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青年人的疲惫与无奈,是整个时代的伤疤。

内容简介

2019年5月,世界卫生组织首次把“工作倦怠”列入《国际疾病分类》,揭示了一个久被遮蔽的问题:近年来,许多青年人对传统意义上的工作越来越没有热情,而这种倦怠感有逐步扩散的趋势。

本书聚焦于“倦怠”,引用了大量的调查报告与研究数据,分析了产生这一现象的经济条件、社会背景、心理因素等,进而对全球范围内存在的各类青年就业问题进行考察,并对解决问题的可能方案进行探讨:新经济背景下,“工作”被重新定义,工作的形态也在发生变化,这些变化是否能有效解决倦怠等就业问题?

目录

  • 版权信息
  • 前言 我们并非孤独地倦怠
  • 第1章 迷失:不工作的一代
  • “窃·格瓦拉”:“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的背后
  • “三和大神”:“没有人一开始就是大神”
  • 韩国“尼特族”:灰尘一样的人生
  • 日本“蛰居族”:永不结束的青春期
  • 朝阳蒙尘,青年脱轨的危险
  • “垮掉的一代”也能站起来
  • 第2章 怪圈:越年轻越穷,越忙越穷
  • 青贫:从房车蜗居到债务大山
  • 更迭:消失的工作和全新的工作
  • 穷忙,勤奋的悖论
  • “两怕”:不平等与阶层固化
  • 第3章 闪辞:千禧一代的工作与心灵
  • 职场新人用脚投票
  • 快进人生的必然
  • 别了,铁饭碗
  • 一毕业未必就工作
  • 别让间隔年变味
  • 象牙塔失衡
  • 第4章 倦怠:职场隐形杀手
  • 八小时里被忽略的和被压抑的
  • 都是压力惹的祸?
  • 千禧一代,更易倦怠的一代
  • 永远在线,温柔的数字化杀手
  • 坠入深渊,从倦怠、抑郁到自杀
  • 走出迷城
  • 第5章 反抗与陷阱:青年社畜大逃杀
  • “996”:数字时代的奴隶制?
  • 零工经济:新型雇佣关系的坍塌
  • 共享员工:共享经济的余晖
  • 斜杠青年,不得已的跨界
  • 居家办公,看上去很美
  • 数字游民的理想与现实
  • 逃离朝九晚五,一个美国青年的乌托邦试验
  • 第6章 未来:新技术和新青年共同塑造的明天
  • 办公室还有未来吗?
  • 人工智能:工作的朋友还是敌人?
  • 消失的边界:数字时代的工作、生活与身份
  • 在不确定的世界,稳住自己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3.9
31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曾经有一个心理学家在讲压力管理的时候拿起了一杯水,然后问在场的人:“这杯水有多重?” 大家都很积极地猜这杯水的真实重量。但是这时候心理学家却说:“这杯水的真实重量并不重要,我感受到的重量取决于我举这杯水的时间。如果我只举了 1 分钟,那不算什么,但是如果我举 1 个小时、1 天甚至更久,我的胳膊会麻木,严重的话还会瘫痪。一杯水的重量并未改变,但是我举的时间越长,就感觉这杯水越重。” 没错,工作中的压力就像是这杯水,短暂的压力并不会带来严重的后果,但如果压力持续不断,它们就会变成职业倦怠,进而伤害身心健康。

      2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有关工作的思考

      我是近几年的时候,特别是接触到付费学习以后才开始反思有关工作、人生的意义。以前的自己真的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作为一名应试教育的受益者,我从读书中受益太多,因此走了另一个极端,迷信书籍、迷信读书。直到这些年,我才慢慢回归真实社会,认真思考自己想要的人生是什么?而工作在我的生命中充当着什么角色? 以前自己以为单纯的追求财务自由是人生的终极目标。因此会在意物质,在意消费,会痴迷于金钱,计划换房子,买衣服,但慢慢的发现,焦虑也在增加,幸福感却在减少。房子里面有太多不用的物品,衣服堆满了衣橱,但是堆不满我的内心。对于挣钱,工作这件事情没有了长远的思考,有的只是反感和排斥。对于领导指派的任务本能的排斥,很多不满意的事情归结于外因,而不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有的只是抱怨和负能量,可想而知,工作肯定也是不行,生活也是一塌糊涂。 后来我知道自己的认知出了问题,我渐渐开始了反思,明白了 ABC 理论,工作不是为了领导而工作,而是为了自己而工作。工作是自己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幸福感的建立不仅仅在于物质的增加,更多的是自己人生的确定,自己选择的重要性,明白了情绪对于自己的意义。也许很多时候,我们面对同样的事情,但是对于事情的反应和选择是我们可以确定的,是我们可以掌控的。 但是无论任何时候,无论遇到什么事情和困境,必要的正能量和努力是我们必须坚持的。太阳总会升起,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2022 年读完的第 8 本书🎯52 本
        “啃老” 是老龄化社会附加的一个社会现象,千禧一代的年轻人被动或主动的不打工,个人能力和意愿的不匹配,自己喜欢的和公司需求的差异,时间的不充足与多重任务的矛盾等等都是倦怠工作的因素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7条书评

        出版方

        东方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作为人民出版社的副牌,创建于1986年,专注于高品质的经济管理、励志和健康类图书的出版,并利用人民出版社的优势资源和发行渠道,成功占据了中国大陆地区同类书籍出版市场的三强席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