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
类型
7.0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00千字
字数
2023-06-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A股新生态进化与迭代的思考。透过现象看本质,于大势之中洞见未来。
内容简介
理解策略之“道”,万变不离其宗。本书从策略研究框架的迭代出发,思考A股投资环境“变化”带来的策略研究“进化”,沿着大势研判、风格配置、行业比较、新兴产业、选股策略等方向,展开从基础到进阶全面的策略研究,是作者十余年策略研究的思考成果与总结。
目录
- 版权信息
- 推荐序 万变不离其宗
- 前言
- 第1章 策略思维:信号与噪声
- 1.1 策略研究框架核心:股利贴现模型
- 1.2 大势研判:核心驱动是业绩还是估值?预期差是什么
- 1.2.1 企业盈利水平:从微观财务报表中读懂三个中周期的相互影响与牵制
- 1.2.2 无风险利率:把握流动性的来源与去向,判断资金的供需关系
- 1.2.3 风险偏好:量化指标体系与定性因素分析
- 1.3 行业比较:行业轮动的两重要义
- 1.3.1 行业比较:“驱动力要素”与“预期差理论”
- 1.3.2 行业比较的两个维度:中长期结构性改善、短期行业轮动
- 1.3.3 行业比较决策:景气度、估值、配置、微观结构等一揽子指标
- 小结
- 第2章 大势研判:策略研究的发令枪
- 2.1 盈利框架:周期与脉动
- 2.1.1 从总量视角来看,业绩分析有何作用
- 2.1.2 ROE的分析脉络:拆解杜邦三因素
- 2.1.3 现金流的分析脉络:花钱的意愿和领域
- 2.1.4 三个经营中周期:寻找经营周期最优解
- 2.1.5 业绩分析在跨行业比较中的常用思路
- 2.2 估值体系:动态与静态
- 2.2.1 A股估值“极端化”,传统静态估值失真
- 2.2.2 解决方法:构建跟踪重点公司的全动态估值体系
- 2.2.3 动静结合:如何发挥“互补”优势
- 2.2.4 动态、静态估值数据库的综合利用
- 2.3 底部框架:否极与泰来
- 2.3.1 底部框架:“否极泰来”方法论
- 2.3.2 大势研判:“否极泰来”在A股熊市底的应用
- 2.3.3 结构判断:“否极泰来”对宽基指数底的判断
- 2.4 微观结构:历史与影响
- 2.4.1 微观结构分析
- 2.4.2 微观结构恶化
- 2.4.3 微观结构恶化四阶段模型
- 2.4.4 微观结构恶化的历史与影响回顾
- 小结
- 第3章 风格研判:大势之下的风向标
- 3.1 风格研判:误区与本质
- 3.1.1 风格轮动:“价值与成长”风格约每隔3年切换一次
- 3.1.2 风格研判:景气度+信用+货币三因子分析方法与“胜率-赔率”框架
- 3.2 风格研判框架的实战检验:以2022年初的风格切换为例
- 3.2.1 三个因子决定风格大方向,其他因素影响风格持续性
- 3.2.2 2022年初,价值风格胜率的天平开始倾斜,赔率也到达合意位置
- 3.3 小盘成长风格:短期占优的7大要素
- 3.3.1 小盘成长风格占优的6个阶段
- 3.3.2 小盘成长风格的7大驱动要素
- 3.3.3 小盘成长风格行情结束的两大信号
- 3.4 大盘价值风格:绝对收益的5大区间
- 3.4.1 大盘价值股的5大绝对收益区间总结
- 3.4.2 大盘价值股取得绝对收益的共性有哪些
- 小结
- 第4章 行业比较:风格中心的指示牌
- 4.1 全行业比较框架一:景气度预期
- 4.1.1 “景气度预期”行业比较框架引入
- 4.1.2 “景气度预期”行业比较框架的构建
- 4.1.3 “景气度预期”行业做多和做空组合
- 总结
- 4.2 全行业比较框架二:产能周期新视角
- 4.2.1 2003~2019年,A股经历了三轮产能扩张周期
- 4.2.2 产能扩张经典案例一(2005~2008年):出口扩张,房地产投资火热
- 4.2.3 产能扩张经典案例二(2008~2012年):受“四万亿”外部刺激的产能扩张
- 4.2.4 稳健的产能扩张的前提与条件
- 总结
- 4.3 新兴产业比较框架:重构与衍生
- 4.3.1 维度一:新兴产业行情驱动力及估值方法
- 4.3.2 维度二:新兴产业行业景气度指标跟踪与渗透率框架
- 4.3.3 维度三:新兴产业基金配置及资金情况
- 总结
- 4.4 新兴产业比较示例:渗透率框架精讲
- 4.4.1 渗透率三阶段框架与三段经典案例
- 4.4.2 如何寻找处于破壁渗透期的产业
- 4.4.3 对于已经进入高速渗透期的产业,如何把握其中的细分领域投资机会
- 小结
- 第5章 主题投资:行业遴选的提词器
- 5.1 自主可控安全主题
- 5.1.1 信创产业链
- 5.1.2 资源保供
- 5.2 绿色主题:“碳中和”主题投资愿景
- 5.2.1 “碳中和”的内在驱动力
- 5.2.2 “碳中和”主题三要素拆解
- 5.2.3 “碳中和”主题投资的三条主线
- 小结
- 第6章 选股策略:选择背后的定音锤
- 6.1 AH股折溢价:跨市场对资产价格的指引
- 6.1.1 “AH股折溢价”的两个阶段
- 6.1.2 “AH股折溢价”为何具有投资机会
- 6.1.3 如何基于“AH股折溢价”构建组合
- 6.2 北向资金:聪明钱的指引
- 6.2.1 北向资金:A股市场的聪明钱
- 6.2.2 如何充分利用“聪明钱”的指引
- 6.2.3 不同调仓频率效果比较
- 6.2.4 流量策略和存量策略的选择
- 6.3 高股息策略:何时该选择高股息策略
- 6.3.1 高股息策略的本质:股利的再投资收益
- 6.3.2 高股息策略是不是A股中长期优胜策略
- 6.3.3 打破传统认知1:高股息策略是纯熊市策略吗
- 6.3.4 打破传统认知2:利率上行还是下行时购买
- 6.3.5 6大高股息策略指引指标
- 6.3.6 主要高股息策略占优时期复盘
- 6.4 次新股:投资时钟与选股模型
- 6.4.1 次新股的三大属性
- 6.4.2 次新股的投资时钟
- 6.4.3 次新股的业绩规律
- 6.4.4 次新股核心选股因子特征
- 6.4.5 次新股打分模型及选股
- 小结
展开全部
出版方
机械工业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是全国优秀出版社,自1952年成立以来,坚持为科技、为教育服务,以向行业、向学校提供优质、权威的精神产品为宗旨,以“服务社会和人民群众需求,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己任,产业结构不断完善,已由传统的图书出版向着图书、期刊、电子出版物、音像制品、电子商务一体化延伸,现已发展为多领域、多学科的大型综合性出版社,涉及机械、电工电子、汽车、计算机、经济管理、建筑、ELT、科普以及教材、教辅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