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
类型
7.8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349千字
字数
2013-05-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可供综合性大学、高等师范院校、心理学系和教育系的本科生和大专生作教材用,也可供儿童心理咨询师及其他从事妇女、儿童教育工作者教学和科研时参考。
内容简介
刘金花主编的《儿童发展心理学》是教育类、心理类专业教材,也可作为相关培训等的参考用书。
《儿童发展心理学》是在第二版的基础上修订而 成的。本书关注儿童发展领域的现实热点问题,全面 、系统地阐释了儿童发展的一般模式;探究分析儿童心理发展的机制和个体差异;呈现了大量国内外儿童发展研究的新成果,重点关注儿童发展过程中有关的社会文化因素,并提供解决其成长中常见心理问题的技能。
目录
- 版权信息
- 致读者
- 第一章 导论
- 第一节 概述
- 一、 研究对象
- 二、 研究内容
- 第二节 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问题
- 一、 关于遗传与环境的争论
- 二、 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的争论
- 三、 儿童的主动性与被动性之争论
- 四、 发展在时间上的稳定性或不稳定性的争论
- 五、 不同情境中行为一致性的争论
- 六、 儿童心理发展“关键期”的争论
- 第三节 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历史与现状
- 一、 过去与现在西方的儿童观
- 二、 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
- 三、 西方儿童心理学的发展
- 四、 中国儿童心理科学的发展历程
- 第四节 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方法
- 一、 儿童心理学研究课题的来源
- 二、 发展研究的研究设计
- 三、 研究者须遵守的道德伦理准则
- 第二章 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物学基础
- 第一节 生命的开始与遗传基因
- 一、 染色体、DNA和基因
- 二、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 三、 有丝分裂和细胞增殖
- 四、 蛋白质的合成
- 五、 显性和隐性基因
- 六、 遗传疾病
- 第二节 胎儿的发育与先天素质
- 一、 胎儿的发育过程
- 二、 胎儿正常发育的条件
- 第三节 儿童身体、脑和神经系统的发展
- 一、 身体的发展
- 二、 儿童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发展
- 第四节 儿童动作的发展
- 一、 动作发展的规律
- 二、 动作发展的阶段
- 三、 动作发展的训练
- 第三章 婴幼儿感知觉的发展
- 第一节 婴幼儿感觉的发展
- 一、 评定新生儿感觉的几种方法
- 二、 视觉的发展
- 三、 听觉的发展
- 四、 嗅觉和味觉
- 五、 肤觉
- 第二节 婴幼儿知觉的发展
- 一、 整体知觉和部分知觉的发展
- 二、 对色、形两维的感知
- 三、 空间知觉
- 四、 时间知觉
- 五、 跨通道知觉——整合单通道的感觉输入
- 六、 感知—运动结合
- 七、 早期经验对知觉的作用
- 第四章 儿童认知发展:传统研究的视角
- 第一节 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研究
- 一、 皮亚杰的认知机能模型:同化—顺化
- 二、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模型:同化—顺化
- 三、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
- 四、 皮亚杰理论所面临的挑战
- 五、 对皮亚杰理论的简评
- 第二节 维果茨基的儿童认知发展研究
- 一、 社会文化理论与语言发展
- 二、 高级心理机能的发展
- 三、 最近发展区理论
- 四、 维果茨基的研究在教育中的应用
- 五、 维果斯基研究的简评
- 第三节 布鲁纳的儿童认知发展研究
- 一、 布鲁纳的建构主义观
- 二、 表征模式与认知发展
- 三、 语言发展与认知发展
- 四、 布鲁纳理论在教育中的应用
- 五、 对布鲁纳研究的简评
- 第五章 儿童认知发展:研究新进展
- 第一节 儿童期的认知发展:信息加工研究
- 一、 信息加工理论的一般观点
- 二、 西格勒的信息加工理论:特定任务的信息加工分析
- 三、 儿童记忆的发展研究
- 四、 信息加工研究简评
- 第二节 认知发展的领域特殊性研究
- 一、 心理理论的发展研究
- 二、 儿童数能力的发展
- 三、 关于领域特殊性研究的评价
- 第六章 儿童语言的发展
- 第一节 语音发展
- 一、 语音知觉
- 二、 语音产生
