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当代中国知名哲学家陈来教授代表作,学习王阳明“知行合一”的哲学精神必读书。

内容简介

全书把哲学史研究、比较哲学研究、文化问题研究和文献史料研究合为一体,对王阳明哲学的内容进行了全面和深入的分析,并对其哲学的内容进行了全面和深入的分析,并对其哲学的不同发展阶段进行了细致的考察,力图呈现出王阳明哲学的基本性格和整体面貌。

本书作为系统研究王阳明哲学的专著,思境恢弘,学理精审,史料详尽,在王阳明哲学思想研究的各个重大问题上都提出了新的分析和诠释,充分体现了作者在思想把握上的理论造诣和文献把握上的学术功力,代表了当代阳明学研究的高端水平。

本书虽集中在王阳明哲学的研究,但其解决的问题和研究方法,对整个阳明学、宋明理学乃至中国古典哲学的研究皆具有普遍的示范意义。

目录

  • 版权信息
  • 第一章 绪言
  • 一 有我与无我
  • 二 戒慎与和乐
  • 三 理性与存在
  • 第二章 心与理
  • 一 心即理说的提出
  • 二 心即理说的内涵
  • 1. 定理与至善
  • 2. 道德法则与道德对象
  • 3. 心与礼
  • 4. 心外无理
  • 5. 主宰、知觉、条理
  • 三 心即理说的诠释
  • 四 心即理说的矛盾
  • 第三章 心与物
  • 一 心与意
  • 二 意与事
  • 三 心与物
  • 四 心物同体
  • 第四章 心与性
  • 一 未发与已发
  • 二 心之本体
  • 1. 至善者心之本体
  • 2. 心之本体即是天理
  • 3. 诚是心之本体
  • 4. 知是心之本体
  • 5. 乐是心之本体
  • 6. 定是心之本体
  • 7. 恶者失其本体
  • 三 心与性
  • 1. 心之本体即是性
  • 2. 心即性
  • 3. 性、天、命
  • 4. 性与气
  • 5. 性之善恶
  • 第五章 知与行
  • 一 知行合一的内容
  • 1. 知行本体
  • 2. 真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足以谓知
  • 3.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 4. 知是行之主意,行是知之工夫
  • 5. 知之真笃即是行,行之明察即是知
  • 6. 未有学而不行者,不行不可以为学
  • 二 知行合一的宗旨与工夫
  • 1. 知行合一的宗旨
  • 2. 对知行合一的批评
  • 3. 致良知与知行合一
  • 4. 知行合一的工夫
  • 三 知行合一的分析
  • 第六章 诚意与格物
  • 一 《大学》古本与古本序
  • 二 诚意
  • 三 格物与格心
  • 四 格物之辩
  • 1. 与湛甘泉论格物
  • 2. 与罗整庵释格物
  • 3. 与顾东桥辩格物
  • 五 《大学问》的格物说
  • 第七章 良知与致良知
  • 一 致良知说的提出
  • 二 良知
  • 1. 良知即是非之心
  • 2. 良知与意念
  • 3. 良知与独知
  • 4. 良知是谓圣
  • 5. 良知即天理
  • 6. 良知与明德
  • 7. 良知与自慊
  • 三 致良知
  • 1. 致良知之至极义
  • 2. 致良知之实行义
  • 3. 良知与见闻
  • 四 从格物到致知
  • 第八章 有与无
  • 一 天泉证道
  • 二 无善无恶
  • 三 心体与性体
  • 四 儒与佛
  • 五 有与无
  • 六 严滩问答
  • 第九章 境界
  • 一 有无之境
  • 二 无我为本
  • 1. 自得与无我
  • 2. 敬畏与洒落
  • 3. 不动与无累
  • 三 狂者胸次
  • 四 与物同体
  • 1. 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
  • 2. 有我之境
  • 3. 仁与爱
  • 第十章 工夫
  • 一 工夫之内外本末
  • 1. 为己与克己
  • 2. 心学与心法
  • 3. 德性与问学
  • 4. 博文与约礼
  • 5. 惟精与惟一
  • 6. 吾心与六经
  • 7. 成色与分两
  • 8. 主意与工夫
  • 二 工夫之有无动静
  • 1. 事上磨炼与静坐
  • 2. 戒慎恐惧与何思何虑
  • 3. 必有事焉与勿忘勿助
  • 4. 集义与不动心
  • 5. 动与静
  • 6. 存心与定气
  • 第十一章 结语
  • 一 早年历程
  • 二 中岁教法
  • 三 晚年化境
  • 四 身后流变
  • 第十二章 附考
  • 一 《年谱》笺证
  • 1. 成化二十二年丙午,阳明15岁
  • 2. 弘治五年壬子,阳明21岁
  • 3. 弘治十三年庚申,阳明29岁
  • 4. 弘治十四年辛酉,阳明30岁
  • 5. 弘治十五年壬戌,阳明31岁
  • 6. 弘治十七年甲子,阳明33岁
  • 7. 正德元年丙寅,阳明35岁
  • 8. 正德二年丁卯,阳明36岁
  • 9. 正德五年庚午,阳明39岁
  • 10. 正德七年壬申,阳明41岁
  • 11. 正德九年甲戌,阳明43岁
  • 12. 正德十年乙亥,阳明44岁
  • 13. 正德十二年丁丑,阳明46岁
  • 14. 正德十三年戊寅,阳明47岁
  • 15. 正德十四年己卯,阳明48岁
  • 16. 正德十五年庚辰,阳明49岁
  • 17. 正德十六年辛巳,阳明50岁
  • 18. 嘉靖七年戊子,阳明57岁
  • 二 《续编》书札考
  • 三 越城活动考
  • 四 著述辨疑
  • 1. 《传习录》
  • 2. 《大学古本旁释》
  • 附录 心学传统中的神秘主义问题
  • 一 引言
  • 二 明代心学的神秘体验
  • 三 宋代心学的神秘体验
  • 四 理学对于神秘主义的批评
  • 五 结语
  • 阳明年表要略
  • 征引书目
  • 索引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8
8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读过

    比较优秀,又比较好读,但是认识的深刻性,总感觉差了那么一点。。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是在1979年,经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同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恢复了北京大学出版社建制。北京大学出版社依靠北大雄厚的教学、科研力量,同时积极争取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合作支持,出版了大量高水平、高质量、适应多层次需要的优秀高等教育教材。 北大出版社注意对教材进行全面追踪,捕捉信息,及时修订,以跟上各学科的最新发展,反映该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保持北大版教材的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