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清华哈佛学者探寻故乡芜湖城乡关系,展现多维城市文化历史。

内容简介

本书为清华大学未来实验室首席研究员、哈佛大学设计学博士唐克扬关于故乡芜湖的一部文化随笔。

通过回望自己的出生地芜湖,作者以学者的专业思维和大量古今文献,书写了城市人与他们原居住地之间的多维关系,阐释了理论意义上的“故乡”概念和“城—乡”关系,并以此对城市文化、城市历史、城市景观和城市建设做出了自己的梳理和思考,从建筑、景观、历史、地理等多个角度非虚构了难以尽言却更为广大的乡土中国。其文字糅合经济、历史和人文地理,展现了中国社会不停演进的历史画卷。

简而言之,本书并非类似地方志似的地理确认,而是从更广阔的人文角度和更久远的地理场域对家乡芜湖展开的关于故乡之于个体的复杂辐射,经由“我”(作者)的观看,表达“我们”对过去和未来的回看与前瞻。

全书历史事实与个人回忆及想象交织,不仅为读者导向有关世界的知识,而且构成了一部打动人心的城市故事。

目录

  • 版权信息
  • 引言 故乡来的陌生人
  • 第一章 眼见为实:老照片里的重逢
  • 发现故乡的塔
  • 从河流上看见
  • 看不见的城市
  • 第二章 真实生活:河流上的故事
  • 到港
  • 江上往来人
  • 太平山水
  • 第三章 诗和地方:不确定的回忆
  • 乡关何处
  • 从建康以下
  • 天际识归舟
  • 第四章 无名的故乡:地方志的写法
  • 年轻的历史
  • 新闻与传说
  • 无名的和未名的
  • 尾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6
23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半城山半城水」的三线城市

    本书是一部以芜湖为样本探讨城市文化、历史与城乡关系的文化随笔,通过回望作者的出生地芜湖,以学者视角探讨 “故乡” 概念与 “城 — 乡” 关系,结合建筑、历史、地理等多维度,分析城市人与原居住地的复杂联系,并反思现代城市规划对传统乡土的冲击。用精彩的文笔,非虚构写作手法融合经济、历史与人文地理,既呈现芜湖作为 “乡土中国” 缩影的普遍性,也记录个体对故乡的感性记忆与想象。芜湖是安徽省第二大城市,以 “半城山半城水” 闻名的长江畔码头历史名城,也是江南连接徽州内地的重要枢纽,最有名的 “长街” 是闻名的小商品批发市场,传统上芜湖因位于江南,本地人和处于江北的合肥有 “喻亮” 情节,但随着 2000 年建成第一座跨江大桥,现在已经 3 座长江大桥建成通车,第四座桥 2028 年通车,南北相连,未来如同上海的浦东浦西连成一片,芜湖工业出名的是奇瑞,现在江北的芜湖县的比亚迪新厂也拔地而起,出生于江北无为的王传福和巢湖的奇瑞老总尹同耀也被目前管辖的芜湖视为 “新芜湖人”。本世纪初我在芜湖生活 10 年,让我这个北方人深入了解了南方人的口味和风物,印象最深刻的是眼看中国普通城市的发展,当时芜湖闻名的还是中国最先进的空三师,芜湖的机场属于半军方,一次乘坐的图 154,当飞机已经在跑道滑行时,舱门才缓缓关上,可见疯狂。芜湖的小笼包和面点从师源于扬州,更青出于蓝,长江菜系有江浙的浓油赤酱,但加上了辣口,味道更浓郁。“千里飘香” 等臭菜也继承了宁波菜,满街的红白烤鸭沿袭了南京的风味。当遍地油菜花金黄的春天,人人都手捧清茶,过去的芜湖名人 “小燕子” 赵薇,现在应该是 “得到” 的罗胖了。从人口和 GDP 芜湖已经远超过台南市,近 20 年来,中国变化最大就要看三四线城市,现在的芜湖高铁,城铁和机场完备,江边城市公园和步道焕然一新,和中国的各地城建类似,开始拆迁时会遇到各种不理解,从 1990 年的 55 城市人口,发展到现在的 375 万,从北京、济南、大同和芜湖都经历了城市 “装修” 的过程,每个经历的人开始都会抱怨,但现在都会感到骄傲,因为材料更新,现在中国的三四线城市的环境比一线城市更先进,绿化和公共卫生,长江的净化,更能体会中国城市的惊人进步。

      1
      3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不要说人,甚至自然和人文景观,都是不断流动,诞生又淹没的。在 “芜湖八景” 中,除了 “赭塔晴岚”,唯一一处和真实历史往事相关的,叫 “玩鞭春色”,背后还有一段近乎传奇的历史演义故事:说东晋权臣王敦意图起兵谋反,东晋明帝亲自来到位于芜湖附近的王敦军营,探查虚实,结果行踪显露,被王敦派轻骑追杀。逃跑途中,明帝只得把自己的 “七宝鞭” 遗弃。追兵贪财,得到后停止追逐,轮流把玩,从而让明帝逃出生天。而后人为了纪念晋明帝的这一段遇险,还盖了一座 “玩鞭亭”;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文字幽美如散文诗,情绪缱绻象思故人

        在一个没有战争和瘟疫的年代,面对一个物非人非的 "故地",怎么穿越也难以抵达,宛如逝去的岁月。在故乡消失的今天,不能够象古人那样可以漫步在熟悉的空间中,只好用回忆和挖掘去徜徉在她的时间里。聊以慰 "思乡" 之情结。前面读起来很像是由外文翻译过来的,语词繁复 —— 象很多从句不好安排。后面渐渐进入与国内古人的对话,便简朴很多。"我们活在当下,却以无尽的回溯与前瞻滋养灵魂"(华兹华斯)真是一本文字精致的好书!

          1
          3
        • 查看全部8条书评

        出版方

        活字文化

        活字文化是一家以优质图书为核心内容、以全媒体形式为载体的文化创意机构。活字文化与三联书店、中华书局、中信等出版社合作,已策划出版“给孩子”系列、《北岛集》、“视野丛书”和“红狐丛书”等众多精品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