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50千字
字数
2024-04-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为《通典》与中国古代“礼制与边疆”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以“礼制与边疆”为主题,收录《通典》及与之相关的中国古代礼制专题研究论文17篇。《通典》中《食货典》已有校笺的专著,《职官典》《刑法典》也因与其他文献差异度大而容不得学者们忽视,而《礼典》和《边防典》备受当今学者非议。
本文集抓住受关注程度较为稀缺的《礼典》和《边防典》两大块,提出“将礼治传统融化在法治实践中”重要学术命题,系统探索《通典》与古代国家治理传统,全面回顾汉唐之际礼学与礼制的已有研究,堪称开掘《礼典》和《边防典》研究的先锋队。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 篇
- 略谈《通典》的意义
- 一、为什么会有《通典》
- 二、《通典》的贡献
- 三、比较的视野:礼典与法典
- 利用《通典》进行制度史研究有广阔空间
- 一、传世史书与制度史研究的关联和意义
- 二、关于杜佑和《通典》
- 三、利用《通典》进行制度史研究
- 内藤湖南进讲考
- 序 言
- 一、内藤湖南的进讲
- 二、内藤湖南《昭和六年一月廿六日御讲书始汉书进讲案》
- 三、内藤湖南《进讲案》以前关于杜佑《通典》的著述
- 四、作为背景的隐栖时期
- 五、为何以杜佑《通典》为主题
- 六、结 语
- 史 料
- 政制书写与《通典》模式
- 大国礼治何以重要?
- 一、政制崇拜与立国思维
- 二、从政制论到治体论
- 三、从大国宪制到大国礼治
- 制度史书写的《通典》模式
- 一、《通典·礼典》的定性与认识转变
- 二、“周制”建构:熔铸经传,约为法理
- 三、统括“故事”:主动脉、大关节和制度的分蘖
- 四、钞誊抑或新裁:从《大唐开元礼》到《开元礼纂类》
- 五、结论:制度史书写的《通典》模式
- 上古法律图景的重建与《通典·刑法典》“刑制”的编纂
- 引 言
- 一、议事以制与象以典刑、三辟之法的诠释
- 二、“立法以明刑”与中古“制定法运动”
- 三、结 语
- 《礼典》与汉唐礼制
- 魏晋礼议与政务运作研究
- 引 言
- 一、以尚书机构为枢纽的礼议系统
- 二、州郡中正—司徒府礼议系统
- 三、地方各级官府的礼议系统
- 四、结 论
- 制造“周制”:北周蜡祭的构建理路发微
- 一、北周蜡祭的构建理路
- 二、卢辩与西魏北周礼典的修撰
- 三、结 语
- 由来自晋:《通典》所构建的晋唐庙制渊源脉络
- 一、因显求隐:唐代前中期庙制实践考察(618—807)
- 二、基于《通典》文本再审杜佑眼中的唐庙沿革大纲
- 三、由来有自:《通典》所书唐庙与晋庙在核心原则上的渊源
- 四、结 语
- 永为常式:唐代官僚葬给吉凶卤簿的制度化机制
- 一、从功臣到班秩:唐初公主王妃葬给卤簿的等级本品化
- 二、从故事到常式:盛唐时期对官葬本品卤簿的令式规范化
- 三、从假请到官给:唐代律令对官僚葬给卤簿物品借还的仪节程式化
- 四、余论:唐代官僚丧葬礼的制度化与国家治理
- 情礼两得:唐初服制变革后的《通典》杜佑服议
- 一、杜佑其人与《通典》的礼学史定位
- 二、唐初君臣服制变革中的顺流与逆音
- 三、《通典》“丧服议”中的“情”“礼”观
- 四、结 论
- 《通典》袭用《江都集礼》的初步研究
- 一、袭用旧籍之迹
- 二、部分避隋讳材料与《江都集礼》
- 三、比勘《江都集礼》佚文
- 《通典》与汉唐边疆
- 汉代的蛮夷“保塞”
- 一、从余英时对“保塞”的理解说起
- 二、“保”的训诂与“保塞”的词义内核
- 三、蛮夷“保塞”:作为一种华夷秩序的模式
- 南方民族的两种华夏化路径
- 引 言
- 一、西南族群华夏化:边境羁縻,大姓保境
- 二、南蛮华夏化:列为郡县,同之齐人
- 三、《通典》合二而一:唐初复归国家主导的“大一统”框架
- 四、余 论
- 北魏、后燕、后秦关系视域下的参合陂之战
- 一、对参合陂之战相关史料的质疑
- 二、朔方对关中的军事意义及其在北方政治格局中的地位
- 三、秦魏关系的转变与东西竞争中的参合陂之战
- 四、总结——兼释《通典·兵典五》“师行众悲恐则败”
- 群采与资治:《通典·突厥传》的史料价值
- 一、《通典》中突厥早期史的史源
- 二、《通典·突厥传》主体部分的史源与撰述特点
- 三、《通典·突厥传》与唐代北疆史的研究
- 改革开放40年来的中古礼学和礼制研究
- 引 言
- 一、先声:日本、中国台湾、西方学者的中古礼制研究
- 二、大陆学者前20年的中古礼制探索:概念、视角、方法
- 三、中古礼学义疏的发展和成熟
- 四、中古庙堂礼典的重构
- 五、中古礼制下移和早期乡里礼秩的内容
- 六、结 语
- 编后记: 谈《通典》的整本书阅读
展开全部
出版方
江苏凤凰出版社
江苏凤凰出版社有限公司,原名江苏古籍出版社,成立于1984年3月,是一家以整理出版中国文、史、哲古籍及其研究著作为主的专业出版社。出版期刊两种:《古典文学知识》《中国典籍与文化》。 2006年,耗时十七年的大型元代文献总集《全元文》荣获首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提名奖;2007年,宋代“四大书”之首的《册府元龟》(校订本)荣获首届中国出版政府奖;2008年,陆机文本研究的最新成果《陆士衡文集校注》荣获第二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提名奖;2010年,江苏学人文集整理项目《赵翼全集》荣获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提名奖;2011年,《台湾简史》入选第三届“三个一百”原创图书出版工程;2012年,《宋代文学编年史》荣获第四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图书奖;2013年,《陕西神德寺塔出土文献》荣获第三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提名奖;2016年,《文心雕龙解析》荣获第六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图书奖提名奖,2018年,又获第二届向全国推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图书; 2018年,《李太白全集校注》获第四届中国出版政府奖;2021年,《文选旧注辑存》获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