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用可持续的高效率,创造可持续的高盈利。

内容简介

今天的企业要先做强后做大,效率的提升是一个企业强大之根本。 随着中国增量经济时代的结束,一个低增长的存量经济时代已经到来。存量经济时代,是效率为王的时代。企业之间的竞争从规模、速度的增长转向效率的比拼。企业“规模大”“增长快”的背后,就是从员工个人、组织到运营都要具备效率意识。

嘉御资本创始人、阿里巴巴前CEO卫哲结合他在百安居、阿里巴巴的丰富经历,以及所服务的逆势增长的安克创新、泡泡玛特、沪上阿姨、锅圈食汇等企业的实战经验,详细阐述了在当下效率提升的九大心法,包括领导效率、组织效率、运营效率、资产效率、战略效率、技术效率、创新效率、出海效率和个人成长效率。

帮助企业和个人获得一套系统的、极简的效率提升方法,找到存量周期的生存之道,避免低维度的勤奋,使企业持续稳健地活下去,实现长期增长。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言 提高效率,穿越周期
  • 01 存量时代,效率为王
  • 效率是商业成功不变的本质
  • 用可持续的效率,创造可衡量的用户价值
  • 第一核心效率指标
  • 02 领导效率:高效领导是科学也是艺术
  • 有了自驱力,效率才是最高的
  • 时间管理大于财富管理
  • 领导力>领导权:激活内部战斗力
  • 好领导的“道”“理”“术”
  • 03 组织效率:将最高级别的注意力放在“人”上
  • 组织提效三步法
  • 高效组织建设的成果:源源不断“出干部”
  • 组织顶层如何“搭班子”
  • 企业长久靠的是价值观
  • 04 运营效率:没到大公司,别先得“大公司病”
  • 两个“严控”,远离“大公司病”
  • 优化运营流程,避免官僚主义
  • 不会开会,运营效率高不了
  • 设计报告制度的三个核心
  • 以终为始,压力测试
  • 05 资产效率:先做减法,后做加法
  • 提升资产效率:“先关窗,后捡纸”
  • 避免无效资产,破除淡季思维
  • 现金流:从运营资本下手去改善现金流
  • 06 战略效率:战略不是必需品而是奢侈品
  • 三级规模效益理论
  • 战略的本质是资源分配
  • 制定战略的两套方法论
  • 战略罗盘:取舍、排序、里程碑与复盘
  • 战略落地三部曲:三年战略,两年计划,一年预算
  • 07 技术效率:数字化转型和打法
  • 四个“在线”:用技术提升组织效率
  • 四个“起来”:提升用户体验和运营效率
  • 数字化建设的三个阶段
  • 数字化运营:“旧城改造”与“新区开发”
  • 08 创新效率:创新离不开创业环境与精神
  • 企业创新效率为什么越来越低
  • 创新以提升效率为第一要务
  • 还原创业环境,提高创新成功率
  • 09 出海效率:国内越红海,国外越蓝海
  • 以终为始,构建财务模型与选择产品品类
  • 从四个“单一”到四个“拓”
  • 独立站:为企业成为出海品牌“增效”
  • 10 个人成长效率:趁年轻,去打造一只属于自己的“股票”
  • 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 职场30年:管理好人生的财务报表
  • 定期做好规划与复盘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8
32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效率的密码,该如何破译?

    这本《效率为王》不是一本教我们如何 “卷” 的鸡汤,而是一把解剖商业与人生的手术刀。这位前阿里巴巴 CEO、如今的资本猎手,用三十年横跨投行、零售、互联网的经历,把 “效率” 二字从职场生存术拔高到了时代生存法则的高度。在网上查了一下资料,赫然发现作者卫哲真是个狠人。这个上海男人的人生轨迹堪称 “效率样本”:28 岁执掌东方证券投行部,32 岁成为世界 500 强最年轻中国区总裁,36 岁操盘阿里 B2B 业务,如今转身投资人,14 年投出 30 多家上市公司。他像一台精准的机器,把每个十年拆解成不同的 “财务报表”——20-30 岁积累 “资产负债表”(能力与人脉),30-40 岁兑现 “损益表”(变现价值),40 岁后经营 “现金流量表”(持续收益)。这种把财务思维注入人生的狠劲,正是《效率为王》的底色。在如今 GDP 增速放缓的大环境中,卫哲的言论可谓是一针见血:“以前比谁蛋糕做大,现在比谁切蛋糕的刀快。” 他举了个扎心案例:共享单车烧钱抢市场时,没人算过一辆车从生产到报废能否回本,结果效率黑洞吞掉了百亿资金。反观 Costco,靠 “会员制 + 极致供应链” 把库存周转率做到 30 天,硬是在美国存量市场长成巨头。卫哲的结论很残酷:没有效率的增长不是慢性自杀,是加速自杀。他反对 “努力至上”:“在错误赛道狂奔,油门踩得越狠死得越快。” 年轻时选 “五新”(新行业、新公司、新部门、新岗位、新任务)比埋头苦干更重要 —— 就像他 28 岁选择刚成立的东方证券,直接坐上投行部头把交椅。对于中年危机,他给出反常识解法:别盯着工资(损益表),要经营 “人生资产负债表”,比如掌握可迁移的技能、搭建资源网络。卫哲把企业效率拆解得像工厂流水线:人力成本高的死磕 “人效”(阿里人效 1070 亿 / 年),房租占比大的优化 “坪效”,库存多的狠抓周转率。更绝的是他的 “四在线” 理论:先让员工在线(比如孩子王给母婴顾问定制 APP),再让产品、客户、管理依次上线,顺序错了就是白烧钱。我觉得这本书最有意思的地方,是卫哲提出的似土实精的 “土办法”。比如判断员工狼性,阿里早年问 “小时候多久吃顿肉”,现在改成 “能不能顿顿吃肉”—— 前者找吃苦耐劳的穷人孩子,后者找享受战斗的富二代。再比如他预言未来十年人类每周只工作四天,因为 AI 和机器人将吃掉重复劳动,但 “少干活” 的前提是企业先把效率榨到极致。说实话,卫哲跟冯唐确实有不少相似之处,写作风格都有点臭屁,但他们确实有装 (B) 的本钱。当他说 “95 后继承六套房,打工只为热爱” 时,这就是赤裸但真实的现实主义:效率从不同情眼泪,只奖励看清规则的人。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写的挺好,值得复读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转变意识,重新开始

        别再追求去做风口上的猪风已经过季了也别做竭泽里的鱼越努力挣扎死的越快做什么?做一棵竹子,多花点力气向下生长立根原在破岩中~任尔东西南北风~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7条书评

        出版方

        中信出版集团

        中信出版社,成立于1988年,隶属于中国中信集团公司,是全国中央级出版社。2008年改制为中信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中信出版集团满怀激情,关注思想、关注理念、关注人物、关注资讯、关注时尚,为读者提供最前沿的思想与最优秀的学习实践,通过有价值的、有享受的阅读,倡导与展示新的文化主流,启动一个“大众阅读时代”。