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拜伦自传体长篇叙事诗,以一个虚构人物的视角,开展了欧洲大陆的壮游,生动再现了拜伦生活时代的绮丽风光。

内容简介

本书不仅是英国浪漫主义文学中一部伟大的自传体长诗,也是一种厌世情绪的真实写照,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拜伦以及同时代英国文人对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的征战感到彻底幻灭。正因如此,本书在当时深受人们喜爱,其影响力遍及整个十九世纪的大西洋两岸。

拜伦式的忧郁及其前因后果都在本书中得以完整体现。所有的情绪活动,不论多么跌宕起伏、五味杂陈,归结起来都是浪漫式的自我作祟,这份自我令他进退两难,十分痛苦:在现实世界,他要追求的理想社会和完美状态不存在。本书完整记录了拜伦从追寻理想到接受失败的情绪变化,包括痛苦,悔过,甜美的伤感,愤世,无奈的隐忍,最终因疲惫而作罢的决定,还有一系列叠加出现的情绪活动。

本译本初版于1956年,分别于1959年和1990年出版修订版。最新版据杨熙龄先生校订过的1990年版重排,并完整复刻约翰·默里出版公司1869年版精美插画七十八幅。

目录

  • 版权信息
  • “浪漫星云”题解
  • 《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导读
  • 作者介绍
  • 译者介绍
  • 第一、二两章序言
  • 序言的补充
  • 给安蒂
  • 第一章
  • 第二章
  • 第三章
  • 第四章
  • 译后记 拜伦的诗和政治见解
  • 新版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2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自由和叛逆,花花公子和伟大诗人的背后,是这同一套逻辑吗?

    毕竟是中文翻译,很难体现原诗的语言魅力,可惜我的英语实在太差,直接读原文难度太大,于是选择先读译本。回头再看原诗,深深惊叹于拜伦语言的美妙。这倒不是说翻译的不好,只是有些美真的难以言传。难怪拜伦这么一个瘸子加渣男,居然受到那么多上流社会女子的追捧。在那个交通闭塞又缺乏视觉媒介的时代,一首美妙的诗篇能激发无限的想象,而想象往往胜过现实。 1809~1811 年,21 岁的拜伦开始壮游,途中写下《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1812 年游记第一二章出版,诗人一夜成名,成为各大府邸的座上宾。他与有夫之妇高调恋爱,又高调分手,闹得沸沸扬扬。1815 年,花花公子娶了性格截然不同的 Annabella Milbanke,然而诗人的风流、挑衅、冒险以及财务困境与妻子的道德、教养、守成之间的巨大差异,使得婚姻很快出现问题。仅一年后,妻子带着刚出生的女儿艾伦(数学家,史上第一程序员)离开了拜伦。而诗人也终究难容于上流社会,再次出游,在瑞士与雪莱相识。游记第三章出版于 1816 年,描绘了诗人在比利时、法国、瑞士的游历,第四章出版于 1818 年,记录了意大利的旅行。1824 年,36 岁的拜伦在希腊去世。当时,英法俄均希望看到希腊独立,以削弱奥斯曼的力量,而希腊深厚的历史正是欧洲文化的源泉。因此不仅为希腊捐款还亲自参加战争的诗人之死,在欧洲引起轰动。一切坏名声在一个高尚的死法面前都变得不值一提。 游记的第一二章,很像现在的旅行随笔,记录旅途见闻,抚今怀古。第三四章,风景退为背景,诗人借题发千古之忧思,字里行间满是沧桑。那时拜伦刚刚 30 岁,但想到他这一生的折腾,也就理解了诗人对于老之将至的感伤。 一边读诗,一边整理拜伦的行程,幻想着哪一天沿着拜伦的脚步开启自己的壮游😄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能在字里行间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就是这个翻译有点平平无奇,可以我英语能力一般。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11月成立于历史文化名城桂林,主要出版教育、学术人文、珍稀文献等图书,业务范围涉及图书、期刊、电子音像及数字出版,文化产品的设计制作、印制、销售,以及教育培训、会展、咨询、地产、旅游、艺术品交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