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38千字
字数
2018-07-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以山西晋南龙祠泉为田野调查核心,全面展现集体化时期及后,晋南地区以水为中心的社会方方面面。
内容简介
龙祠水利社区的结构变迁具有鲜明的时间阶段性和地域特殊性,且每一个重大的变迁节点都是国家力量介入的结果了“地水夫钱一体化”原则、水利管理的精英化、上下游利益关系等要素的“固化不变”则是水利社区实现长期稳定的基本保障。
本书充分利用田野调查中新发现的碑刻、水册、契约、档案等文献,从环境背景、水利开发、水利组织、水权形态、水利制度、水利技术、水利景观、区域互动等多个角度透视龙祠水利社区的结构,并在千年尺度中探求其变迁发展发展。
将水利社会史的研究时限下延至集体化时期是本书的另一个鲜明特色,本书深入探讨了这一时期国家在水利工程、技术方面的成绩和对农业现代化道路的积极探索,同时也对工程质量、管理方式、传统文化等予以深刻反思。
目录
- 版权信息
- 《田野·社会丛书》总序
- 走向田野与社会
- 绪论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理论反思与学术史回顾
- 三、龙祠水利文书的类型与价值
- (一)龙祠水利文书形成的时空背景
- (二)传统时代的龙祠水利文书
- 1.碑刻
- 2.水册
- 3.合同
- 4.诉状汇编
- (三)集体化时期的龙祠水利档案
- 第一章 龙子祠泉域的环境特征
- 一、自然环境
- (一)临汾盆地
- (二)平山
- (三)平水
- (四)平湖
- (五)汾河和季节性河流
- 二、人文环境
- (一)建制沿革
- (二)聚落
- (三)产业
- 第二章 水利工程的开发与演变
- 一、龙子祠泉域的水利开发与渠道形态
- (一)龙子祠泉的传说
- 1.斩蛇出水
- 2.水母娘娘
- (二)龙子祠泉的开发进程与渠道布局
- 1.从“二河”、“八河”、“十二河”到“南北十六河”
- 2.十六河空间布局
- 二、集体化时期国家对老灌区的改造
- 三、水利开发的“大跃进”时代:三大工程的建设
- (一)七一渠的开凿
- (二)跃进渠的开凿
- (三)七一水库的修建
- 第三章 水利组织的结构与变迁
- 一、传统时代的水利管理组织及其内部张力
- (一)宋、金、元时期的定型
- (二)明清时期地方精英力量的凸显
- (三)民国时期水利组织的继承与革新
- 1.民国十七年上官首河的改革
- 2.临襄南横渠水利局的成立与徘徊
- 二、集体化时期水利管理组织的变革
- (一)1948—1957年的机构改革
- 1.统一:1949年的改革先声
- 2.新中国成立初期水利组织的重建
- (1)灌区水利管理组织
- (2)乡村水利管理组织
- (二)公社体制下的水利管理组织
- 1.水利“大跃进”时期的组织情况
- (1)大型工程的临时组织
- (2)公社以下水利组织的调整
- 2.1962年:汾西灌溉管理局的成立
- 3.1963年:组织的调整
- 4.1964—1965年:组织的进一步完善
- 第四章 水权形态及其变革
- 一、传统时代的水权形态
- (一)乡村势力对水权的控制
- 1.刘村:“以下霸上”格局的形成
- 2.北杜村:精英崛起与“世袭霸水”
- (二)民国时期官方对水权的干预及失败
- 二、中国革命与水权变革
- (一)土改过程中的水权统一
- (二)望族没落与贫下中农的崛起
- 第五章 灌溉技术与制度的创新
- 一、新技术的试验与推广
- (一)灌溉新技术的试验
- (二)技术培训班
- 二、包浇组:互助合作在农田水利中的实践
- (一)包浇组的发展历程
- 1.为什么要组织包浇组
- 2.包浇组的五大好处
- 3.如何组织包浇组
- (1)三种类型的组织方式
- (2)组织方法
- (二)一个典型:西麻册包浇组
- 三、用水合同:基层灌溉管理制度的创新
- (一)用水计划:按需分配配水制的试行
- (二)用水合同:供需双方作为平等主体的首次体现
- 四、水费制度的改革
- (一)水费征收主客体和征收场景的变更
- (二)水费形式和水费标准的变化
- (三)水费管理预决算制度的施行
- (四)水费征收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 第六章 水利保障制度的变迁
- 一、传统时代的制度保障
- (一)正式制度:国家大法、综合性水利法规和单项灌溉法规
- (二)非正式制度:习惯法与信仰
- 1.水利规约
- 2.水神信仰
- (三)争水:民众对水利制度的挑战
- 二、集体化时期的“集权式动员体制”
- (一)多样化的动员方式
- 1.思想动员
- 2.树立典型
- 3.劳动竞赛
- (二)“集权式动员体制”的功能
- 三、集体化时期水神信仰的变迁
- 四、集体化时期的水利纠纷
- 第七章 环境、景观与区域互动
- 一、趋利避害:龙子祠泉域对洪流的响应与地域互动
- (一)引泉灌区对洪流的防治和利用
- (二)边山地带对洪流的利用与地域纠葛
- 1.边山地带民众对洪流的开发利用
- 2.引泉灌区与引洪灌区的利益冲突与协调
- 二、园田化:集体化时期的农田规划与景观变迁
- (一)传统时期的农田水利景观
- 1.渠道
- 2.渠系建筑物
- 3.渠系中的经济、社会景观
- (二)园田化的历史背景
- (三)园田化的规划与建设
- (四)园田化的绩效与反思
- 结论
- 一、水利开发与管理的阶段性特征
- 二、水利社会的变与不变
- 三、集体化时期水利建设与管理的得失
- 参考文献
- 一、历史文献
- (一)古籍类
- (二)民间文书(水册、碑刻、水案禀稿、家谱等)
- (三)民国时期档案
- (四)集体化时期档案
- 二、资料集
- 三、著作
- 四、论文
- 五、学位论文
- 六、外文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商务印书馆
商务印书馆是中国出版业中历史最悠久的出版机构。1897年创办于上海,1954年迁北京。与北京大学同时被誉为“中国近代文化的双子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