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乔治·米勒奖获奖者朱迪斯·哈里斯的代表作,打破了传统心理学观念,引发了一场思想变革,人们不再相信一个世纪以来所信奉的父母早期对孩子的影响高于一切的理念。

内容简介

传统心理学观点认为父母在对孩子的塑造中扮演着影响深远的角色,但是朱迪斯·哈里斯质疑这个传统观念。在《教养的迷思》一书中,朱迪斯·哈里斯用众多的证据证明,在孩童的成长过程中,父母的影响力其实很小,真正具有影响力的是孩童在家庭之外的同辈群体。换句话说,双亲并不能教导孩子社会化,儿童的人格塑成主要受到他们的小伙伴以及家庭以外的经验影响。专家们都是错的!

为什么移民的第二代说话口音是和同辈人相同,而不是和他们的父母相同?在英国的早期上流社会,许多男孩生命中的前八年是和保姆在一起,接下来的十年是在寄宿学校生活,结果,言行举止还是和他们的父亲相似?“教养的假设”不能解释这些现象,但是哈里斯可以。

斯蒂芬·平克说,这本书彻底改变了他“对童年和儿童的看法”,并预测它将成为“心理学史上的一个转折点”。

哈里斯提出的理论,将改变为人父母既有的形象。同时,哈里斯也对父母们提出了忠告:你什么可以做,什么无法做到。同时也将父母从“不能培育出自信、快乐、举止得宜的孩子”的罪恶深渊中解救出来。

目录

  • 版权信息
  • 第二版序言
  • 第一版序言
  • 第一版前言
  • 第一章 “教养”不同于“环境”
  • 第二章 先天禀赋(和后天教养)的证据
  • 第三章 先天禀赋,后天教养,抑或两者都不是
  • 第四章 分离的世界
  • 第五章 不同时代,不同地域
  • 第六章 人的本性
  • 第七章 我们和他们
  • 第八章 与儿童为伴
  • 第九章 文化传承
  • 第十章 性别规则
  • 第十一章 孩子们的学校
  • 第十二章 长大成人
  • 第十三章 问题家庭和问题孩子
  • 第十四章 父母能做什么
  • 第十五章 接受拷问的教养假设
  • 附录1 人格与出生顺序
  • 附录2 测试儿童发展理论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4
83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养不教,父之过”真的对吗

    教养假设是自古以来主流的教育观念,强调家庭环境,尤其是父母的行为对孩子的人格、人生产生的长久的决定性影响。我们常说 “养不教,父之过”,孩子如何,责任在父母,在原生家庭,作者对这种观念可谓深恶痛绝,她几乎是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论证方式,试图从根源上抨击教养假设理论。当然她并没有完全否定家庭环境的重要性,只是认为家庭对孩子起到的影响主要在孩童时代且作用有限(极端危险的家庭除外),而能对孩子人格、成就形成的长期的、决定性影响的因素在以下方面:一、先天禀赋,即遗传自父母的基因。先天禀赋既决定了孩子的智商高低,又会遗传了父母某些特点,比如性格、身高、肥胖等等。同时它也论证了因为性格、文化等方面的相似性,父母没有能力塑造孩子的性格。二、同类群体,即孩子成长过程中认同的同学、朋友等群体。举个咱们都熟悉的 “孟母三迁” 的例子。最初孟子 “嬉游为墓间之事”,再迁之后 “嬉游为贾人之事”,“嬉游” 显然不是他自己一个人玩儿,而是与小伙伴们一起玩乐,小伙伴玩什么他就玩什么,即近墨者黑。最后搬到学馆旁,接触的都是知书达理的小朋友,“嬉游乃设俎豆,揖让进退”,于是受到积极的影响,近朱者赤,最后终成一代大儒。这就是作者所述的群体认同,是群体的影响力。这本书能缓解一些家长在孩子教育上的焦虑,至少可以让我们对孩子感到无能为力的时候,可以换个思维来看待孩子教育的问题,值得一看。如果没耐心全部看完,可以只看最后两章(第十四、十五章),这两章是作者对她在这本书里的观点的总结。

      转发
      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2023年第四十七本

      这本书描述的是心理学届很严肃的在野党内容。可以说,这本书,使劲打了武志红等心理学畅销书作者的脸。当然也包括赵昱鲲曾奇峰们。命题 1:是父母没有能力塑造孩子的人格。在人格方面,孩子与父母相像有两个原因:因为他们继承了父母的基因,因为同属于一种文化或子文化。命题 2 孩子被社会化,他们的人格是被家庭以外、与同辈在一起的体验塑造的。命题 3:类化有关。长期以来,心理学家们认为行为方式,以及与行为方式相关联的情感,会从一个社会情境迁移到下一个社会情境中。这个假设是错误的。一个个体在不同的社会情境中有相同的行为模式倾向,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因为基因的作用。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人格由两个部分构成:一部分是天生的,一部分是环境的。天生的部分与孩子如影相随,在某种程度上,它影响孩子在每一个情境中的行为。环境的部分与某个特定的情境相关,它不仅包括在特定情境中学会如何表现的方式,还包括伴随这一切产生的与特定情境之间的情感。如果父母让孩子觉得自己一无是处,那么这种感觉只与家庭情境有关。但是,如果外面的人也让孩子觉得自己一无是处,那么这种感觉只与外面的情境有关。

          1
          评论
        • 查看全部35条书评

        出版方

        上海译文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是中国最大的综合性翻译出版社,成立于1978年1月,系世纪出版集团的成员。上海译文出版社以译介和传播世界各民族优秀文化为主要任务,拥有众多精通英、法、俄、德、日、西班牙、阿拉伯等主要语种并具备学科专业知识的资深编辑;其强大的译作者队伍中多为在外语和中文方面学有专长、造诣精湛的专家学者;该社同各国主要的出版社和版权代理机构有着广泛、持久的联系,在国际图书版权贸易领域信誉卓著。三十多年来,上海译文出版社一直致力于翻译、编纂和出版外国文学作品、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以及各种双语词典和外语教学参考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