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三国:群雄竞逐的舞台。

内容简介

梁满仓先生是研究三国魏晋南北朝的专家,在三国史领域深耕多年,在学术界和读书界都有广泛的影响。本书选取了梁先生研究三国史的文章十五篇,以人物研究为主,深入浅出,通过讲历史人物故事来谈历史事件。本书突破以往三国人物的脸谱化、程式化倾向,呈现了人物在不同历史环境下的多重性格、多重特征。

本书涉及的人物包括曹操、荀彧、吕布、董卓、关羽、魏明帝、诸葛亮、庞统、孙权、朱然、司马昭等,通过史料分析:作为一介武夫的关羽为什么与春秋结下不解之缘,读春秋的动机是什么;吕布杀董卓、丁原是其反复无常的性格所致,还是有复杂的社会政治原因;为何曹操可称“超世之杰”,司马昭只能称为野心家;通过朱氏家族的微观梳理,体现了孙吴皇权与江南豪族的关系。

目录

  • 版权信息
  • 前言
  • 论吕布与董卓的关系
  • 一、吕布投靠董卓是对其政治作用的认同
  • 二、吕布诛杀董卓是二人政治上分道扬镳的结果
  • 三、吕布“反复无常”析
  • 四、吕布诛杀董卓的历史作用
  • 荀彧曹操关系新论
  • 一、荀彧对曹操的帮助
  • 二、荀彧与曹操不同的政治诉求
  • 三、荀彧与曹操的智慧较量
  • 四、荀、曹关系与东汉末政治势力的消长
  • 论曹操墓文字证据的真实性
  • 一、从礼仪制度看圭形铭牌的真实性
  • 二、从知识含量看《鲁潜墓志》的真实性
  • 三、学术探讨中的学风问题
  • 魏明帝不明
  • 一、理政不明
  • 二、识人不明
  • 三、托孤不明
  • 四、简短结论
  • 司马氏代魏与权力继承
  • 一、司马昭与曹操比较
  • 二、两种兄终弟及
  • 智囊桓范的虑计之失
  • 关羽读《春秋》背景刍议
  • 《隆中对》的成功与失误
  • 一、《隆中对》的成功之处
  • 二、《隆中对》的失误之处
  • 庞统与诸葛亮处世格局的差异
  • 一、诸葛亮的处世格局
  • 二、庞统的处世格局
  • 三、处世格局与建功立业
  • 辨诸葛亮《后出师表》真伪及其意义
  • 一、《后出师表》的情绪变化恰恰说明其真实性
  • 二、赵云卒年记载的几种可能性
  • 三、《诸葛亮集》为什么不收录《后出师表》
  • 四、肯定《后出师表》真实性的意义
  • 谯周为什么主张投降
  • 一、谯周生活环境的文化背景
  • 二、谯周的儒家文化修养
  • 三、天下统一是谯周的追求
  • 诸葛亮的八阵图及其应用
  • 一、诸葛亮八阵图对传统的超越
  • 二、八阵战法的应用及失传
  • 三、八阵图揣测
  • 孙氏父子与朱氏豪族
  • 一、朱氏豪族的奠基人
  • 二、朱氏豪族的光大人
  • 三、孙吴对朱氏豪族的培植
  • 四、孙权的智慧
  • 三国 孙吴对交州的经营与对外交流
  • 三国历史的谢幕人
  • 一、在皇位纷争中即位
  • 二、治国无能暴虐有余
  • 三、国破身为归命侯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3
3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新考古发现与历史研究相结合

    本书的特别之处在于突破以往三国人物的脸谱化、程序化倾向。作者通过精细的史料分析,展现了历史人物在不同环境下的多重性格和特征。如在《论吕布与董卓的关系》一文中,作者梁满仓将吕布和董卓的关系置于汉末大时代背景下考察,对吕布 “反复无常” 的传统评价作出了新解读,甚至对吕布诛除董卓的行为给予了肯定评价。关于荀彧和曹操的关系,作者也提出了全新见解。一般认为二人是主从关系,有着共同理想长期主倡臣随的关系,或者荀彧为曹操服务忠心耿耿,发现曹操野心后分道扬镳。但作者指出,荀彧之死是因为他有始终如一的政治立场和诉求,始终试图把曹操的政治发展纳入自己设计的轨道,而曹操也有自己的政治目标和诉求。两种不同政治立场和诉求的较量,最终导致了荀彧的悲剧结局。本书另一大亮点是利用了新考古发现来支持历史研究。2009 年底河南考古队对安阳西高穴村曹操高陵的挖掘取得重大成果后,作者参与了论证工作并写了多篇相关文章。《论曹操墓文字证据的真实性》等文章从材料、内容到观点、结论都体现了 “新” 字,对推动曹操高陵的科学论证起到了积极作用。这些文章不仅提供了新的证据和视角,也展示了历史研究中实物证据与文献资料相结合的重要性。作者通过对《三国志》等文献的细读,对人们熟知的问题从新角度进行思考,提出了许多未曾关注到的问题并进行了论证。如《魏明帝不明》一文分析了曹魏政权在魏明帝统治时期达到全盛后迅速衰败的原因。作者指出魏明帝有 “三不明”:理政不明、识人不明、托孤不明。这种深刻的分析揭示了历史盛衰背后的复杂因素,也让我们读者对三国历史发展的脉络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至于《谯周为什么主张投降》一文则突破了对谯周行为的简单褒贬,指出谯周有深厚的儒学修养,而大一统是儒家的传统观念,谯周深受这种观念影响。尽管谯周对蜀汉的信心前后有所变化,但他对天下统一的追求和向往一直没有变,顺应统一大势正是谯周主张投降的根本原因。本书涵盖了三国时期的多方面内容,包括政治、军事、人物、事件、文化、家族等。从吕布、关羽到诸葛亮、庞统,从曹操、荀彧到司马昭,从孙氏父子到朱氏豪族,作者通过对各个层面人物的分析,构建了一个更加全面、客观的三国历史图景。虽然有些内容我不是很想认同,但作者的叙述角度确实是之前我未曾想过的分析方式。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华夏出版社

    华夏出版社是一家综合性出版机构,以专业出版为特色,兼顾大众出版与教育出版,在经济、管理、西方哲学、传播学、社会学、人类学、医学等专业出版门类形成主题系列,规模优势与品牌优势,在图书市场占据较大的份额,在读者中享有良好的信誉和阅读忠诚度。曾系统推出“中国古典小说名著百部”、“中国现代文学百家”,成为文学经典阅读的基本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