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三部分论孝:发展脉络、传统文化研究、历代帝王与孝治。

内容简介

共三部分组成,上篇:论孝的起源、形成与发展,中篇:中华传统孝文化的综合研究,下篇:历代帝王与孝治的形成。上篇侧重于孝的发展脉络梳理,主要论述了从动物的反哺本能到人类孝意识产生的历史脉络,然后分别阐述了孝德、孝道和孝治的历史发展过程,最后对孝治之后孝的发展、变异以及现代性反思进行了系统梳理,同时对当代弘扬孝文化的意义作了概述。中篇汇集了儒家传统孝文化、新时期孝文化以及地方孝文化三个方面的学习和研究心得。下篇主要论述了三皇五帝时期、夏商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西汉时期、东汉时期的帝王与孝。

目录

  • 封面
  • 书名页
  • 版权页
  • 作者简介
  • 前言
  • 目录
  • 上篇 论孝的起源、形成与发展
  • 第一章 孝的起源
  • 第一节 从动物报恩现象谈起
  • 第二节 从自然到自觉——孝意识的萌芽
  • 第三节 孝起源于人类母系氏族社会
  • 第四节 从孝意识到孝行的演变
  • 第二章 孝德的形成及发展
  • 第一节 孝德的含义
  • 第二节 孝德的形成
  • 第三节 先秦儒家孝德思想的发展
  • 第三章 孝道的形成
  • 第一节 孝道的概念
  • 第二节 《孝经》的成书
  • 第三节 《孝经》对孝德思想的总结与提升以及孝道理论的形成
  • 第四节 《孝经》首次提出“以孝治天下”的理论模式
  • 第四章 孝治理论的形成与实践
  • 第一节 汉代儒家的政治转向
  • 第二节 《春秋繁露》——儒家孝治思想的形成
  • 第三节 汉代“以孝治天下”的政治模式
  • 第五章 孝的发展与嬗变
  • 第一节 汉代以后孝道的演进和孝治的实践
  • 第二节 《二十四孝》——愚孝的“经典之作”
  • 第三节 宋明理学阶段:愚孝理论体系的最终成型
  • 第四节 新文化运动时期对孝的反思
  • 第六章 孝文化的现代思考
  • 第一节 孝文化的当代价值
  • 第二节 新时代弘扬孝文化的意义
  • 下篇 中华孝文化的综合研究
  • 第七章 儒家传统孝文化研究
  • 第一节 论中国地理环境对孝文化的影响
  • 第二节 《诗经》中孝诗的几种类型
  • 第三节 曾子以孝为核心的道德本体论思想
  • 第四节 曾子孝廉思想探微
  • 第五节 孔子孝道理论与颜回的道德实践
  • 第六节 儒家孝道的美学意蕴探析
  • 第七节 论儒家孝文化的生态伦理思想
  • 第八章 新时期孝文化研究
  • 第一节 浅谈朱德孝道精神及其对学生孝德教育的启发
  • 第二节 从孝德视域窥探张思德的道德精神
  • 第三节 论大学生孝德教育
  • 第四节 老年人精神需求的基本内容
  • 第九章 地方孝文化研究
  • 第一节 论羌族孝道伦理思想的产生、内涵及特点
  • 第二节 阿坝州孝道文化传承及养老事业发展探究
  • 第三节 传承和弘扬孝泉“德孝”文化,探索社会治理新机制
  • 第四节 弘扬传统孝德文化,守望共有精神家园
  • 附篇 历代帝王与孝治的形成
  • 第十章 三皇五帝时期帝王与孝
  • 第一节 黄帝与孝
  • 第二节 舜帝与孝
  • 第三节 禹帝与孝
  • 第十一章 夏商周时期帝王与孝
  • 第一节 少康与孝
  • 第二节 商汤与孝
  • 第三节 周文王与孝
  • 第四节 周武王与孝
  • 第十二章 春秋战国时期帝王与孝
  • 第一节 春秋霸主与孝
  • 第二节 战国国君与孝
  • 第三节 秦始皇与孝
  • 第十三章 西汉时期帝王与孝
  • 第一节 汉高祖与孝
  • 第二节 汉惠帝与孝
  • 第三节 汉文帝与孝
  • 第四节 汉景帝与孝
  • 第五节 汉武帝与孝
  • 第十四章 东汉时期帝王与孝
  • 第一节 汉光武帝与孝
  • 第二节 汉明帝与孝
  • 第三节 汉章帝与孝
  • 第四节 汉和帝与孝
  • 第五节 汉安帝与孝
  • 第六节 汉顺帝与孝
  • 第七节 汉桓帝与孝
  • 参考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成立于1978年6月,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创办并主管的以出版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为主的国家级出版社。1993年和1998年先后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1993年第一批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