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25千字
字数
2025-04-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探究具身传播研究范式的“何以”与“何谓”问题。
内容简介
本书以知识社会学作为方法论进路,采取融合与比较、文本分析等具体的定性研究方法,以“身体”重思传播作为重要的研究起点,将具身传播研究视作一种传播学在智媒时代具备范式转化意义的学科创新并予以系统化揭示,阐述了具身传播研究范式是什么,更重要的是探讨了它何以成为一种传播学的新范式而不仅仅是一种新的理论和方法。
目录
- 版权信息
- 前言
-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缘起:身体的回归
- 一 当代西方对逻各斯中心主义身体观的反思与逆转
- 二 学术研究中的“身体转向”
- 三 智媒时代传播学面临的学科危机与“身体之问”
- 第二节 研究现状与评述
- 一 两种“看”传播的方式及其发展趋势:从离身到具身
- 二 身体传播研究与具身传播研究之关系
- 三 智媒时代的具身传播研究概况
- 四 关于传播学范式之讨论
- 第三节 问题的提出及其研究价值
- 一 问题的提出
- 二 研究的创新价值
- 第四节 主要理论资源
- 一 具身理论
- 二 “范式”概念及其三重阐释框架
- 第五节 思路方法与篇章结构
- 一 以知识社会学为整体研究进路
- 二 篇章架构与安排
- 第一章 身体的“历史—文化”透视:具身传播研究的思想起点
- 第一节 可协商的身体概念
- 一 身体即肉体
- 二 身体是兼具生物性和社会性的未完成的实体
- 三 身体是生物性、社会性、技术性互嵌的复杂综合体
- 第二节 中西方文化传统中的身体观念
- 一 两种在世结构及其对中西方文化传统的影响
- 二 西方:以“主—客”二元论为主的身体观传统
- 三 中国:以“人—世界”一体论为主的身体观传统
- 四 现当代中西方身体观的相遇与融通
- 第三节 思想史中浮沉跌宕的身体境遇
- 一 被贬损的身体
- 二 被抹去的身体
- 三 被发现的身体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身体的传播学透视:具身传播研究的学术起点
- 第一节 身体的消逝:反思离身知识型框定下关于身体的先验假设
- 一 传播学的“创世说”及其两种研究传统
- 二 主流传播学关于身体的先验假设
- 第二节 身体的显隐:回溯身体作为隐秘线索的传播学术史
- 一 作为互动的身体:芝加哥学派的人际传播研究
- 二 作为媒介定位场所的身体:媒介环境学派的理论视角
- 三 作为符号的身体:消费社会中的虚假幻象
- 四 作为感知的身体:本雅明的身体政治学
- 五 作为被媒介技术派生的身体:基特勒反人本主义视角
- 六 作为传播悖论的身体:彼得斯“对话—撒播”的二元对立
- 第三节 身体的再发现:身媒关系的回归与传播学的知识型转移
- 一 身媒关系嬗变与回归的辩证运动
- 二 传播研究的知识型转移与具身传播研究的兴起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具身传播研究的视域廓清与定位:一种后现象学的开放视野
- 第一节 具身性及其中西方思想渊源
- 一 具身性思想的西方理论来源:哲思与实证的双重有效性
- 二 具身性思想的中国哲学渊源:“体知”观
- 第二节 中西方具身性思想的视域融合
- 一 “一本四性”:中西方具身性思想的内在统一性
- 二 具身性概念、内涵及其超越性
- 第三节 传播学引入具身性的双重意涵
- 一 回应媒介具身化生存之趋势
- 二 作为“重思传播”的一种创新路径
- 第四节 具身传播研究:一种后现象学视域
- 一 为什么是后现象学
- 二 何谓后现象学视域下的具身传播研究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作为观念的“元范式”:智媒时代具身传播研究的革命性
- 第一节 “范式”概念的分层阐释
- 第二节 现有传播研究范式及其划分标准面临的危机与困境
- 第三节 格式塔变更:一种以“身—媒”关系为基础的元范式划分
- 第四节 智媒时代具身传播研究:作为“元范式”的批判性变革
- 一 传播哲学观的变迁:超越意识哲学的思维框架
- 二 传播观的翻转:从观念的传播到实践的传播
- 三 媒介观的转移:从媒介工具论到媒介存在论
- 四 方法论的变更:以(后)现象学方法为底色
- 五 基本视角的改变:从人类中心主义到非人类中心主义
- 六 学科定位的转换:从学科到元学科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作为习惯的“社会学范式”:智媒时代具身传播研究的初始论纲
- 第一节 智媒时代具身传播研究的核心概念
- 一 具身媒介——人与世界的居间中介
- 二 媒介具身——人媒关系的基本存在方式
- 三 具身传播主体——作为混合行动者的媒介人
- 四 具身传播——媒介人的日常生存实践
- 第二节 智媒时代具身传播再造新型媒介时空形态
- 一 智媒时间——人格化的点状云结构
- 二 智媒空间——具身流动的复合空间
- 三 新型智媒时空形态——“元宇宙”的崛起
- 第三节 智媒时代具身传播再造新型传播关系
- 一 流动生成中的媒介人及其自我交互
- 二 媒介人之主体间的交互
- 第四节 智媒时代具身传播研究进路:一个基本分析框架
- 一 “可供性”视角的引入
- 二 一个基于可供性的现象学分析框架
- 第五节 智媒时代的例外状态:异化的媒介人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作为模式的“构造范式”:常规研究阶段的理论建构与展望
- 第一节 以媒介人嵌入日常的具身实践为考察中心
- 第二节 未竟的篇章:常规研究阶段的理论建构
- 本章小结
- 余论 比较视野下的具身传播研究及其学科价值
- 第一节 主要研究发现及其价值
- 一 澄清:身体视角并非创新,具身视角才是学科创新
- 二 揭示:具身传播研究是智媒时代具有范式转化意义的学科创新
- 三 指明:具身传播研究提供了本土化创新的空间和可能
- 第二节 相关说明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是专业的人文社科学术出版机构,以“创社科经典,出传世文献”为己任,出版经管、社会学、历史、文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