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牛津通识读本,大师写大师经典之作。为你介绍休谟,发出智力探究的邀请。

内容简介

休谟是英国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还在世时便被尊为启蒙运动的核心人物。身为20世纪最为重要的哲学家之一,艾耶尔在这本引人深思的小书中讨论了所有这些领域,并对休谟引人入胜的生平和性格进行了描述,大量引用了休谟那些明白晓畅又富有智慧的作品。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言
  • 前言
  • 第一章 生平与个性
  • 第二章 目标与方法
  • 第三章 物体与自我
  • 第四章 原因与结果
  • 第五章 道德、政治与宗教
  • 索引
  • 注释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1
19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感性比理性更重要

    休谟是英国(苏格兰)著名哲学家,生活于 1711-1776 年,生前因写出《英国史》而被认为是著名的历史学家。现代哲学在认识论上主要有两个流派: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理性主义哲学是以欧洲大陆的迪卡尔,斯宾诺莎和莱布尼茨为代表,经验主义哲学是以英伦 3 岛的洛克,贝克莱和休谟为代表,以上关于休谟的官方百科条目式的介绍还有很多,关于感性和理性,因果关系等等,但这些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看待哲学家。中华民族是优秀的解决问题的民族,可能是语言文字记录的问题,我们重视结论和方法,而不重视逻辑推理和辩论,认为是浪费时间的清谈诡辩,比如我们有造办处的 “样式雷”,但没有发明数学原理。欧洲在文艺复兴之后(纸张和印刷),知识可以方便的积累和传播,上帝的绝对信仰开始动摇,欧洲大地上如同中国的春秋时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产生了休谟等一批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他们开启了现代哲学方法论,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经验主义等等现代基础思考的理论,休谟的收入主要依靠写书的版税,这些理论的大讨论和传播才有了科学的出现,在这些伟大思想家(哲学家)的基础上,欧洲才走出了神学的桎梏,而美国的富兰克林和爱迪生都是站在这批巨人肩膀上的做题家(发明家)。中国在民国初年出大家,直到出现伟人,是因为他们是真正的学贯中西,教员一直孜孜不倦的研读哲学,就是要建立现代语言体系下的思想基础。当代中国的知识精英们,应该静下心来进行理论研究,而不是指点江山,300 年前英伦和欧陆哲学家的辩论,才为后来康德,尼采等思想家的出现打下基础。对哲学的学习,我自己开始很容易陷入 “做题家” 的传统思维,就是只是背诵概念,其实关键是学习推理过程,哲学不是为了解题,而是开脑洞。如同诸子百家没有高低贵贱,看问题不同的角度。不是唯物主义就胜过唯心主义。不同位置和时期使用不同的心法。

      3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1. 休谟以经验为锚,剖开因果的幻象,揭示人类理性不过是习惯的囚徒,却为康德开辟了理性批判的新航向。人类所谓的因果关系只是经验养成的习惯联想,理性不过是经验的跟班。就像婴儿第一次摸火被烫伤后,从此看到火焰就缩手,这不是理性推导火 = 危险,而是反复经验形成的条件反射。休谟说成年人所谓太阳东升西落的因果关系,本质上和婴儿躲火的行为没有区别。2. 当信徒跪拜自己捏造的神像时,休谟一针见血道破:所谓信仰不过是人类自我催眠的黑色幽默。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怀疑,一把没有齿的钥匙

        休谟认为我们无法抵达真理本体,也无法证明真理的存在。同时,他认为我们对物体的存在持续信念并不是源于我们的感觉经验,而是一种无意识的天生信仰。他质疑我们相信物体存在的原因,并指出我们关于物体存在的信念不仅不是真的,而且是完全混乱的,换句话说,物体存在就是幻觉。他以为我们的知觉有一种持续而迥异的存在性,诉诸于进化论。既然物质世界是个幻觉,所以他认为,因果关系不是一种关系,而是一种归纳的结果,是我们习惯性地把一些事件联系在一起的结果。所以,他也认为我们不能从我们的感觉经验中得出一般的真理,因为我们的感觉经验都是相对的,不可靠的,易逝的(印象被命令为 "内在的、易逝的")。因此,虽然他对真理和自然的存在并没有明确表达,但他认为我们所接受的真理源自于我们的经验,而我们的经验并不是真理本身。他的哲学建立在怀疑论基础之上,认为人类无法通过理性探究事物的本质或存在,只能凭借经验来认识世界。他认为所有的概念都来自于经验,而这些经验只是外部世界的印象或感觉,并不能证明真正存在的对象的存在。对于我们所相信的一切,休谟认为 "该信念源于一种非理性的本能",没有理性的证明。他甚至反对我们认为时间和空间存在于本体论上,认为它们只是我们感知时的印象。休谟在他的哲学中主要关注的问题是经验和思维的关系。他认为所有的知识都来自于经验,而非先天的原则。他反对传统形而上学,强调哲学的任务是对科学陈述或命题的语言和逻辑分析和区分价值陈述和事实陈述。他进一步探讨了概念的连接方式,并从少数能被清晰引出的原则中导出了道德哲学。 除此之外,他也关注了宗教问题,反对将道德基于任何形式的权威。总体来看,休谟关注的问题是由他对经验的分析和归纳而来,以此建立他的哲学体系。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5条书评

        出版方

        译林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成立于1988年,隶属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是国内最具品牌影响力的专业翻译出版社之一,多年来致力于外国文学、人文社科、英语教育等领域的图书出版,有丰富的选题开发经验和精干的作译者与编辑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