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第一财经》杂志2020年第8期,让我们一起聊聊那些关于电商直播的事儿。

内容简介

疫情肆虐中,搞不搞直播带货这个念头,几乎在每一位公司领导者的头脑里盘旋过。但2020年刚过半,一切已悄然生变。

参与直播带货的早就不仅仅是互联网平台主播,从演艺明星、企业家、实体店经理,到知识分子、素人,几乎无所不包。然而,越来越多带货“翻车”事件被曝光于社交网络,电商平台们首先得出一个共同的结论:大范围鼓励企业家亲自下场或者靠明星影响力来带货,皆是不值得继续浪费时间的伪命题。

很多问题油然而生,对品牌来说,直播的价值,数字营销的价值到底在哪里?在销售起量的同时,又如何保证其品牌的价值输出?反过来这又会对一众品牌主们的营销思路有着怎样的具体影响?

不妨来看看我们第8期的杂志,让我们一起聊聊那些关于电商直播的事儿。

目录

  • 版权信息
  • 本期文章
  • 直播,潮起潮落
  • 5G,技术纷争的冰与火之歌
  • 从未停歇的通讯技术之争
  • 2020年全球游戏市场趋势
  • 全球十大人口收缩最快国家
  • 机器人,离生活更近一步
  • 王大为
  • Google CEO桑达尔·皮查伊:新一代的力量
  • 这些声音也值得听
  • 快闪零售:适合疫情中运营的商业模式
  • 修改可持续发展目标,是时候了
  • 资本主义何去何从?
  • Monzo的困境
  • 科学一直都是政治的
  • 古风游戏在路上
  • 比亚迪的开放之路能不能走通?
  • 我们的医院是如何变得高效起来的?
  • 加速!新冠疫苗
  • 疫情之后,医疗数字化何去何从
  • “我不想结婚”
  • 隔离期找个机器人聊天
  • 新冠病毒击垮非洲中产
  • 电商直播,喧嚣之后
  • 淘宝直播“拐点”已至
  • 快手电商不再“自然生长”
  • 做直播的人多了,就成了基地
  • 谁能想到电商竟改变了娱乐业?
  • 品牌商可不是冤大头
  • 谁在直播间下单?
  • 上海哪里还能再有吴江路、昌里路这样的夜间活力区?
  • Crocs如何寻找失去的消费者
  • 为品牌形象加一段音效
  • 谁管洪水滔天
  • 数学与谎言
  • 乱拳打死老师傅的黄光裕,现在自己是老师傅了
  • AI被数据扯了后腿
  • 经济会在曲折颠簸中恢复
  • 日本杂货店,入华慢慢走
  • LV、无印良品、药妆店……LOFT更想和谁开在同一层?
  • 去户外吧!
  • 疫情期间,你假装了什么?
  • 为什么广告里的食物看起来更美味?
  • 殖民主义与巴勒斯坦百年战争
  • 三个大溪地人
  • 火车soulmate
  • 巧遇
  • 刘瑜:这个世界缺的是温和而意志坚定的人
  • 交易产生价值
  • 版权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3
10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一本杂志,一点收获啊哈时刻摘抄:每次技术更新都会有争夺战。但过去,纷争主要发生在厂商之间,聚焦点在于技术标准。例如我们曾经要在选择手机时留意它支持的是 GSM 模式还是 WCDMA 模式,其背后就是不同厂商所研发的技术标准。3G 时代,美国高通的 CDMA 盛行,但到了 4G,中国和欧洲厂商推出的 LTE 彻底逆转了高通的垄断局面。自己的标准更普及,便意味着更多的生意和话语权。当 5G 刚起步时,虽然也存在政治牵扯,但争夺的焦点一度仍聚集于标准,还引发了华为与联想在参与 5G 编码投票时的一段风波。然而,之后关于 5G 的诸多争议就不再是公司之间的摩擦了。很显然,如今的 5G 之争早无关技术和生意本身。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直播,潮起潮落