- 第二节 词汇发展
- 一、 儿童词汇的增加
- 二、 儿童早期词汇使用的扩大和缩小
- 三、 儿童对几种词类的掌握
- 第三节 句子发展
- 一、 句子的产生
- 二、 句子的理解
- 第四节 语用技能的发展
- 一、 选择和调节
- 二、 会话和连贯
- 第五节 语言获得理论
- 一、 学习论
- 二、 先天论
- 三、 相互作用论
- 第七章 儿童智力的发展
- 第一节 智力的一般概念
- 一、 智力的定义
- 二、 智力的理论
- 第二节 智力的发展
- 一、 智力的成长曲线
- 二、 智商的稳定性与可变性
- 三、 智力发展的差异性
- 四、 影响智力的因素
- 第三节 智力测验
- 一、 智力测验的条件
- 二、 著名智力测验介绍
- 三、 使用智力测验的注意事项
- 第八章 儿童情绪的发展
- 第一节 情绪的概述
- 一、 情绪的功能
- 二、 情绪的分类
- 三、 情绪的组成成分
- 四、 情感智力和健康情绪的特征
- 第二节 儿童情绪的发展
- 一、 婴儿的情绪
- 二、 幼儿的情绪
- 三、 小学生的情绪
- 四、 青少年情绪
- 五、 儿童害怕的发展与克服方法
- 第三节 儿童情绪的获得
- 一、 学习理论
- 二、 知觉再认理论
- 三、 社会认知理论
- 第九章 儿童个性的发展
- 第一节 儿童个性发展的理论
- 一、 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理论(the psychosexual theory)
- 二、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
- 三、 心理测量关于人格特质的理论
- 四、 社会学习理论
- 第二节 个性形成的生物学因素
- 一、 最初的个性或气质
- 二、 体貌与体格的影响
- 三、 成熟速率的影响
- 第三节 个性发展的社会化动因——家庭
- 一、 个性发展与社会化过程
- 二、 家庭对个性发展的影响
- 三、 家庭的物理环境
- 四、 电视和因特网的影响
- 第四节 自我意识的发展
- 一、 婴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
- 二、 学龄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
- 第十章 儿童性别角色的社会化
- 第一节 儿童性别定型化过程
- 一、 性别定型化的几个基本概念
- 二、 性别定型的发展过程
- 第二节 性别差异的表现与原因
- 一、 性别差异的表现
- 二、 性别定型化理论
- 三、 生物学因素的影响
- 四、 父母、教师、同伴和媒体对儿童性别差异的影响
- 五、 双性化与无性教育
- 第十一章 儿童交往的发展
- 第一节 依恋——最早出现的关系
- 一、 依恋的含义和发展过程
- 二、 依恋的测量和类型
- 三、 依恋的理论
- 四、 早期依恋对后期行为的影响
- 第二节 儿童同伴关系的发展
- 一、 同伴的作用
- 二、 同伴关系的发展
- 三、 社会交往技能的学习
- 第三节 游戏与交往技能
- 一、 游戏的理论
- 二、 游戏的种类
- 三、 游戏的作用
- 第十二章 儿童道德的发展
- 第一节 儿童道德认知的发展
- 一、 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 二、 柯尔伯格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 第二节 儿童道德行为的发展
- 一、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 二、 道德行为会依情境而变化吗
- 三、 儿童的攻击性行为
- 四、 儿童的亲社会行为
- 第三节 儿童道德情感的发展
- 一、 道德情感的三种形式
- 二、 良心与道德的内化
- 三、 移情
- 四、 羞愧感
- 第四节 儿童的自我控制
- 一、 自我控制的测量
- 二、 自我控制的训练
- 三、 自我控制度
- 第十三章 儿童发展中常见的心理问题
- 第一节 攻击和退缩
- 一、 攻击行为
- 二、 人际退缩
- 第二节 与学业有关的问题——注意和焦虑
- 一、 注意力
- 二、 焦虑
- 第三节 儿童和青少年逆反
- 一、 第一逆反期——幼儿期
- 二、 第二逆反期——青春期
- 第四节 说谎
- 一、 儿童说谎的发展研究
- 二、 心理理论——儿童说谎的心理成熟水平
- 三、 儿童说谎的原因
- 四、 对儿童的说谎行为进行教育的建议
- 第五节 青少年、计算机与互联网
- 一、 计算机和互联网的积极作用
- 二、 对计算机和互联网的担忧
- 三、 对青少年使用计算机和互联网的管理和控制
- 第六节 青少年抑郁与自杀
- 一、 青少年抑郁
- 二、 自杀
- 三、 青少年自杀预防和干预
展开全部
出版方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全国最早的两家大学出版社之一,国内一流的专业教育出版机构。出版物涉及教育、教材、文学、社科、少儿、古籍等多个领域。2009年被新闻出版总署授予“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