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宗教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57千字
字数
2017-04-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阐明维特根斯坦的心理学哲学,探讨语言与图画的联系。
内容简介
本书的研究主题是维特根斯坦的心理学哲学,主要关注他关于“面相观看”和“意义体验”问题的评论,尝试用“语言游戏”的方法来阐明心理学家们所犯的“语法错误”。全书首先解释维特根斯坦对沃尔夫冈·科勒、威廉·詹姆士和约瑟夫·雅斯特罗等人所作的批评,随后重构他关于“看”的两种用法的论证,以及关于内在、外在关系相区分的理论,在此基础上再探讨语词意义与图画面相之间的关联。
目录
- 版权信息
- 内容简介
- 作者简介
- 导论
- 第一节 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的框架
- 第二节 维特根斯坦的心理学哲学
- 第三节 心理学中的语言混淆
- 第四节 本书依据的文献及研究方法
- 第一章心理学家对相关问题的讨论
- 第一节 格式塔心理学的背景
- 第二节 内省主义和行为主义的基本主张
- 第三节 科勒的动力学
- 第四节 “感觉组织”及其性质
- 第五节 科勒对“组织改变”的解释
- 第六节 科勒理论中潜在的问题
- 第七节 詹姆士和雅斯特罗对相关问题的解释
- 第二章维特根斯坦对心理学家的批判
- 第一节 什么是“面相”
- 第二节 表达式“把……看作……”
- 第三节 “看作”与所见之物
- 第四节 对解释方案的批判
- 第五节 面相与解释的关系
- 第六节 对“组织改变”的批判
- 第七节 对“感觉组织”的批判
- 第三章关于面相观看的语言游戏
- 第一节 “看”的两种用法
- 第二节 “看作”与感知和思想的关系
- 第三节 视觉面相与概念面相
- 第四节 面相的闪现与持续出现
- 第五节 面相与相似性
- 第六节 内在关系
- 第七节 心理学哲学中的内在关系
- 第八节 对内在关系的进一步探究
- 附论 《逻辑哲学论》中关于面相问题的讨论
- 第四章面相观看与对语词的意义体验
- 第一节 语词的意义与面相的类比
- 第二节 语词的原初意义与派生意义
- 第三节 对语词意义的体验
- 第四节 意义与用法
- 第五节 面相盲与意义盲
- 第六节 面相、意义与学习
- 尾声
-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成立于1978年6月,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创办并主管的以出版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为主的国家级出版社。1993年和1998年先后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1993年第一批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