      一眨眼,半年已过。关于疫情如何改变了,以及未来会如何继续改变我们的生活,或许已经变成我们日常生活的一个固定部分 —— 甚至已经深深嵌入其中,比如直播,确切说是直播带货。直播带货,源于淘宝 2018 年的一个售卖方式创意:在几寸的屏幕里,主播对着手机前置镜头以口头推荐和试用等方式推荐商品,与消费者实时互动;在环形的补光灯照射下,主播干净的面庞和不断弹出的弹幕对白混合呈现在屏幕上,激发出不可预期的购物需求。看上去似曾相识?这究竟是一种前卫的售卖方式,还是传统电视购物的移动互联网版本,人们乐此不疲地探讨直播带货该如何定义,并且公认,2019 年是不折不扣的直播元年。这一年的双 11,仅淘宝直播就成交 200 亿元,造血能力超过数家上市公司的总和。这类天文数字再次赚取了不少流量,从而彻底颠覆了人们对直播的认知。因需求产生的交易,大概是人类最原始的商业行为,经过了物物交易、现金交易、线下购物、线上电商、移动支付之后,我们是否进入了一个全新的 “直播时代”?疫情肆虐期间的种种现象在不断加深这种认知。参与直播带货的早就不仅仅是从顶流到中腰部的互联网平台主播,从演艺明星、企业家、实体店经理,到知识分子、素人,几乎无所不包。可以说,2020 年上半年,搞不搞直播这个念头,几乎在每一家公司相关业务的负责人头脑里盘旋过 —— 我也难以幸免。就这样,两个月以来,我们的选题讨论会上,持续产生出不同角度的关于直播的话题:淘宝怎么做直播的?快手怎么也做直播带货了?全国各地涌现了几个直播产业基地?另外很原始的一个问题是,到底谁在直播间里购物?这些问题多到,我们不得不把它升级为一个封面报道的题材。在封面操作初期,我们讨论设计方案,大家一致认为要把直播灯和口红元素加入,这两个事物直观地体现了直播在当下的社会中不可替代的位置。所以你现在看到的 “买它”,便是书法家用口红书写的。然而,在采访逐步推进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这股席卷中国的直播热潮,已经悄然降温了。就像任何一个处于高速增长期的产业一样,泡沫必定是存在的。在这个全新而粗糙的消费场景中,充满物质与声色的诱惑,但也充斥着虚假的流量和成交量,以及被 “一物一拍” 的游戏感直接刺激出的本不存在的购买欲望。交互感、游戏趣味、对主播个人的信任,这些元素并未转化为持久的关注度和忠诚度,更没有推升品牌商们最为看重的购买率。相反,从品牌商、平台到消费者,每个直播产业的参与者,都变得更为冷静。数据上的反馈仍是最为直观的 —— 今年,李佳琦直播间的收视率已从千万级别下降到百万级;淘宝中腰部主播的更换频次也更为迅速。在加速的商业社会,涨潮的速度和退潮的速度正在形成一种正比例关系。正如德国思想家本雅明所言,新奇刺激了我们的感官,当感官愚钝和疲惫,为寻求更多刺激,我们被迫不断追赶新奇的事物。下一个新奇的事物在哪里?在这个新奇事物层出不穷的时代,我们似乎也无需过于忧心。最后,要提醒亲爱的订阅读者们,我们在推出 2020 年 2 月 & 3 月合刊《新冠肺炎抗击实录》的时候承诺在下半年推出特定主题单行本,以回报一直支持我们的读者。现在,我们来兑现承诺:请翻到前面 “寻人启事”,扫码登记,免费获取《2019-2020 设计趋势报告》。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第一财经杂志

      《第一财经杂志》致力于关注公司现象和商业新闻,为公司人读者群提供各行各业商业创新的信息与观点。 内容上倡导创新的观念,语言上追求轻松易懂的风格,自2008年2月创刊以来,开创与建立了一种属于第一财经周刊的商业新闻理念:为读者提供崭新而富有价值的商业新闻服务。内容上既有专业的公司现象分析,也有轻松使用的行业信息和公司人关心的各方面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