从事文化活动的策划组织,以及文创产品的开发,是活跃而富影响力的文化机构。 “理想国”每年出品图书超过一百种。代表作品包括:陈丹青《退步集》、梁文道《常识》、柴静《看见》、龙应台《目送》、木心《文学回忆录》,温故系列,电影馆系列、讲谈社中国的历史、理想国译丛,以及白先勇、许倬云、林青霞、杨奎松、张大春、唐诺、蒋方舟等逾百位作者的作品。 “理想国”每年举办各类文化活动百余场,两届“理想国年度文化沙龙”,结合展览、演出等形式,面向青年,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